公眾考古與反盜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年來,公眾考古是學界亮點。
各類豐富多彩的公眾考古活動層出不窮,公眾考古論壇相繼舉辦,微信上考古類公眾號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到公眾考古的事業中來,在一些高校還開設了公眾考古專業及課程。
公眾考古緣何如此火爆?這與考古學的內在需求及公眾的好奇心有關。
我國考古學近百年的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斷有重大的考古發現。
作為一門學科,我們的成果不能僅僅在圈子內分享,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不僅能擴展考古學的社會功能,也使得考古工作者備有成就感,同時大多數公眾對人類的過去有著濃烈的好奇心,這是公眾考古得以產生的共同基礎。
又恰逢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大大便利了考古成果的傳播。
於是公眾考古應運而生,這是學科發展的需要和時代的產物。
每個人對人類的過去有知情權,考古工作者作為連接古今的使者,有義務將考古發現的成果告訴每個人。
從大的角度講,考古發現的遺蹟是真實的,是看得到的,是時間、是歷史的見證。
我們組織愛好者參觀考古工地,甚至讓他們參與發掘,親身體驗;或者通過「考古發現進校園」活動,普及考古知識從娃娃抓起;抑或是不斷地通過新媒體來傳播考古成果。
這些線上線下的活動已經是常規且成熟的活動方式。
通過這些活動,讓大眾了解到考古工作在發現人類的過去、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的重要性,從而喚醒民眾的文保意識,將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深入人心,達到全民行動保護文化遺產的目的。
說到文物保護工作,在當下,盜墓行為是最大的威脅之一。
文物資源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使得盜墓行為對古墓葬及遺址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一座墓葬的信息往往因為盜掘所剩無幾,每一個盜洞就是挖在「歷史」身上的一處傷疤,我們再也不可能知道這一處歷史本來的模樣,盜墓行為會對我們認識過去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也許歷史的某一角落就因此留下了永遠的空白。
但因為利益的驅使、文物執法的漏洞、相關法規的不健全,盜墓行為總是屢禁不止。
更有甚者,像遼寧紅山文化墓葬連年被盜的案件,官匪勾結,監守自盜也不在少數。
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反盜墓是我們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所以我認為,反盜墓應該是公眾考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們舉辦各類公眾考古活動不能僅僅宣傳我們的考古成果,也應該讓公眾了解到文物保護所面臨的巨大威脅。
通過公眾考古活動讓公眾了解盜墓行為的嚴重後果,鼓勵民眾參與到反盜墓行動中,喚醒民眾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考古工作者畢竟是少數,要想對盜墓行為有良好的遏製作用,必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另一方面,盜墓分子的猖狂,也與地方政府監管不力,對文物保護工作不重視有關。
通過公眾考古活動,再利用新媒體的力量,曝光一些盜墓行為,給相關部門造成一定的輿論壓力,促使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保護文化遺產工作中去。
公眾考古的發展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都需要從實踐中不斷摸索,借鑑國外的經驗,努力找尋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模式。
將反盜墓作為公眾考古活動的內容之一,這是我國當下文物保護工作嚴峻形勢下的必然,同時也豐富了公眾考古的活動內容。
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物工作重要指示中說的那樣:「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崔俊俊,作者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千古行業:盜墓與考古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本小說的流行,掀起了廣大吃瓜群眾探討盜墓這一行業的熱潮,而這兩部小說改編而來的各路影視作品更是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主要談資。實事求是的說,盜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千古行業了,...
劉慶柱:考古不是挖寶貝
三星堆社會上有些人對考古的認識進入了一些誤區——在考古發現中,重視古代墓葬,輕視古代遺址;在古代墓葬中,重視大型墓葬、達官顯貴墓葬乃至帝王陵墓,輕視一般墓葬;在墓葬考古發掘中,重視隨葬品,輕視墓...
濟南焦家溝遺址又有重要考古發現,出土大批玉器骨器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批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0日,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省文物局在...
2012-2016年吉林省考古成果圖片展在省圖開幕
2016年12月13日上午9時,由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物局主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圖書館承辦,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保護中心協辦的「...
首處「公眾考古」場所在圓明園西洋樓遺址開放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今天(6月13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恰逢北京城建城3060年。首處「公眾考古」場所在圓明園西洋樓遺址正式啟動開放,今後熱心文物保護的市民朋友將可實地見證、參...
管理:考古界的「女強人」
對大多數人來說,考古是一項充滿神秘色彩、專業性極強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大多是男性,女性極少。不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工作人員中有一名特殊的女性,她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保護組組長,還是江西唯一一...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帶你感受那穿越千年萬年的美
近日,「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入選的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等十個項目,代表著中國考古取得的階段性突破和進步。評審之前,主辦單位發起網上投票,讓公眾從50...
因為《鬼吹燈》報了考古專業的原著黨是這樣評價這部網劇的!
我知道大家都在表揚《鬼吹燈》呢,部長一直遲遲都沒動筆寫,是因為我特別想表揚這版《鬼吹燈》的那個點,不能幫他們寫啊~~寫了就是坑他們啊~~但是,今天看到了騰訊娛樂「懂小姐」(微信號:entdong...
國家文物局局長: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 孟曉光 承德台記者曹蕾)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的印記,更是一個國家的印記。從2006年開始,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定為中國的「文化遺...
湯顯祖墓發掘被叫停,考古豈能如同盜墓一般?
以「臨川四夢」著稱的湯顯祖是明代戲曲大家,《牡丹亭》更被譽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就在8月底,江西省撫州市對外發布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考古工作成果,考古人員確認其中包括湯顯祖本人的墓葬。這一消息在輿...
促進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
為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使之更好地為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2月13—18日,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滬召開,主題為「...
陝西考古研究院舉辦公眾考古進鄉村、進校園活動
央廣網西安6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明天(6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活動主題為「保護成果,全民共享」。今天(12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公眾考古科普基地、山陽縣文化廣播電...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