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多的連鎖店在潮汕隨處可見,不是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潮汕對土地神的崇拜

而全國大大小小的土地神廟卻多到數不清!

土地神潮汕民間認為六月廿六,是土地神聖誕之日,潮汕民間稱「土地爺生」。

從該節日的祭祀對象和祭祀方式來看,應是古代社日在潮汕地區的變異。

潮汕人對地神的崇高信仰非常突出,民間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種,唯以土地神最為普及。

潮汕人設置並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鄉各個角落。

潮汕人設置土地神位或廟宇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種。

永久性的為居民住宅、商店、工廠、車間、作坊等。

「地主神位」往往設置在廳堂或廚房裡地下的適當地方,每月農曆初一、十五(也有的是初二、十六)兩天定期舉行拜祭,俗稱「牙祭」。

街頭巷尾與各鄉村大多還有廟宇祀土地神的,稱為「福德祠」。

廟裡大體都立有土地公和土地媽偶像,供人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墳墓時,也要在每座墳墓同向左側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豎牌,像配置一座小墳一樣。

這種土地神乃起始於古代的田社、社稷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墳掃墓時拜祭一次。

臨時性的為營造新居、工場等建築物以及修繕房屋動土時設置的,用五副紙錠,五支沒點燃的香一併夾在一段竹竿之中,作為土地神位的標誌,進行拜祭,工程完成之日,還要備牲禮謝土地神,俗稱「射土」。


潮汕人有一種稱為「報地頭」的習俗。

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須到土地廟報喪。

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

到廟,長者上香後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

海外潮人也十分崇拜土地神,泰國的潮人把「地主爺」原湯原汁地搬過去,並毫不掩飾地稱為「本土公」,充分反映了潮僑留戀故鄉本土,留戀家鄉的情結。

現在潮汕人祭拜土地地形式已經十分簡單,在田頭隨便插上香燭,便可祈請土地神享用。

在各家各戶,都設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一、十五(也有初二、十六的),都以飯菜或瓜果祭拜,形式雖然簡單但卻勤且持之以恆。

如有喬遷,「地主神位」也是首先遷入的對象。

由此可見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台灣對土地神的崇拜

土地神在台灣,受到最普遍崇拜的神祗,當數土地神。

無論是城鎮的街頭巷尾,或是在鄉村的田頭田尾,都可以看到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土地神廟。

在台灣眾多的神靈中,土地神位格最低,是個小神,掌管一小塊地方,如一區、一里、一村、一鄰之雜事。

土地神崇拜源自我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

以前為天子諸侯祭拜的「社稷」。

「社」就是土神,「稷」就是穀神。

在古文記載中,對之的稱謂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

正規的稱呼則是「福德正神」,在台灣民間多稱之為土地公、伯公、福德爺等。

在城鎮及寺廟多用「福德正神」刻於木牌或石牌上,社稷神原是土神、穀神。

後來逐漸人格化,成了「人格神」。

在郊野及墓地則慣用「后土」。

關於人格化土地公的來歷,傳說的是一位心腸善良、溫厚篤實、樂於助人的形象。

根據這形象雕刻出來土地公神像,是一位白須、白髮、笑容可掬、福態吉祥的老人,似古時地方員外的打扮,頭戴帽,帽檐兩條布須下垂抵肩。

一般穿著是普通便服,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眯,露出慈祥的笑容。

有些土地公神像邊還會塑著一隻老虎相伴,據說這老虎也能為民除害。

在台灣民間,對土地公神祭拜的信念,也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而漸漸轉移。

現在,它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由於它還能使農人致富,因而漸漸轉化為「財神」,於是,礦業、漁業、商業及金融業者,也都祭祀土地公,祈望能發財賺錢。


司掌土地的神,也就兼職財神爺,為各階層人士所普遍祭拜。

台灣的土地廟有極大的,氣派堂皇。

也有極小的,只有四片石片,一片作頂,三片做牆,也可作為土地廟。

有的甚至沒有屋住,只在一棵樹下,擺上香爐供奉,或在一塊石頭上,畫道符或貼個「春」字即是代表土地神。

也有的乾脆將土地公請進家裡祭拜,謂之「私祭」。

信仰土地神最強烈的最虔誠的是客家人集居地。

在客籍地區,稱土地廟為「伯公廟」或「伯公亭」。

供奉土地公的方式,原則上是用一塊石頭或木牌當作香位,上書「福德正神香位」。

有的則再供奉塑像。

古老的伯公府,保存著濃厚的中原客家特色,多數用石塊鑿砌而成,屋前有小石桌。

小屋的正對面,圍牆邊另有一座小屋,稱為「天神爺」(即天官)。

伯公廟右側不遠,再蓋一間更小的小屋,置有一個石制香爐,稱為「好兄弟」。

天官、土地廟、好兄弟三間小屋,正好代表中國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想,這一信仰崇拜習俗,源遠流長,意義深遠。

土地公的誕辰是農曆二月初二日。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宰雞殺鴨、虔誠祭拜,土地廟多要演戲,以祝「福德正神」千秋。

這叫春祭。

農曆八月十五臼相傳是土地公升天之日。

還要祭拜一次,這叫「秋祭」,以感謝土地公一年來的福佑,古時所謂「春祈秋報」就是指此而言。

此外,都市商人把土地公視為財神。

除了每月初二和十六兩天的祭祀外,二月初二那天,商家都要為土地公舉行盛大祭典,這叫做「做牙」(吃、犒勞)。

因為二月初二是最初的「做牙」,所以稱為「頭牙」。

這天晚上,店主照例要用祭拜土地公的牲醴,招待夥計、房東、親友和老主顧,這就叫「造福」。

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的「做牙」,所以稱為「尾牙」。

除了以上祭日外,因為土地公掌管與人民生計息息相關的土地,而成為一方人家的保護神。

為此,一般人都要不時地拜拜土地公:如家人生病、兒子參加高考、服兵役、親戚車禍……等等。

農民收成好,固然歡喜一場;收成不好,也得祭拜,以求來年。

現代社會天天大興土木,也得祭祀一番。

因此,土地公是台灣民間祭拜最勤的神祗。


閩南第一土地神

「閩南第一土地神」供奉「土地神」(福德正神)為航海保護神,是清代以來淬在祥芝伍堡澳(現屬石獅市鴻山鎮伍堡村)的一種獨特風俗。

伍堡「土地廟」位於長任山麓,依山臨海,坐北朝南,相傳始建於明初。

清代多次重修,香火逐漸興旺,被往來海商、船民視為伍堡澳航海保護神。

現存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單開間重檐易歇山頂,進深二間,另有護厝,附葬「世合春」戲神之墓。

是閩台文化藝術交流的歷史見證。

該廟所奉「土地神」被稱為「閩南第一土地神」,與其它土地廟相比,伍堡土地廟不但建築規模完備,結構精巧,而且廟中土地神還配祀文、武判官,顯示一種威嚴的氣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后土之神 庇佑四方—潮汕拜「土地神」記

潮汕人民有濃厚的宗教信仰,因此一年到頭有許多種不同的祭祀活動去祭供不同的神明。在潮汕人民的心中土地神是他們最為廣泛的信仰對象,幾乎遍及城鄉的每個角落,甚至可以說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祭拜土地神的活動。

土地公-中國福德正神

土地公又稱 福德正神 ,是 中國 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 土地廟 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 張福德 ,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

中國神話傳說之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民國(1949年)及其以前,...

二月初二給土地公公「暖壽」,求開運招財

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

民俗傳說——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

農村村村都有,你卻不一定敢去的神秘小廟

無論你是步行,還是開車,總能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或山上見到一座座小廟,簡易的只有三塊石板搭起來,大點的有一間屋子,這就是——土地廟,農村供奉土地爺的地方。解放前,幾乎村村都有土地廟,現在不少年輕人...

土地公——家族成員遍及五湖四海

土地神,又稱土地爺、土地、土地公,《西遊記》、《寶蓮燈》等中國神話小說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