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字是何時產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彝文,歷史上稱「爨文」、「保保字」、「韙文」、「夷文」等,是彝族先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經過數千年崎嶇、曲折、漫長而坎坷的過程而創造出來的。

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繼超告訴記者:從一些古彝文獻如《彝族源流》、《西南彝志》、《諾漚》、《布摩史書》等記載,彝族文字產生於離現在近一萬年前的「哎哺時期」。

文獻記載是一個叫「夠詩藝」的彝族先民創造了文字。

然後才有「舉奢哲不停講述,阿買妮快速書寫,僰紀優朗朗誦讀」,才開始了用文字記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狀況的歷史。

《阿買尼譜》記載,從「哎哺時期」到彝族「六祖分支」時的「六祖」之父篤慕,傳了386代,而六祖的第六支默部從分支時傳到清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就傳了129代,按每代18年計算,彝族從有記載的哎哺時期到水西政權消亡至少有9000多年,也就是說,僅是從有文字記載開始,彝文字已在世上出現了將近一萬年。

彝族文字的發明有多種說法。

黔西北地區的彝族人民說:古代有一位聰明古祿老,從刻劃六種家禽和六種野獸的形象開始,到在樹上紀年、石頭上紀月,成為十二地支的符號,從而逐漸的變成了彝文。

雲南祿勸、新平、祿春等地,則傳說是名叫伯博、伯耿的兩兄弟,根據鳥獸的足跡和萬物的形象,造出了彝族文字。

四川涼山一帶則流傳畢阿西拉吉和神鳥阿風布濃開始書寫彝文字的傳說。

《西南彝志》記載彝文創造者叫優阿武,他是一位聰明無比,熟知天文地理的人物,他不僅創造了文字,還用這些文字寫了許多歷史書籍。

《大定府志》卷十三《風土》載明代彝族土目安國泰所譯《夷書》中說:「阿軻,唐時納垢酋,居谷,攥字節,字形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號曰饋書。

郡今夷字,文字左翻念,亦有象形、會意諸意。

……

但是,彝族文字決非一時一人所能創造,它是彝人在長期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為適應社會互通信息的需要,經過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積累而逐漸形成的。

史書上或傳說中彝族文字的創造者,只能是對彝族文字做過收集、整理、規範的工作。

文字的發明,在人類歷史發展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漢族有「昔日倉頡造字,天雨栗,鬼夜哭」的傳說,恩格斯說「從鐵礦的熔煉開始並由文字的發明及其運用於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

」也就是說,文字的出現讓人類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人類隨著文字的產生而告別了野蠻時代。

在彝族古籍創世詩《尼蘇奪節》倫理一章中記述「圖納出世後,小時沒文字。

長大不識字,活在人世間,要是沒文字,祖宗不認識,道理更不知。

書籍和文字,究竟在人間,還是在天上。

時間有文字,道理在書上,知識書里藏。

詩書學得好,在世身價高。

天文和地理,天下事如知,人在家中住,美名傳千古……」

王繼超說,彝族文字對彝族社會歷史、文化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沒有文字的產生,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彝族文獻,更不可能有彝族的十月太陽曆。

我市著名彝學老專家馬昌達說:「六祖分支」後,分布在大西南的六部彝族先民,在六個宗親內各立宗主,封閉沿襲,形成歷代彝文學者在手抄傳統典籍和應用傳統彝文的過程中,逐漸按六個區域的方言,任意使用同義多形、通假代用字等,既給今人認讀、研究古籍帶來困難,又給現代翻譯工作造成極大障礙。

不過在多年多位彝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1991年12月終於出版了《貴州彝漢簡明字典》(貴州本),1992年開始使用通用正體彝文字,並與滇、川等彝區學者開始業務協作,現在已出版了《中國彝文字型檔》等工具書。

據悉,彝文字是一種超方言的文字,一個字形代表一個意義,其文字總數有一萬餘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民族社捐贈《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

本報訊 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1-60輯)出版座談會暨贈書儀式近日在四川西昌舉行。《彝文典籍集成》是大型彝文古籍圖書,囊括了川滇黔三省彝文古籍的精華,收錄了大量散藏於民間...

彝文典籍中的「文化高地」

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蘇美爾文、埃及文、瑪雅文、哈拉般文、彝文),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文字,至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彝文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體系,無疑是彝族先民較早進入文明...

構建研究平台 貴州彝學古籍研究成系統上檔次

一部部彝文古籍,連接成彝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8月1日,貴州省彝文古籍文獻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彝學服務國家戰略及地方需求研討會,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行。這是繼我省去年被納入《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總體規劃...

彝族文字與彝文古文獻

文字出現後,漸漸成為了彝族人民記錄他們生產生活的工具。記時,記事,記人,記山川地貌,記時令節氣,記歲月衝剋,記病症處方,記各支宗譜,記祭祀儀式,等等。《彝族源流》卷十二載:「有布摩就有字,有布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