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說齊家——紀念齊家文化發現九十周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24年,著名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髮現了齊家文化,至今已經(90)年了。
齊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統的專著出版;其性質和意義也還沒有得到清楚的認識和充分的重視。
還有不少專家和民眾依然認為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或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幾乎與華夏文明無關。
曲折的認知歷程
民國初年,一流地質學家安特生應聘為中國政府礦業顧問,他逐漸將興趣轉移到探索中國史前文化,發現了仰韶、馬家窯、半山、齊家坪、辛店、沙井等重要文化遺址,成為了中國考古學的奠基者。
在甘肅廣河縣齊家坪發現齊家文化遺址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由於陶器不如仰韶文化發達,他誤以為齊家文化早於仰韶文化。
他的研究助手負責整理齊家文化遺物,發現一些陶器如在蘭州收購的那件陶盉有仿造銅器的嫌疑,指出齊家文化不會是早期而是晚期新石器時代文化。
不約而同,夏鼐在甘肅重新進行了調查研究,在齊家文化墓葬中發現了仰韶文化陶片。
他根據地層證據果斷地改訂了齊家文化年代:「至於齊家文化,不會比元前二千年早過許多,但也許是比之晚過許多」。
現在看來夏鼐的推論不僅正確,幾近準確。
六、七十年代謝端琚等發掘了多處齊家文化重要墓葬遺址,揭示了齊家文化的面貌。
其中最重要的是青海樂都柳灣遺址、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遺址、永靖大何莊遺址和秦魏家遺址。
八十年代張忠培根據上述遺址發掘報告對齊家文化進行分段分期研究後指出齊家文化晚期進入了夏代:畜牧業和制銅業的發展是齊家文化父權制極端重要的基礎,由此萌發出來的社會分工包括一個巫師階層是父權制總的社會關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最近十來年新發現了民和喇家、臨潭磨溝遺址,不僅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亦進入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視野。
葉茂林等正致力於喇家遺址或齊家文化多學科綜合研究。
另一方面國外對齊家文化的研究也在默默進行。
九十年代法國戴寇琳進行了初步綜合研究,出版了《中國西北從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過渡:齊家文化及其前後關係》。
胡博在《古代中國》發表「齊家與二頭裡:遠距離文化接觸問題」,提出了東亞與中亞或西亞青銅時代文化遠距離互動的可能性,擴展了古代中國研究的世界視野(cosmopolitandimension),引起了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將上古中國置於青銅時代世界體系中研究,從青銅技術、牛、馬、羊、小麥、磚、墓葬、戰爭、金崇拜與天崇拜等方面可以論證中國和歐洲一樣是青銅時代世界體系的邊緣組成部分。
齊家文化與中國青銅時代
二里頭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已成共識,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亦不難證明,齊家二頭裡時代東亞進入了青銅時代。
老一輩考古學者多半認為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文化或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具有國際眼光的新一代考古學家已認定齊家文化是青銅時代文化。
劍橋大學出版社《中國考古學》正式將齊家文化列入青銅時代。
《中國考古學夏商卷》認為齊家文化是夏商時代西北地區重要的青銅時代文化。
彩陶的衰落與青銅的出現標誌著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
齊家文化出土銅器遺址至少有(15)處,總數已超過二百件,器型包括刀、斧、鑿、錐、鑽、匕首、耳環、指環、手鐲、銅泡、銅鏡等,其中以工具為主,裝飾品次之;形制上總體比較簡單,也有銅鏡、空首斧、人形、動物形牌飾等造型複雜的器物。
出土銅器比較重要的齊家文化遺址有青海貴南尕馬台(49)件,甘肅武威皇娘娘台(30)件,武威海藏寺(12)件,積石山縣新莊坪(12)件,永靖秦魏家(8)件。
宗日遺址出土銅器超過(10)件,其中(3)件齊家文化銅器實驗結果表明含砷量均較高,是中國西北地區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砷銅。
青海貴南尕馬台四十多座墓葬中共出土青銅器(49)件,七角星紋銅鏡重(109)克,直徑(89)mm,厚約(3)mm,是銅錫合金製成。
龍山文化中沒有發現比二里頭更早的銅鏡,銅鏡顯然不是東方文化傳統,其源頭只能是西北或西方。
二里頭遺址二期出土的環首青銅刀與甘肅康樂商罐地遺址採集的環首刀相似。
青海西寧沈那銅矛橫空出世,是塞伊瑪—圖比諾青銅兵器東進的極好例證。
河南省淅川下王崗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了(4)件銅矛,與沈那遺址採集銅矛形制一致。
銅鈴見於陶寺和二里頭,共四枚;但青海大通黃家寨遺址齊家文化晚期地層中出土一大四小共五枚銅鈴。
二里頭玉舌銅鈴和銅牌、玉刀等同出,很可能是巫或薩滿的法器。
新疆洋海墓地亦出土薩滿法器銅鈴,這正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傳統,留傳到了當代。
值得特別指出的二里頭文化標誌性的綠松石銅牌亦見於齊家文化。
甘肅天水發現的牌飾屬於齊家文化,可能源於新疆天山北路文化。
新疆哈密地區發現了四件更加原始或簡樸的鏤空銅牌飾,其中天山北路墓地(3)件,一件屬於第一期,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到(1500)年之間。
宗日齊家文化遺址中鑲嵌綠松石腕飾精細,而陶寺文化中綠松石鑲嵌粗糙,由此可見二里頭三、四期文化中精美鑲嵌綠松石牌飾工藝上可能和齊家文化有關。
二里頭文化銅器主要集中在二里頭遺址,冶銅業有明顯的早晚差異,一、二期僅見簡單的工具和兵器,到第三期才出現了器形比較複雜的青銅容器或禮器。
從二里頭三、四期開始的中原青銅禮器鑄造傳統固然很有特色,但從冶金技術而言沒有任何創新,只是鑄造工藝略有改進而已。
中原系青銅器傳統是「北方系青銅器」技術的繼承和發展。
北方系青銅器是歐亞草原青銅大傳統的組成部分;中原青銅器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小傳統,是北方系青銅器的子傳統。
相同的冶煉技術,不同的鑄造工藝,同源異流的齊家與二里頭青銅文化大同而小異。
齊家文化與二里頭文化青銅器數量和質量相當,表明齊家文化已進入了青銅時代,而且是已知東亞最早的青銅文化。
龍山文化晚期或末期遺址中偶有青銅蹤跡,但其絕對年代未能早過齊家文化。
中國境內比二里頭文化更早的青銅時代文化只有齊家文化,相當的有朱開溝文化,亦明顯受到了齊家文化的影響。
因此二里頭文化青銅技術來自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晚於仰韶或馬家窯文化,早於四壩、沙井、卡約、四窪和辛店文化,絕對年代約為距今(4100)-(3700)。
從考古學角度看,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過渡文化,有人稱之為銅石並用文化。
其實銅石並用時代(Chalcolithic Age)又稱紅銅時代(Copper
Age),是指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以紅銅的使用為標誌。
紅銅、砷銅或青銅四千年前左右幾乎同時出現在齊家文化中,數以百計的銅器不僅證明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而且表明中國沒有紅銅時代或銅石並用時代。
東亞沒有經歷紅銅文化時代,齊家文化標誌著中國直接進入青銅時代。
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
齊家文化主要分布於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正好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之間或過渡地帶,兼具三大高原的特徵,有山有水有草地,宜農宜牧。
青海樂都柳灣、民和喇家,甘肅永靖大何莊、秦魏家、臨潭磨溝遺址均位於黃河及其支流兩岸,沿黃河到寧夏、陝北由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亦有齊家文化分布。
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遺址位於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間的河西走廊,鄂爾多斯朱開溝遺址位於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
齊家文化分布區正好也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區,生態多樣性為孕育或接受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條件,自然可能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核心區。
「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表明二頭裡文化比原來認可的年代晚了二百多年,表明二里頭文化不可能是夏代早期或中期文化。
齊家文化作為夏文化的可能性早就有人討論,但還沒有得到考古學家的普遍認可。
二里頭文化是在龍山文化基礎上興起的青銅時代文化,受到了齊家文化的巨大影響,還沒有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
葉舒憲《河西走廊與華夏文明》最後一章論述了齊家文化作華夏文明的可能性。
「玉石之路」表明上古從西域到中原特別是從崑崙山到中原存在文化交流與互動。
玉器本身的材質與器形研究已經顯示玉石之路的存在;但還有許多其他證據可以表明齊家與二里頭文化之間關係密切。
齊家文化以青海甘肅寧夏為中心,分布到了陝西內蒙古,影響到了河南山西二里頭文化核心區;二里頭文化以河南山西為中心,也分布到了陝西內蒙右,亦影響到了甘青齊家文化核心區。
從青銅、作物、家畜、玉器、卜骨等方面進行系統比較,發現二頭裡文化與齊家文化時空接近,性質與內容又大同小異。
我們可以得出如下推論: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齊家文化就是夏早期文化;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商文化,齊家文化也可能是夏文化。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根據現存文獻大致證明夷在東夏在西,夏是西方大國,代表了中華民國時代華夏文明探索的成果。
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論證元昊的西夏、赫連勃勃的大夏與大禹父子建立的夏朝有藕斷絲連之關係,元昊和赫連勃勃均自認為是夏朝的繼承者,追認大禹或軒轅為祖先。
三者地區大體重合併非偶然,且正好是齊家文化分布區。
歷史地理學研究表明西北地區是禹或羌人活動區。
大禹出西羌,齊家文化分布區均可聽到大禹治水的傳說,並有不少相關文物古蹟。
齊家文化分布核心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應該是大禹傳說的座標原點。
周、秦均興起於黃河上游,逐鹿中原建立了周王朝和秦帝國,不約而同追認或默認夏為祖先。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邊疆地區。
最新研究表明齊家文化最可能是夏代早期或中期文化;不久將會證明齊家文化不僅是華夏文明之源,而且標誌著中國或東亞進入了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刊登於(2014)年(9)月(24)日臨夏《民族日報》四版)
作者:易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唐士乾,甘肅省齊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重磅消息!吉林省考古新發現!五台山遺址發掘成果首次發布!
日前,新石器人類文化遺產——五台山遺址發掘成果在長春首次正式對外發布,這處遺址的發掘填補了第二松花江流域青銅時代早期的考古學文化空白,也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五台山遺址位...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本章內容梳理★★★考古學的定義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
打破世界紀錄的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謬論與真相
三星堆遺址位於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4000多年青銅器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
唐際根講解青銅器,從起源到製造再到精神內涵,全面了解商代青銅
唐際根老師,他是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也是原殷墟隊隊長。以下是他在一席上的講座「洛陽鏟下的商王朝」的最後一集。他介紹了商朝的青銅器與青銅時代,關於文化的選擇、文化的抗爭和文化的融合,都在青銅器上寫得...
考古|從紅銅到青銅:中國北方冶金術源於河西走廊
中國早期冶金技術的起源與傳播一直是考古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甘肅省和青海省(以下簡稱「甘青地區」)共有四個考古學文化與早期銅器有關,即馬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300—前2050年)、馬廠文化(公元前...
新疆疏附縣烏帕爾石器遺址略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考古在天山南北的調查發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迄今尚未發掘過明確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或墓葬,新石器時代考古仍是空白領域。在農業、冶金與城市等文明起源要素的探索成為中國...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 | 青銅時代與青銅鼎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夏鑄九鼎的傳說,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發生於春秋時代的「問鼎中原」事件,是...
齊家文化銅刀研究(連載一)
著名文化學者陳光華先生《齊家文化銅刀研究》(連載一) 1999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報導:我國科學家在安徽繁昌「人字洞」發現了一批距今大約200多萬年的石製品,其中一件石刀,經專家鑑定後認為...
前甲骨文時代的千年變局 | 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六季第二講課前預習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六季解讀無字地書——考古學視角下的上古中國(共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