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頷老先生,您慢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胡曉光
也就是近幾天的事,微信各群出現了紀念張頷先生的文章,得知先生前幾日駕鶴西遊了。
凡山西人,多少有點墨水的都聽說過先生的名號,但多數人只知道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專家,對於其文化的獨特貢獻內容知之不多。
張頷先生是晉中介休人,自幼就對字畫,篆刻愛好。
建國以後他在山西省統戰部門工作,除了做為本職工作,他業餘時間仍舊痴迷於古人古事古物。
也許天才都是背負使命感的人。
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解決人世間有些捉弄人的難題,天降大任英雄才可顯岀本色。
《侯馬盟書》成就了張頷先生。
《侯馬盟書》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十項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任何其中一項,都算驚天動地的發現。
有秦陵兵馬俑,馬王堆漢墓帛書,曾侯乙墓禮器等。
可想而知,《侯馬盟書》在山西的發掘引起多麼大的轟動。
侯馬是臨汾市所轄的縣級市。
春秋時叫新田,是晉國後期的都城。
晉國在春秋是五霸之一。
經過兩千多年以後,滄桑巨變,過去的繁華湮沒,隨逝者埋藏到黃土之中。
複製重現描繪當時的圖景,除了留存的史書文籍,最能佐證的是挖掘岀的有形文物。
1965年,侯馬準備興建一座火力發電站。
考慮到這一帶是華夏古文明的發祥地,基礎建設就有文物專家介入。
曲沃農業中學的學生在挖掘勞動中發現了許多玉片,上面還寫著紅字,有的黑字。
大家覺得好玩。
考古工作人員看到後大吃一驚,迅疾向省城報告。
當時張頷還在北路的原平岀差,消息傳來,他當即請了假趕到侯馬考古現場。
張頷憑職業敏感,也是他深厚的古文化積累的慧眼,他看到這一堆長短不一的玉片後,差點興奮的跳起來。
從這一刻開始,他好象就認定了這是他畢生抱養的親娃。
他立即撲身研究,當即寫了一份簡報上傳北京。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也是驚喜萬分。
郭沬若也寫了論文。
《侯馬盟書》的釋讀使命就歷史的落在了張頷頭上。
這是一種榮耀,也是艱苦的重任。
張頷以他的錢幣文字,璽印,金石文字,鼎銘篆刻等多方面的古文化古文字知識之功,釋讀了《侯馬盟書》,成為中外馳名的考古大家。
現在,在山西省城太原的「山西博物院」,《侯馬盟書》,每天向遊客講述兩千多年的華夏文化,晉地文化,描繪當時的政治經濟場景,解讀古人的思想流意識流。
它成了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斯人已去,夢留人間。
近日,受本省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彭建軍先生的邀約,我們幾個朋友聚到省城開化寺四樓的「唐風琴社」,淺茶閒聊,緬懷學界大師張頷先生。
其實筆者和幾位聊人,與張老先生並無交集,甚至不曾有一面之緣,但同一腔敬佩情懷。
大家感嘆張老的畢生孜孜求索,讚賞給人類留存的深厚知識遺產。
本人更是發自內心的懾服,在今天的浮世圖中,畢生甘於寂寞,執一技痴心終身,名利置於一邊,聖賢的功夫也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平凡。
古琴彭老師回顧了和張頷先生的一段琴緣。
那還是2003年的時候,張先生參加省城名人的字畫展,同時還舉行古琴演奏的活動。
張頷先生也到場欣賞。
(左一:彭建軍 右一:張頷)
當時年輕的小彭才剛而立之年,有幸給這些書畫大家們表演很高興。
幾曲過後,張頷先生幾乎不相信眼前這麼年輕的後生彈奏的如此有韻味。
「彈的不錯嘛」。
張頷又欣然點了幾個古典的曲目,小彭一一彈過。
老人當時也是83歲的高齡,仍為優美內蘊的古琴聲打動。
他摸著小彭的手,看長了繭子沒有,「長繭子才算有功夫,古琴呀,是難學,易忘,不中聽。
沒有文化就聽不岀味道,要想有味道就得多讀書…」這段語重心長的對話,已時過十多年了。
彭建軍老師現在雖已是省內屈指可數的古琴家,他仍記憶猶新,如數家珍般說來。
張老先生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精神,彭建軍印象深刻。
就是上次短暫的琴緣期間,張老十分欣賞小彭,還答應給小彭的「唐風琴社」題一幅字,「但我現在不能寫,老了,手抖的不行,以後給你寫。
」一年兩年過去了,彭建軍覺得張老已經忘卻此事。
不料到了第四個年頭後的2006年,張老派人送到了這幅「唐風琴社」的手筆。
讓彭建軍甚感意外和激動。
張頷先生在學術上的重大貢獻自有高人評說。
我們一介布衣崇尚的是他做人做事的品格。
張老從小清貧人家出身,生下來前沒有了爹,沒長大就失去了娘。
他一生努力,胸懷大志,終成文博大師級人物,讓人仰視。
生命來去匆匆,張頷老先生高壽化入彩雲間了。
他在人生探索的泥濘路上踏踩了深的腳印,不會經歷史的風雨沖刷而消逝的。
張頷老先生,您慢點兒走哇…
2018.3.29韓石山講張頷:
韓石山以詩論人,用幽默的語言從張頷的學術成就、人生節點、傳奇經歷、人生定位以及《張頷傳》的創作歷程等方面與現場聽眾進行了探討交流,闡釋了張頷先生雖歷經生活苦難,但在處於困境和成為「大家」後,始終以樂觀向上、知足常樂的態度執著於對學問的追求與鑽研……韓石山先生將張頷這位嚴謹的學者、幽默的智者形象展現給聽眾,大氣詼諧、直達人心的講解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聽眾。
談到張頷的學術成就,韓石山先生侃侃而談,他指出,張頷先生是山西近百年來首屈一指的「大家」,集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為一身,作為學者,張頷先生的成就很高,《侯馬盟書》、《古幣文編》、《張頷學術文集》等著作展現了他的才學、他的性情、他的風骨,集中體現了他的學術成就、歷史積澱、社會地位。
1995年,張頷先生入選《國際人名大辭典》,對提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起到積極的傳播作用。
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韓石山先生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一位身經磨難不墜其志、心無旁騖專注學業的學者、「大家」張頷先生,並告誡所有人:「勤勉是本分,成功屬於意外驚喜」、「苦難是上蒼給予智者的恩賜」,要不斷創造人生中意外的收穫,接受上蒼給予每個人的驚喜。
韓石山先生還就他用了三年時間創作出《張頷傳》始末作了介紹。
中國古文字學家張頷逝世 學生回憶33年師徒情
中新網太原1月19日電 題:中國古文字學家張頷逝世 學生回憶33年師徒情記者 胡健18日黃昏,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作為唯一一個傳承張頷先生古文字學的學生高智...
張頷先生「盂鼎真拓」題跋小記
劉東升丙申年將去之際,一代碩儒,文博大家,98歲的張頷先生走完了他坎坷、傳奇、不平凡的人生旅程。老先生的仙逝註定是中國考古學、古文字學、書法界的莫大損失,也是令親人、家鄉父老及學術界非常悲痛的一...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張頷:學人之書,格高韻古
張頷先生當然是山西學人心中的高峰。3月2日,經薛國喜先生安排,我們一行五眾,前往山西大醫院拜望正在療養的張老。薛先生2000年讀大二時,即因《侯馬盟書》,前去求見他心目中的聖賢。大學畢業,更是勤...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辭世
今天下午5點25分,文化巨擘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8歲。老家從張頷先生的學生薛國喜處證實了上述消息。薛先生並告知:張頷先生出殯時間安排在五天後。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我們告別了柴澤俊先生,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