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江南獨特的墓葬——土墩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土墩墓,它只在吳越地區被發現。
到了商代,它才現身,秦代之後,它又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中。
大約在商到戰國的一段時間內,在長江下游流行的一種奇特的墓葬形式——土墩墓——中國的土葬,就算墳頭上沒有高聳的封土,地下也有個或大或小的地宮,土墩墓是個特例——該墓葬中不向底下挖穴,而是將死者埋葬在地面上人工築起的巨大土墩中。
歷年來通過航空遙感和地面調查發現的土墩墓數量達數千座,經過發掘的也有幾十座,但都是零星的處理。
且直到50年代末,在安徽屯溪挖掘的銅器墓兩座中,裡面墓葬形式保存比較完好,才使大家清楚的認識到了「不挖墓穴、底鋪石床、封土掩埋」的墓葬形式。
在此後的70年代、90年代依舊有對土墩墓的發現、研究,可惜過於零星、且各地發現的土墩結構異常複雜,發掘者們幾乎都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困惑,爭議不斷,迷霧重重。
土墩墓成為長期以來困擾考古學家的謎。
直到為了開通高速公路,公路選址通過了江蘇句容、金壇的密集土墩墓墓葬區,為了必要的工程建設進行搶救性挖掘,才給人們一個難得一探這奇怪墓葬的機遇。
句容、金壇的周代土墩墓葬群
江蘇句容、金壇的土墩墓葬群的考古史土墩墓葬考古中頗具規模的一次,震動了考古界,被譽為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一墩一或多墓
在此次考古中共挖掘土墩40座、墓葬233座。
在挖掘中發現並確定了一個土墩配一座墓的現象和一墩多墓的現象。
其中,一墩多墓的現象更為普遍,最多的一例中一個土墩中有44座墓。
墓葬形式四種
1
挖坑埋葬,墓坑多為長方形或者長梯形,直壁,長約3米,寬約1米。
有些還在墓地上用石頭鋪成規整的石床。
2
用土堆砌成墓坑,在此類墓葬方式中,句容天王東邊山裡有一座墓主人採用了此方式,此外還帶著墓道,最重要的是墓主人使用了一具2米多長的船型木棺,周邊擺放了豆、壇、壺等隨葬品達41件。
3
將死者直接放在平面上,在身上直接覆蓋泥土。
4
既挖一個淺坑又在上面封土。
土墩墓中的神秘現象
土墩墓中神秘現象則是「一墩多墓」中墓葬形式中的向心結構——在土墩最底層最中間會埋葬一位死者,而該墩中其它墓葬都會恭順的朝著中心墓葬的方向,將墓主人的頭衝著中間的死者。
雖然後來的墓葬屬於不同的層位,不同的時期,排列密集的墓穴之間有打破的現象,但是有一點依舊相同,就是會恭順地朝中心墓葬的方向,並與中心墓葬保持適當的距離——考古學家將此劃分為「向心結構式」。
這種情況似可表明周圍墓葬的墓主對於中心墓葬的墓主存在某種從屬關係,但周圍各墓底層的墓主之間的關係卻不明顯。
有人認為這該是某一類家族墓地,中心墓葬屬於家族長者,周圍不同層位的墓葬分屬家族內部兩至三代的後人,如果有先於長者逝去的,通常只能臨時埋葬,待長者逝去後再遷葬此墩 。
有人認為墓底的死者可能是部落首領或者祭司,死後村民頭朝其下葬,向其致敬。
無論哪類推論,向心結構式的墓似乎就是墓主權威的「一墩多墓」。
向心結構式
土墩墓族群的探討
淵源
長江中下游的居民,在土墩墓出現之前的漫長歲月里便是屬於精美玉器而名揚天下的良渚文化。
據研究,在良渚文化中也出現過不像下挖穴而向上堆土埋葬的現象,也出現過在高土台上埋葬死者的現象。
大部分學者認為,土墩墓的出現時良渚文化傳統的影響所致。
但是也有學者質疑,這麼漫長的時間跨度,良渚文化的傳統可以得到延續嘛?於是部分學者著眼於——更貼近的時間——商代土墩墓早期修建的時候,認為馬橋肩頭文化弄類才是土墩墓產生最早的來源。
族群
學者們對土墩墓的族屬有著不同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認為土墩墓是吳國的墓葬,與文獻中的「句吳」族和兩周時期江南地區的吳國相關。
一類認為土墩墓是東夷族的墓葬。
東夷是先秦時期活躍在東部的重要族群。
還有一類認為土墩墓是吳人、越人共同使用的墓葬。
吳、越二族是先秦時期江南地區最重要的居民,《越絕書》中記載「吳越二邦,同氣通俗。
」這或可以解釋土墩墓中大同小異的狀況。
愛上新沂系列四:殷商文化的淵源長眠在這裡
新沂市馬陵山西麓有個小村莊叫「花廳」。村莊很小,但是很有名氣。以「花廳文化」命名的小村是全國歷史學家所熟知的。1952年春天,村裡的一位名14歲叫陸亢的學生將在村頭荒地里拾到東西交給他的老師徐君...
新沂高莊發現漢代土墩墓群
光明網05-09 11:31顯示圖片本報訊(記者林剛)在5月8日出版的《中國文物報》考古發現欄目中,刊登了《江蘇新沂高莊發現漢代土墩墓群》一文,重點介紹了我市新沂高莊村漢代土墩墓葬群的考古發掘經...
名為可樂的貴州畢節鄉鎮,夜郎古國的政治中心,貴州考古聖地
可樂彝族苗族鄉位於赫章縣西北部,距畢節赫章縣城西58公里,這裡具有烏蒙高原的旖旎風光,富饒的農林牧礦資源,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被考古學家們稱為貴州考古的聖地,夜郎文化的「殷墟...
為什麼中國的馬鞍山古墓,日本人對此產生興趣?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悠悠歷史,為了解歷史文化發展軌跡,考古成了重要途徑。特別是收集的文物,對於進一步了解古朝代,具有重大參考價值。今天有書君要跟大家說的是:80年代,因一場暴雨而發掘的馬鞍...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科院12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據考古領隊林留根介紹,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遺址地發現了隨葬琮、璧...
考古界認定中國最早土墩墓源自宜興下灣遺址
中國江蘇網訊 文物會說話,文明有源頭。昨獲悉,在日前召開的江南土墩墓葬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以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為首的與會專家結合對宜興下灣遺址前期現場踏勘與無錫市文化遺產與考古保...
一座千年古墓風水奇特,22名少女裸葬,挖掘現場驚住考古人員
摘要:2006年12月,在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李洲坳村,幾名盜墓賊發現了一座埋葬了2000多年東周時期的古墓。事情暴露之後,考古人員對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墓中一共發現了22具年輕女子的屍骨,為...
265省道沿線搶救性發掘春秋時期土墩墓取得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搶救性發掘 ,在265省道沿線金壇境內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十餘處古墩墓、明清窯址和六朝墓葬近日陸續出土。5月18日上午,位於金壇區薛埠鎮的「立夫路土墩墓群」...
高速路施工挖出3000年前的蛋,什麼蛋比殷墟還早300年?
2005年初,寧常、鎮溧高速公路施工人員在鎮江市金壇段發現古墓群。由於政府對新建高速公路的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公路建設指揮部聯繫了文物保護部門對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
常州金壇土墩墓揭開神秘面紗 8個土墩出土陶罐等文物近千件
揚子晚報網5月18日訊(記者 馬奔 文/攝)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境內的金壇土墩墓群是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由於省道265茅庵段的建設,去年年底,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單位對金壇土墩墓群開展...
青銅器盛食,3000多年前有群江南「周代中國印第安人」
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境內的金壇土墩墓群,是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由於省道265茅庵段的建設,去年年底,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單位對土墩墓群開展了大規模搶救性考古發掘。土墩墓里埋葬的究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