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羋月幸運!它見證楚國最後輝煌,卻沉睡千年,如今重現天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批禁出國(境)展覽64件文物——淅川出土銅禁

天子衰,諸侯興」自公元前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微。

雖然到了「春秋五霸」楚莊王時期,他已有了「問鼎中原」的霸氣,但終因周王室的「氣」仍在,楚莊王最終沒能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反而,在楚莊王重病死後,楚國的「王霸」之氣沒能得到傳承,楚國國力直線下滑,很快被晉國反超。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王霸」之氣再衰竭,也有大國的實力在。

淅川出土銅禁就是於楚莊王死後二三十年鑄造的,此件用失蠟法鑄成銅禁,其精美複雜以及高超工藝足以說明楚國的實力猶存。

羋月的父親楚威王在位時,一直致力於恢復楚莊王時代的霸業,把楚國的疆域擴大到了長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區,實力雄厚。

淅川銅禁算得上是楚國國寶,但是卻沒能流傳到楚威王、楚懷王的羋月時期,因為那時淅川銅禁早已隨它的主人王子午沉睡了200多年了。

淅川出土銅禁

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2號楚墓(王子午墓)。

器身為長方形,高28.8厘米,長103厘米,寬46厘米,此禁四周裝飾有透雕的多層雲紋和攀附著12條虎形怪獸。

現藏於河南省博物院。

銅禁的特徵

銅禁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多層鏤空雲紋,禁身四周攀附有12個銅怪獸,怪獸有角,張口伸舌,凹腰,獸面狀,尾上卷,前爪攀附禁沿,後爪抓緊外壁,似欲吞飲禁上的美酒。

禁下附虎足10個,虎昂首挺胸,凹腰揚尾,虎尾作管狀與禁下鉚釘相接以承托禁身。

銅禁的時代背景

王子午,字子庚,是春秋五霸楚莊王的第五個兒子、楚共王的弟弟,他曾任楚國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令尹(相當於總理)等重職。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卒,吳國乘機發兵侵楚,楚將養由基(就是那個有名的神箭手)窮於應付,子庚率師支援。

雙方大戰於庸浦(在今安徽無為縣南),吳人果然輕敵冒進,楚軍伏兵突然從四面殺出,吳軍毫無防備,大敗虧輸,吳公子黨也做了俘虜。

第二年,楚人為報吳侵楚之役,由令尹子庚率軍伐吳。

吳人堅守不戰,子庚只好退兵。

可子庚也犯了吳軍上年所犯的同樣錯誤,以為吳不能戰而疏於防備,結果吳也設伏於險隘,大敗楚軍,俘楚公子宜谷。

子庚悔恨交加,回國不久就病死了。

享年約四十餘歲。

銅禁

銅禁為一種案形器,是周代貴族在祭祀或宴饗時置放酒器的用具。

稱呼它為「禁」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警戒飲酒者。

文獻記載,商人嗜酒成風,尤其以商紂王為最甚。

紂王修建「酒池肉林」與他的寵妃妲己以及一些貴族幸臣們整日酗酒玩樂,這樣奢靡的生活最終導致了紂王在牧野之戰的徹底失敗。

西周王朝建立後,認為商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商朝國民的嗜酒酗酒。

因此,為了維護王朝的長久永固,西周王朝堅決禁止周人酗酒,只是禁(酗酒)卻不止(飲酒)。

所以,委婉地就把這種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做了「禁」。

失蠟法。

失蠟法,也稱「走蠟法」、「熔模法」,是青銅器重要的鑄造工藝之一。

它用蠟模代替陶模,無須脫模、泥模陰乾、燒坯等多項工序,直接澆鑄,並可以鑄造出泥模無法鑄造的複雜而精細的器件,特別是鏤空器件,其光潔度高,是冶鑄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

淅川銅禁的價值

淅川下寺出土的蟠虺紋銅禁,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失蠟鑄件。

銅禁四周圍繞著的龍、紋飾結構複雜的邊框均是失蠟法鑄造的。

框邊立體的錯綜結構的內部支條,還可見蠟條製成的鑄態。

此銅禁器件碩大,紋飾繁複,蠟模構成複雜,說明春秋中晚期之際,失蠟法早已脫離了其初始的狀況而具有了相當的水準,已能成功地鑄造出複雜的器件。

喜歡這篇文章就加「海昏侯」的「頭條號」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長方形,高28.8、長103、寬46厘米,重達90餘公斤。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銅禁四面是透空的祥雲紋,由5層粗細不一的銅梗組合而成。最內一層銅梗作為梁架最粗,每根...

河南歷史文化展:家園(3)

鄭韓故城遺址位於很難新鄭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原為鄭國都城,公元前375年韓國兼并鄭國,遷都於此,又稱為韓國都城,直至公元前230年秦滅韓為止。城市中部有一道南北向隔牆將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