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的技藝:在有限史料中探究無限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學家的技藝,就在於用有限的史料探究無限的歷史。

無論是「知其然」的場景復原,還是「知其所以然」的現象解釋,史料都是歷史研究的源頭。

尤其是百年來陸續現世的出土文獻,雖是吉光片羽,卻映射出大唐帝國乃至整個中古世界的諸相。

陳寅恪在1930年提出的「預流」之說,就是講一個時代的學術必有其新史料與新問題。

今日,除了依舊延續生命力的敦煌文書,源源湧現的吐魯番文書與墓誌,成為帶動中古史學術潮流的新史料。

然而,出土文獻研究,若是太過局限於文獻本身,一不小心就會有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之感。

最激動人心的成果,在於自出土文獻的光影中發現社會國家運行的節律,從而看到更為廣闊的歷史圖景。

孟憲實先生的《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利用敦煌文獻、吐魯番文獻和石刻文獻,深入探討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異彩紛呈,正是這種激動人心的著述。

唐代韋貴妃墓壁畫 資料圖片

絲路的縮影

翻開這本書,讀者不難感受到作者對於吐魯番的偏愛。

正如本書的序言所說,他的學術之旅始自吐魯番學。

這條研究之路一直延續至今。

序言中洋溢著他對吐魯番的學術感情:「同時期的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地域可以跟吐魯番媲美,因為沒有提供那麼多的新史料。

」這些寫本文書「十分偶然地成為我們今天了解當時生活圖景的橋樑」,「問題如同大海的波浪,一層推著一層,引我們走向那浩瀚縹緲的歷史深處」。

本書的過人之處,在於抓住了這些殘破的吐魯番文書的靈魂,找到連接文書與歷史的通道,用碎片化的出土文獻復原那些隱秘的歷史場景。

《吐魯番新出一組北涼文書的初步研究》便是從一組拆自紙鞋的文書入手,發現了其中反映的緊張軍事態勢,抽絲剝繭地復原出流亡到高昌的北涼沮渠氏政權的歷史。

《北涼高昌初期內爭索隱》追蹤著名高僧法進其人其事,發現法進深深地捲入了北涼高昌政權的內部權力鬥爭,他的自殺也是內爭的一部分。

在法進的背後,戰爭、遷徙、政變與飢餓被一一呈現出來。

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大歷史波動下,邊疆小朝廷的種種人間悲喜劇。

吐魯番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孔道,在古代中外交通、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論十六國、北朝時期吐魯番地方的絲織業及相關問題》根據吐魯番出土文書發現北涼高昌時期當地有大規模的絲綢生產,麴氏高昌國中後期來自波斯的銀幣和來自中原的絲織品打擊了當地絲織業;而在唐朝建立西州後,當地人已大量使用桑木作房屋的椽子。

《紲布與絲綢》則說明西州時期這一地區已不再是主要絲綢產地,取而代之的是棉紡織業勃興。

吐魯番一地的絲織業興衰,也就成了整個絲綢之路貿易盛衰的縮影。

帝國的節律

在孟憲實的理念中,邊疆並不是遙遠的蠻荒之地,而是與帝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一部分。

例如在唐朝遼闊的疆域內,擁有不同習俗的地方百姓,卻要按照國家統一的曆日生活。

這就是帝國的節律。

尤其是敦煌吐魯番文書所反映的社會圖景和制度因素,實際上是整個唐帝國面貌的縮影。

這同時也使唐朝的西北邊疆在今日的研究視野中具有了中心的地位。

本書便力圖建立起從邊疆延伸到中央的通道,把握住帝國的節律。

祥瑞制度就是一種特殊的朝廷與地方的互動。

關於祥瑞的一組文章利用敦煌文書回到第一現場,展現了武則天時期祥瑞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的場景,以及這背後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還有隨之而來的批判。

更有趣味的是,《沙州祥瑞與沙州地方政治》發現當朝廷有祥瑞的政治需求時,沙州刺史與地方大族積極配合,又帶入了自己的利益訴求。

這是一個關於製造祥瑞的政治遊戲,各方共同推動,各取所需。

戶籍是唐朝控制人口和土地的關鍵手段,檢括隱匿與逃亡戶口的括戶政策是其補充。

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展現了地方戶籍制度的實態以及地方官府對於括戶的態度,《宇文融括戶與唐代的財政使職》即是藉此論證了長安三年(703年)括戶對於唐代制度變革的深遠影響。

關於唐代僧籍和寺院手實的一組文章,則是從整理吐魯番新出土文書入手,進一步將問題引入到整個唐朝的佛教管理的範疇,發現唐代的佛教存在管理上的臣民化,可以說在佛教思想實現中國化之前,佛教的管理就已經先行完成了中國化。

《國法與鄉法》是在敦煌吐魯番出土契約中,發現國家法律與民間傳統的互動。

由這一奇妙的社會圖景出發,可以找出一條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邊界。

這就是透過碎片化的文書看到帝國的倒影。

唐龍朔二年(662年)西州高昌縣思恩寺僧籍 資料圖片

歷史的拼圖

與來自地方和基層的出土文書不同,墓誌的志主人很多是身在兩京的權貴,利用這些墓誌更容易鉤沉出政治史畫面。

從家喻戶曉的《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到《唐高宗的真相》,孟憲實已然構建起關於唐代前期政治史的完整敘事體系。

所以我們看到本書中的墓誌個案研究,就像一個個精美的拼圖,可以恰到好處地鑲嵌在一幅馬賽克壁畫上,勾連起整幅畫面,又使其更加豐滿。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關懷,書中的墓誌研究更關注被捲入重要事件中的人物,通過墓誌的線索來揭開隱秘的歷史真相。

張弼雖然是小人物,但是他卻與玄武門事變後的政治鬥爭相關。

孟憲實對於《張弼墓誌》的研究即巧妙地透過他的經歷,折射出唐太宗對待李建成手下東宮舊僚的複雜態度。

吳王李恪與安樂公主都是宮廷政治的中心人物,書中對於他們二人墓誌的研究又各有發明,揭示了房遺愛案羅織李恪的來龍去脈,以及安樂公主並非因皇太女事謀害中宗的事實。

關於上官儀的研究,更是通過備受關注的《上官婉兒墓誌》引出上官儀捲入廢后風波的始末。

由此也為這些波詭雲譎的唐代政治事件理清了思路。

歷史研究是思想者的樂園。

有的人總是追問歷史的價值和意義,但對於善於思考的人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

讀一本好的歷史著作,就像是一場精彩的旅行。

《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透過出土文獻的光影,為我們展現了大唐帝國的宏大圖景,令人心馳神往。

就像書中序言所寫:「總強調研究多麼枯燥與艱苦,這樣的時代應該已經遠去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說

作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榮新江 內容提要:絲綢之路研究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資料,東西方的傳世文獻,絲路沿線發現的文書,各地出土的文物。絲綢之路沿線的敦煌、吐魯番、樓蘭、尼雅、焉耆、庫...

1537年前吐魯番文書 一個奴隸可換137匹絲

我們還記得,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居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土王圓篆,在南區第16窟清理流沙,無意中發現長甬道北壁還有一個被封閉的洞室,室內堆滿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大批古代文物。這批文...

2015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綜述

2015年出版的隋唐五代史研究論著數目與前幾年基本相侔,專著將近80部,論文700多篇,數量較為可觀,各領域的研究均有所深入。囿於篇幅,僅摘取反映本年度學科進步、預示未來發展趨勢的成果予以介紹。...

甘大明:粟特文古籍解讀重證歷史

今天,雖然粟特語幾乎已成了死語言,粟特人也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這個民族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宗寶貴的歷史遺產——粟特文古籍。粟特文文獻在20世紀初被發現以來,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興趣,粟特文文獻為研究...

中古史研究的資料利用與開掘

傳統的金石證史、補史的觀點,今日已引起反思。只有充分理解新資料所特有的性質,才可能真正發揮它們的價值,而不致只是把它們削足適履地嫁接入傳統史料已經繪出的歷史畫卷中。2017年11月18、19日,...

唐代漢字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

【摘要】 唐代漢字、漢籍在絲路傳布的情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由於商貿經濟、政治、宗教與生活文化等環境,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與發展的歷程,明顯與其現實環境對漢字、漢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漢字早在漢代便...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重推歷史新材料

內容摘要:中華書局新近出版的《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包括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家對吐魯番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墓地大規模發掘之後,到目前為止陸續出土及收集來的文書、墓誌、碑銘等原始資料。該書尤以2...

新文化史視野下的中晚唐政治史研究

已故日本中古史學者谷川道雄曾感慨,儘管年輕學者在歷史細節的研究中已取得超過他們的成績,但和他們這輩曾為歷史分期論爭論得不可開交的學者相比,年輕學者對宏觀的歷史問題已經不感興趣了。而在一個早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