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十年翻譯出神秘天書,成果轟動世界,曾引郭沫若讚嘆不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65年,國家計劃建設侯馬電廠,選址正好在侯馬晉國遺址,因此需要進行前期考古調查。

正好著名考古學家陶正剛身在侯馬,也就由他主持調查工作。

當時,陶正剛找來20個探工,用洛陽鏟試探了一個月,僅發現眾多牛、馬、羊的骨架小坑。

由於工期緊張,電廠施工單位非常著急,就找來曲沃縣農業中學的學生進行探方作業。

一天,在編號為16號的灰坑內發現了60件石片。

上面有些曲曲折折的痕跡,很像是文字,可是學生們都沒見過,也就沒當回事。

後來,有學生找到陶正剛讓其辨認,雖然他也不認識這些字,但是直覺不一般,就組織人員對16號灰坑繼續發掘。

經過大半年的發掘,到了第二年夏天,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灰坑內,足足出土了5000多件寫有文字的玉或石殘片,這個灰坑的發掘工作持續到1966年11月。

這些文字記錄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呢?誰也不知道,陶正剛就寫信告訴了當時的國家文物局謝辰生。

謝辰生看到石片上綠豆大小的文字,像天書般難識,讓人一籌莫展。

於是,他帶了幾件樣品回京,交給王冶秋辨識,王冶秋又找到郭沫若。

郭沫若當時是中國科學院院長兼考古所所長,他看到石片先是驚訝然後驚喜,連說三聲,太珍貴了!太珍貴了!太珍貴了!

經過郭沫若的鑑定,原來這些石片是春秋時期的盟書,也就是古代人們在某種政治鬥爭後訂立的約信文書。

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這是第一次發掘出實物,以前只有古籍中提到過。

有了郭沫若的點撥,陶正剛等人展開了為期十年的研究。

甚至請來全國著名的攝影大師、專門給國家領導人照相的吳印咸老師,來給盟書照相。

終於在1976年,重達3.5公斤的《侯馬盟書》面世,並立即引起海內外學術界轟動。

侯馬盟書」後來被評為1949年以來中國考古發現的十大成果之一,同時也是山西博物院館藏的十大國寶之一。

盟書內容共分為5類:

1、宗盟類;2、委質類;3、納室類;4、詛咒類;5、卜筮類。

對研究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晉國歷史有重大意義。

(趙簡子墓)

20多年後,也就是上篇文章《擴建廠房發現千餘座古墓,出土春秋第一大鼎,足以煮一頭牛》提到的大墓主人,就是依靠《侯馬盟書》來確定的。

專家通過研究兩處文字的特點以及史料記載,確定編號251的大墓為趙簡子墓,也就是寓言故事《東郭先生和狼》中的將軍原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守中談《侯馬盟書》出版

1965年,《侯馬盟書》的發現,是新中國考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因為「文革」的原因,《侯馬盟書》整理研究工作多年陷入停頓狀態。直到1973年8月,我省重新成立由張頷、陶正剛、張守中三人組成的...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侯馬盟書的發現與整理

中國網山西 綜合編輯 1965年侯馬盟書的發現,是新中國考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侯馬盟書》考古報告的及時出版,也曾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侯馬盟書是幸運的發現,也是偶然中的必然,1956年成立的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