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晉國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侯馬晉國遺址是1961年3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也是早已為史學家、考古界確認的春秋時期、晉國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
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376年,經13代國君,直至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在此建都209年。
侯馬晉國遺址面積達45平方公里,約占侯馬市域面積的四分之一。
侯馬晉國遺址現已探明和發掘的遺蹟共有40餘處,分6類,其中古城遺址10處、宮殿台基4處、宗廟建築群1處、手工業作坊遺址6處、祭祀坑帶11處、墓地8處。
這種大規模和多類型的集合,至今所揭示的各類遺址向我們全面展示了2000多年前晉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生產力水平等。
這些遺址各自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範圍,又相互關聯,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古文化整體。
這樣規模巨大、類型完整的古遺址群是20世紀中國考古學的一個重大發現,為全面研究先秦社會變革和晉國社會經濟發展建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雖然到目前為止,它的許多內涵還埋藏在地下,但已經發現的遺址、遺存所呈現的光輝,已使它顯得非常珍貴。
侯馬盟誓遺址是1965年為配合侯馬發電廠工程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的,該遺址出土了五千餘片盟書,引起眾多考古、歷史學家的極大興趣,郭沫若、陳夢家、唐蘭、張頷等先生紛紛為盟書進行研究,對其時代、事件、主盟人提出自己的觀點。
1995年,侯馬盟書被評為建國以來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之間征戰頻繁,諸侯卿大夫之間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為約束這種行為,在當時的社會信仰下,政治家們寄希望於盟誓,以此相互制約維護秩序,盟誓就成為當時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左氏春秋傳》中記載的盟誓有將近200次之多,其中與晉國有關的就超過50次.侯馬盟書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也可以獲得史籍所無法包容的新材料,對進一步理解晉國歷史有著重大價值和意義。
鑄銅遺址是晉國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1958年以來發掘面積近二十萬平方米,是國內發現規模最大、遺存最豐富的青銅時代鑄銅遺址。
發掘出土的鑄銅陶范五萬餘件,其中一千多塊上有精美花紋,從大到一人多高的編鐘,小到空首布、車馬器,門類極多,各具風騷,以銅鼎、銅編鐘最為著名。
從生產規模、工藝技術和藝術風格諸方面都反映出當時晉國青銅工業和物質文化的卓越成就,並顯示出晉國雄厚的經濟實力。
美國著名考古學家羅伯特•貝格力教授在考察了該遺址的規模、範圍及現存於世的龐大晉式銅器群後說:「侯馬晉國鑄銅遺址作坊在當時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最大的鑄造工廠。
」晉國青銅藝術是三晉大地千百年來人們精神和藝術活動的結晶,它不僅產生了粗獷雄渾不失雅致的晉式青銅器,也為後世中國的藝術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營養。
牛村、平望、台神「品」字形古城即宮城,發現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8年確認為晉國新田都城遺址,在周代列國都城中,晉都新田是發現和研究最徹底的一處。
牛村、平望、台神「品」字形宮城位於汾、澮之交,東有呈王、北塢、馬莊等「卿城」,還有早於晉都的白店和晚於晉都的鳳城古城。
宮城之左有廟寢遺址和環繞於其的七處祭祀地點,其中侯馬盟誓遺址在正南;之右有祭祀台駘的台神宮殿台基遺址和位於其南的三處祭祀地點,「左祖右社」皆備。
緊靠宮城之南有鑄銅、制陶、制骨、石圭等作坊。
墓地有柳泉、上馬、下平望、西高等墓地。
此外,還有以「奴隸殉葬墓」聞名於世的喬村墓地、呈王路廟寢遺址、機運站祭祀遺址、西高祭祀遺址、北郭馬古城等,都有著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經過五十年的考古發掘,侯馬晉國遺址已出土各類文物十幾萬件。
出版的專著有:《侯馬盟書》、《侯馬鑄銅遺址》、《上馬墓地》、《晉都新田》、《侯馬陶范藝術》、《喬村墓地》等,發表於各種雜誌的資料和研究文章有二百餘篇。
前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生前在談到晉文化研究的重點時說:晉文化研究的重點就是三馬。
即西周時期天馬、春秋時期侯馬和上馬,兩個在侯馬,說明侯馬晉國遺址在晉國文化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精彩文章:史前動物
珊瑚 巨石陣 徐樹錚[pagebreak]
半個世紀的考古研究進一步證明,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初期分封的晉國,到了東周時期已是中原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大的諸侯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晉國號令諸侯長達一個半世紀,稱霸時間最長。
公元前585年晉遷於新田(即今侯馬市),直到公元前475年晉國霸業結束,占去了三分之二。
一代強晉於公元前376年被韓、趙、魏瓜分。
在此期間,政治上,在廢除分封制、世卿世祿制的社會改革中,產生了君主集權的郡縣制、官制和地主階級的法制,為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集權制政體奠定了基礎;經濟上,生產力的發展和封建生產關係的產生,促使農業、手工業、商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文化上,晉都新田時期,是社會變革最激烈的時期,恃強凌弱、優勝劣汰的鬥爭,使晉人形成了一種改革、開放、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這種精神激勵下產生了一批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也造就了晉文化的歷史輝煌。
侯馬晉國遺址作為全國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受到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重視,近年來國家文物局撥出專款制定了《侯馬晉國遺址保護規劃》,在制定此規劃的過程中對保護範圍內的40餘處重點遺址進行了重新勘探,並採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每一處遺址進行了詳細測繪、定位,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近期、中期及遠期保護措施及方案。
為了充分利用晉國遺址現有的文物資源,根據《侯馬晉國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結合侯馬城市規劃,我們建成了廟寢遺址公園,鑄銅遺址公園和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
廟寢遺址即晉國晚期都城新田時期宗廟建築群遺址,位於侯馬市呈王路中段,它是侯馬晉國遺址保護的核心之一。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宗廟建築群遺址面積40餘公頃,以現在工人文化宮為核心,反映了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時代背景,說明晉國嚴格遵循《周禮》「天子七廟,諸侯五廟」的禮制。
根據《晉國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2001年冬,侯馬在實施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工程時,將廟寢遺址建成為一處遺址公園。
公園占地42畝,在建設過程中對遺址夯土採取外擴、墊高各50公分的方式進行保護,對其餘部分進行了綠化。
在公園中北部一塊大型夯土台基一周,修建了石刻圍欄,刻繪了從「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晉」這一時期發生在晉國大地上的歷史故事。
這一融文物保護、展示、利用與城市園林綠化為一體的遺址公園,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具有濃厚晉文化氣息的休閒、健身、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成為外地遊客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為了展現晉國的鑄銅工藝流程,2003年在平陽機械廠生活區修建了鑄銅遺址公園,公園除一般的綠化外,根據考古研究的資料,結合冶金學和工藝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復原了鑄銅作坊遺址和鑄銅工藝流程,通過八組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地展現了我們的祖先從選土、和泥、刻范、澆鑄、打磨到器物成型等製作陶范和鑄造銅器的全過程。
同時用長廊的形式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陶范和晉式銅器,並對鑄銅工藝流程進行了形象的說明。
鑄銅遺址公園的建成吸引了許多海內外遊人。
為充分發掘晉都新田深厚的文化底蘊,全面展示晉都新田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社會發展狀況,提升侯馬的城市品位,2003年在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
該館位於侯馬市黃金地段——市府西路,占地面積2公頃,建築面積三千二百平方米,分四個展廳,其中一、二、三展廳分別陳列晉國歷史概況及晉都新田發掘出土的精品文物六百餘件。
第四展廳為臨時性展出,展出與晉文化有關的民間工藝品及字畫。
晉國古都博物館的陳列充分體現了歷史性、直觀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給人以重回歷史、欣賞藝術的美好享受
精彩文章:螳螂蝦 鎮江歷史 外來物種入侵 火山爆發
山西臨汾侯馬旅遊景點
台駘廟台駘廟位於侯馬市西北約八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灘地南側的「古翠嶺」上,廟宇座北向南,占地7000餘平方米,其建築形式為造型獨特、布局別致的城堡狀。據史書記載,台駘是黃帝的五世孫,其祖先善制...
尋尋覓覓找晉跡:2016年山西侯馬、曲沃考察記
我在外地南方工作時,發現很多人都分不清「陝西」和「山西」,其實本人小時候也搞錯過。由於發音相似,英文地名為了區別二者,山西的英文單詞為「Shanxi」,而陝西的英文單詞則為「Shaanxi」。其...
「考古詞條」青銅時代 · 侯馬晉城遺址
東周時期晉國晚期都城新田遺址。位於山西省侯馬市區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一前416年。195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現並發掘。這一發現為研究春秋時期晉國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1961年國務...
國之大事— 侯馬虒祁遺址第九次發掘記(上)
因原文內容較多,故分兩篇。上篇主要敘述侯馬虒祁遺址第九次發掘工作起源、下宮之役與遷都新田、晉都以往的祭祀考古、侯馬新月小區東周祭祀坑發掘四部分內容。下篇主要敘述北魏紀年墓、漢墓及金元明墓、文物保...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在山西南部的一個小城市,發現些寫著字的玉片,為何稱之為國寶?
----史話三晉之侯馬篇1965年11月,在山西南部的一個小縣城,澮河邊上正在建設一座發電廠。為此在這個地方先期進行了考古勘探。12月中旬,在一個豎坑中發現了一件件帶土的石片,上邊隱約有紅色的字...
山西侯馬虒祁遺址發現822座祭祀坑和漢至宋元墓葬
內容摘要:本次發掘以祭祀坑為主,集中於南區西南部、東南部和北區中東部,部分祭祀坑幾個或十幾個成組東西排列。在該祭祀地點發掘的祭祀坑中發現了大量的玉石器、少量陶器,未發現銅器。從上世紀50年代開...
山西歷史上的書法家之25—張頷(通譯《侯馬盟書》)
一、簡介:張頷(1920.10-2017.1),山西省介休人,原名連捷,字徑盫,又或曰靜盫 ,及長,更名為頷,同於頤,義為自求口食。曾筆名長甘,號乍廬,晚歲自號二觸老人、二堆老人、不掃堂主等。自...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青銅鳥尊背後的歷史隱秘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 20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在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處發現了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的天馬-曲村遺址,九十年代在遺址中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晉侯墓地」,並出土了一大批鑄有晉侯名...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侯馬遺址見證超級大國歷史真實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 20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在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處發現了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的天馬-曲村遺址,九十年代在遺址中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晉侯墓地」,並出土了一大批鑄有晉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