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膽!洪熙:別挖我爹!嘉靖:放過我孫子!萬曆:詛咒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十三陵之定陵挖掘考古一事,距今已六十餘年,定陵挖掘,也是唯一一次對中國歷史帝王墓的主動考古挖掘。
按照對外的總結報導,定陵考古挖掘是經過慎重選擇、認真論證、報經審批、由專業考古人員實施、有明確學術目的的科學發掘工作。
一開始,首先進入著名明史專家吳晗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視野的正是明長陵。
在世時促就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修建大運河、編纂《永樂大典》的永樂帝朱棣的寢陵明長陵,是「明陵中規模最大、地面建築最完整」的「地下宮殿」,應該讓其「重見天日,開放為地下博物館」,「不但可以豐富歷史知識,也將使明長陵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名勝。
」在永樂大帝的一片噴嚏之聲中,這份由吳晗起草、郭沫若修改的報告獲得了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審批通過。
挖長陵前,大家一致認為最好是先試掘一個別的帝陵,比如,永陵。
嘉靖皇帝在永陵里嘆了一口氣,他早就被海瑞磨掉了銳氣,不管何時總有博名氣的來氣你,真生氣你都死800多次了,做皇帝,不能太認真。
當嘉靖後來聽說不挖永陵,準備開挖定陵時,怒了,放過我們家小三的小三吧,還是挖我吧!
定陵里的萬曆慌了,哥有隱疾,腿腳不好,你這一刨,豈不露餡了?還好,很快,萬曆聽說上頭的目標似乎換成了獻陵。
他鬆了一口氣。
獻陵里的洪熙帝明仁宗朱高熾一挺身,挖我就挖我!咱先說好,能不繼續挖我爹麼?我爹暴脾氣不說,好歹也是對中華民族有過歷史貢獻的。
。
。
長陵里的永樂大帝發出一聲不屑的鼻音,「有膽就放馬過來。
」
然而上頭的人們猶豫來去,最終做出了挖掘定陵的決定。
歷時兩年的發掘,定陵地宮出土各類器物2648件(不含錢幣、紐扣),金、銀製品和玉類保存基本完好。
絲織品「數量之多,品種之全,花色之好,紋樣之複雜,在中外考古史上都是罕見的」,還是「研究中國古代絲綢科學技術的珍貴資料淵藪」,當然,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操作不嚴格,防腐防氧化的水平不適應需要,在文物保存方面,是存在很多欠缺的。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娘娘的棺槨骨殖自然是沒有保存下來,有的墮入深淵,有的升上青天,永樂、洪熙、嘉靖與眾多皇帝皇子皇妃漸漸也了無聲息,他們可以安眠一段時間,因為自定陵起,自定陵終,皇陵的考古發掘暫時告一段落。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最怕後人來松鬆土。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古代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 都是滿門抄斬的 如今為什麼還要考古
中國有句俗話叫「死者為大」,中國發展至今對於祖先一直都是心懷崇敬之情的,在古代的時候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這都是滿門抄斬的大罪!所以中國對於祖先與死者的「身後事」是非常看重的。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定陵的挖掘是考古悲劇?郭沫若:至少我們知道了萬曆是個瘸子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話,叫「死者為大」。在中國,由於五年多年的文化傳承,中國人對祖先更是充滿了崇敬之情。不管是誰,只要是動了別人的祖墳,在古代就會遭到滿門抄斬的刑罰。因此中國人也成為了對「身後事...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他是一代文豪卻挖墓成癮,曾想挖武則天墓卻被周總理嚴辭拒絕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關於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你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現代很多人對郭...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郭沫若為什麼很熱衷皇陵的挖掘呢?放的越久越不好?
建國以前,郭在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在當時是無出其右的。憑藉這些研究成果,他當選為國民政府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正因如此,郭沫若才會熱衷於考古發掘,因為這是他的專業之一。
定陵後郭沫若再提開秦始皇陵,上級定下規矩不能再碰皇帝墓!
「一夕廬山宿美廬,美其合二而一乎!」此乃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詩人郭沫若的作品,他不僅僅是詩人,而且在歷史、考古、戲劇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是聞名遐邇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
作為考古學家,郭沫若發掘帝王陵墓錯了嗎?
對於郭沫若考古挖掘帝王陵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作為一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對此痴迷無可厚非,但老想著動別人的陵墓也不是什麼好事兒。那麼他都想過去動哪些陵墓?結果又如何呢?
中國有一座帝陵,險些被考古挖掘,因找不到地宮入口而逃過一劫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因此後人稱他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等。他早年受封為燕王,曾多次率軍北征,戰功赫赫,在北方軍隊里有著很高的影響。他同時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文武雙全...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墓門打開,一陣黑煙飛出,所有人慘遭不測
說起郭沫若,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僅次於魯迅的文豪,他博學多才,他精通五國語言,是新詩的奠定人,有是中國當時為數不多的甲骨文研究大家之一。考古是個冷門的學科,但意義非常重大,一不小心還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