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為什麼要建那麼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我國的航海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尤其是在明朝前期達到頂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就是最好的證明。
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歷史上的壯舉!明朝永樂和宣德年間(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三寶太監鄭和在明皇的指示下先後七次率船隊下西洋,這比歐洲的哥倫布早了80多年;而且鄭和船隊的規模也是哥倫布不能比的。
鄭和的艦隊擁有240多艘海船、2.7萬多人,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
船隊中有5種類型的船艦,即寶船、馬船、糧船、坐船與戰船,其中最大的是「寶船」,它到底有多大呢?
《明史·鄭和傳》中有「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的記載,翻譯成白話就是寶船共有63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
這個尺寸摺合現在的長度是151.18米、寬61.6米。
《明史·兵志》中又有「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的記載。
除了這麼大的寶船之外,還有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的馬船;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的糧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的坐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的戰船。
可見,鄭和的船隊分工明確,種類較多,這在當時真的是一個航海奇蹟!
當然對於鄭和的寶船到底有沒有這麼大,還存在不同的爭論。
有的懷疑船體的真實性和載重量,有的懷疑明朝的航海技術到底有沒有那麼先進。
其實在我國古代航海技術一直是世界前列,只是在清朝入關後才逐漸落後於西方。
小編就單單說這寶船的真實大小。
我國船史研究會副會長席龍飛教授堅持以為鄭和寶船的長度超越100米,排水量超越萬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帆船。
在南京發現的鄭和下西洋副使明代都知監宦官洪保墓里出土的壽藏銘從側面證實了席教授的部分觀點。
洪保與鄭和是同鄉,都是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時被明軍一道被虜至宮中成了宦官。
後因靖難有功,被永樂帝賜名洪保。
他是鄭和下西洋的副使,官居都知監宦官,十二監之一,正四品,身份地位並不低。
壽藏銘是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親自年刻的,上面清楚的記載了他奉使參加鄭和下西洋的經過。
在記錄中有一句的信息極為重要:「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
這是對鄭和下西洋所用寶船排水量最直接的證明。
當時他們下西洋的旗艦「大福號」是「五千料」的大船。
那麼,這種「五千料巨舶」到底有多大、裝載量到底有多少呢?
「料」是我國古代船舶的計量單位。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鈞石之石,五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的記載;
宋代吳自牧在他的《夢梁錄》中有一條這樣的記錄:「且如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
」
明代席書的《漕船志》中有「且如造千料海船一隻,須用百人駕(使)[駛],止運得米一千石。
若將用過人工、物料估計價鈔,可辦二百料河船二十隻,每隻用軍二十名,運糧四百石」的記錄。
從中可以看出,自宋到明,船的1料為1石,每石120斤,合今天的60公斤;而且「料」是以容積為基礎,所以載人和載貨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得出鄭和的「五千料巨舶」大福號是艘300噸的大船,其排水量約達到了2000多噸。
這個數據雖然沒有席教授認為的萬噸,但按照古時的航海技術和這個排水量確實是超級大船了。
那為什麼永樂大帝要建造如此巨大的寶船呢? 這要從當時的歷史壞境來看。
中國古代中央政府一直講究朝貢關係,對周邊國家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優越感!這也是中華文化圈帶來的心理和身份上的驕傲。
永樂五年(1407年),大明中央政府出兵南下平定了意圖侵犯大明廣西,在建文二年(1400年)篡位成立的安南胡朝。
並於永樂六年(1408)在安南官吏耆老提出「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的要求下頒布了《平安南詔》 ,將安南改名「交址」,設立交址承宣布政使司,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提刑按察使司等地方三司,三司之下再設府、州、縣,將安南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為了南疆的安穩,震懾宵小的蠢蠢欲動,也為了讓交址承宣布政使司儘快進入王化,永樂大帝才會「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保證造船的質量和體量,而對於寶船的實際武力主張並不在意,所以在造大船時並不完全取決於實際需要的載重量。
因為他需要的是一種給人「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視覺觀感,以「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的軍事威懾,以達到可以水陸兵威並進、邊疆安寧的目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鄭和帶著這麼一支龐大的船隊下西洋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的壯舉,更是大明朝國力強盛的表現。
她充分反應了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霸主地位。
所以英國李約瑟博士得出 「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的結論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意外證實了鄭和下西洋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
明朝太監墓里的一行字,讓專家開心得要去打老外的臉
近年來盜墓題材電影大火於世,票房持續飆紅,大家驚嘆於地下世界的神奇詭譎,對盜墓行為產生嚮往。但,實際上國內盜墓行為往往簡單粗暴,一切向錢看,沒有專業人員,不懂歷史,對埋藏了幾千年的古墓根本不了...
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何以神秘消失:毀於乾隆的《四庫全書》?
認真說來,明朝的建國方略中,閉關鎖國政策是被斷續執行。元末明初,中國沿海地區倭患不斷,大批倭寇對中國沿海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剛剛建立的明王朝正處於百廢待興之際,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
鄭和副使的墓中發現的一行字,為我國提供了一項申遺項目!
說起鄭和下西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麼勞民傷財的事,怎麼還被那麼重視呢,真的就僅僅是宣揚國威嗎,或許有這麼一部分原因,但是皇帝也不是傻的,不可能幹賠本賺吆喝的事,事實上他們下西洋途中慰問各國,...
600年前的中國有兩千五百噸以上排量的巨艦,還不止一艘
明朝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公認的史實,可關於下西洋寶船的大小問題,卻一直爭論不休。當年鄭親自參加整理的,詳細記載了下西洋全過程的官方資料遺失殆盡。所以國內外的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中國在當時能造出如此大排...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墓室完整卻不見棺木與屍骨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明朝擁有2500噸排量的超級戰艦群,卻沒有征服世界的心
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和遠洋航行能力在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永樂年間,鄭和至少「八」次下西洋,率先完成寰球航行,已是世界公認的史實。鄭和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比葡萄牙、西班牙興起的航海大發現...
鄭和當時乘坐的船到底有多大,可以媲美現在的中型飛彈驅逐艦
古語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鄭和下西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艦船。每次下西洋,多打200多艘的各類艦船行駛於大洋之上,這是一個何等壯觀的奇景。
古墓內發現一寶貝,考古專家看後非常激動說:這下國外該閉嘴了
文|歷史追不停古墓內發現一寶貝,考古專家看後非常激動說:這下國外該閉嘴了。明朝要說有什麼事情能讓人們印象深刻的話,鄭和下西洋是肯定能夠入選的。鄭和作為總是帶領著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下西洋,途徑南亞...
一座被盜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文物,專家無不欣喜若狂
導讀:七年前的一天,在南京江寧區祖堂山附近,施工隊在加班加點的工作。快下班的時候,其中一人發現了一座類似古墓的建築,立馬將此時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得知此消息後,考古專家火速來到現場,並立即展開...
外國學者質疑寶船規模,明朝太監墓中現寶船記載,這下他們黯然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兒女為世界貢獻了很多財富,然而,有些外國學者卻雞蛋裡挑骨頭,沒事找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事例。我們知道明朝被稱為海洋帝國,中國封建社會到了明帝國時期,海洋事...
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激動的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今天最大的新聞是001A航母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在不遠將來中國擁有多支航母編隊是可以預期的,中國建設強大海軍的帷幕真正拉開了。其實中國早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