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為什麼要建那麼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我國的航海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尤其是在明朝前期達到頂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就是最好的證明。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歷史上的壯舉!明朝永樂和宣德年間(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三寶太監鄭和在明皇的指示下先後七次率船隊下西洋,這比歐洲的哥倫布早了80多年;而且鄭和船隊的規模也是哥倫布不能比的。

鄭和的艦隊擁有240多艘海船、2.7萬多人,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

鄭和的船隊

船隊中有5種類型的船艦,即寶船、馬船、糧船、坐船與戰船,其中最大的是「寶船」,它到底有多大呢?

《明史·鄭和傳》中有「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的記載,翻譯成白話就是寶船共有63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

這個尺寸摺合現在的長度是151.18米、寬61.6米。

鄭和及他的寶船

《明史·兵志》中又有「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的記載。

除了這麼大的寶船之外,還有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的馬船;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的糧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的坐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的戰船。

可見,鄭和的船隊分工明確,種類較多,這在當時真的是一個航海奇蹟!

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郵票

當然對於鄭和的寶船到底有沒有這麼大,還存在不同的爭論。

有的懷疑船體的真實性和載重量,有的懷疑明朝的航海技術到底有沒有那麼先進。

其實在我國古代航海技術一直是世界前列,只是在清朝入關後才逐漸落後於西方。

小編就單單說這寶船的真實大小。

我國船史研究會副會長席龍飛教授堅持以為鄭和寶船的長度超越100米,排水量超越萬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帆船。

席龍飛教授復原出的寶船橫截面與南京寶船廠 6 號船塢尺寸對比

在南京發現的鄭和下西洋副使明代都知監宦官洪保墓里出土的壽藏銘從側面證實了席教授的部分觀點。

洪保與鄭和是同鄉,都是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時被明軍一道被虜至宮中成了宦官。

後因靖難有功,被永樂帝賜名洪保。

他是鄭和下西洋的副使,官居都知監宦官,十二監之一,正四品,身份地位並不低。

洪保壽藏銘

壽藏銘是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親自年刻的,上面清楚的記載了他奉使參加鄭和下西洋的經過。

在記錄中有一句的信息極為重要:「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

三寶壠三寶廟鄭和下西洋浮雕

這是對鄭和下西洋所用寶船排水量最直接的證明。

當時他們下西洋的旗艦「大福號」是「五千料」的大船。

那麼,這種「五千料巨舶」到底有多大、裝載量到底有多少呢?

「料」是我國古代船舶的計量單位。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鈞石之石,五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的記載;

宋代吳自牧在他的《夢梁錄》中有一條這樣的記錄:「且如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

《龍江船廠志》記載的四百料戰座船尺寸

明代席書的《漕船志》中有「且如造千料海船一隻,須用百人駕(使)[駛],止運得米一千石。

若將用過人工、物料估計價鈔,可辦二百料河船二十隻,每隻用軍二十名,運糧四百石」的記錄。

從中可以看出,自宋到明,船的1料為1石,每石120斤,合今天的60公斤;而且「料」是以容積為基礎,所以載人和載貨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得出鄭和的「五千料巨舶」大福號是艘300噸的大船,其排水量約達到了2000多噸。

這個數據雖然沒有席教授認為的萬噸,但按照古時的航海技術和這個排水量確實是超級大船了。

南京鄭和寶船復原

那為什麼永樂大帝要建造如此巨大的寶船呢? 這要從當時的歷史壞境來看。

中國古代中央政府一直講究朝貢關係,對周邊國家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優越感!這也是中華文化圈帶來的心理和身份上的驕傲。

永樂五年(1407年),大明中央政府出兵南下平定了意圖侵犯大明廣西,在建文二年(1400年)篡位成立的安南胡朝。

交趾

並於永樂六年(1408)在安南官吏耆老提出「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的要求下頒布了《平安南詔》 ,將安南改名「交址」,設立交址承宣布政使司,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提刑按察使司等地方三司,三司之下再設府、州、縣,將安南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交址承宣布政使司

為了南疆的安穩,震懾宵小的蠢蠢欲動,也為了讓交址承宣布政使司儘快進入王化,永樂大帝才會「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保證造船的質量和體量,而對於寶船的實際武力主張並不在意,所以在造大船時並不完全取決於實際需要的載重量。

明成祖朝服和冕服像

因為他需要的是一種給人「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視覺觀感,以「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的軍事威懾,以達到可以水陸兵威並進、邊疆安寧的目的!

永樂年間的大明地圖

由此也可以看出,鄭和帶著這麼一支龐大的船隊下西洋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的壯舉,更是大明朝國力強盛的表現。

她充分反應了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霸主地位。

所以英國李約瑟博士得出 「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的結論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鄭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