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簡牘深化秦歷史地理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統一後所設的郡具體都有哪些?秦到底曾設過多少郡?受制於相關資料的缺乏,學術界曾長期對這些問題難以形成共識。
近年來,秦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和以簡牘等為代表的新資料的不斷發布,為學術界進一步破解秦歷史地理領域的謎題提供了資料。
開闢研究新領域
自從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簡牘以來,眾多秦簡牘重見天日,為許多問題的探討帶來了資料。
這些簡牘雖多為司法行政文書和數術方技之書,但其中也蘊含著大量的地理內容,為與秦相關的歷史地理研究帶來了全新視角。
近年來,里耶秦簡、嶽麓書院藏秦簡、北京大學藏秦簡牘等新材料,在深化秦歷史地理研究方面的價值受到學者的肯定。
里耶古城(位於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曾是楚人、巴人和秦人爭奪的戰略要地,不僅是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歷代對這一地區的記載非常少,一些重大問題長期以來撲朔迷離。
里耶秦簡的出土對解決秦楚為什麼爭奪此地、秦國郡縣制的推行等重大問題都有極大的幫助。
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中,保存了一篇珍貴的歷史地理文獻,整理者曾將其初步命名為《道里書》(也有學者建議命名為《水路里程簡冊》)。
該篇主要記錄了江漢平原地區的水陸交通路線和里程,其中對里程的記載甚至詳盡到「步」。
這是目前關於戰國末期到秦代江漢平原地區行政區劃和交通狀況最為詳盡的記錄,對長江中遊歷史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負責整理該篇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韓巍介紹,目前該篇的整理工作已初步完成,之後還將對釋文等進一步修訂。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晏昌貴提出,秦簡牘在總體上豐富了我們對秦代政區地理的認識,如秦行政司法文書中涉及眾多的郡縣鄉里名稱及其統屬關係。
秦簡牘也開闢了秦歷史地理研究的新領域,如數術文獻類簡牘包含十分豐富的實用地理知識,涉及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邊地理環境的認知和選擇。
這類簡牘不涉及軍國大事,是一種「由下及上」的民間知識的匯集,也是我們此前不太了解的。
同時,嶽麓書院藏秦簡中有一批《質日》簡,逐日記載地方官員出行的路線及住宿的地點,可與北京大學藏秦簡牘《道里書》相互參證。
將這些資料結合起來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地理與行政結合的程度,也可以更好理解秦在統一天下和治理大地域範圍的帝國時,地理和交通所發揮的作用。
為秦郡問題研究帶來新契機
新出土的秦簡牘,為解決秦郡問題帶來了新的線索與契機。
秦統一後,實行單一的郡縣制,影響十分深遠。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秦「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但未具體列出三十六郡的郡名,這就留下了歷史懸案。
20世紀70年代,歷史學家譚其驤在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時,將秦郡郡名一一考實,厘定各郡的邊界並將其繪入地圖。
但新出土的秦簡牘中的「洞庭郡」、「蒼梧郡」等郡名,都未曾在傳世文獻中出現過。
如何看待這些新出郡名並反思以往的秦郡研究,成為近年來學界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
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唐曉峰看來,秦郡問題是歷史地理研究的一個經典題目或者說一個重點題目,學者們也拿出過十分精細的研究成果。
但新出土的秦代簡牘中又出現了新的郡名,學者們如何將新發現的郡,妥當地放進秦設郡的歷史過程之中,又給秦郡問題增加了一個新難題。
晏昌貴表示,新出土簡牘雖然對秦郡研究貢獻良多,但遠未達到能夠圓滿解決秦郡問題的地步。
我們雖擁有眾多前人無法看到的新資料,但對秦郡問題的總體認識並不比前人強太多。
秦郡問題的最終解決,一方面要對更多新材料的出土和公布寄予希望,另一方面也要改進研究方法和手段。
王國維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證據法」和他對秦郡問題的研究思路,值得學者重視。
傳世文獻價值不容忽視
正如一些學者在總結秦郡研究等領域的經驗和體會時所提到的,對於秦歷史地理的研究需要對傳世文獻和以秦簡牘為代表的出土文獻的綜合整理和重新解讀,在重視出土文獻的同時,對於傳世文獻也不能忽視。
秦郡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運用文獻學、古文字學、考古學、歷史地理學等多學科知識。
晏昌貴告訴記者,現在出土的秦漢簡牘文獻雖然數量巨大,但在歷史地理研究中遠遠不能取代《史記》《漢書》等傳世文獻。
傳世文獻的優點在於,秦漢時代的文獻經過晉唐以至明清時代的學者整理研究,已經形成一個文獻證據鏈。
我們今天可以通過清代學者的研究往回追溯,能夠從文獻上「回到秦漢」。
如果不熟悉傳世文獻,不對其下一番苦功夫,就很難真正深入解讀和利用簡牘文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春海.
北京大學:儒學典籍整理項目《儒藏》編纂順利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魏夢佳 梁天韻)記者23日從北京大學獲悉,中國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編纂工程目前進展順利。目前,《儒藏》「精華編」中國部分已編纂完成200冊,出版100冊。...
郭靜云:經典形成學發凡
一、儒家經典形成 儒家思想源自先秦,然而兩千年來的儒家典籍均非先秦「原本」,而是經過多次修補的「經本」。造成此一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首推秦始皇所主導的「焚書坑儒」。這件事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了它原...
中外專家學者共話中國簡牘學發展 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中新網蘭州8月17日電 (記者 馮志軍)第三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7日在蘭州召開,來自日本、韓國、以色列及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區的11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對西北漢簡的學術研討,為「一帶一路」建設...
絲路醫藥專欄|絲綢之路醫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絲路醫學研究與敦煌西域出土文獻研究息息相關,絲路醫藥研究的主要材料是出土文獻,其次才是傳世文獻與文物。本文系統梳理百年來敦煌西域出土醫學文獻的研究,按時間分為五個階段;並結合既往研究尚有不足的地...
秦漢簡牘特展亮相鄭州300枚甘肅漢簡參展
【蘭州日報訊】28日,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由甘肅簡牘博物館、長沙嶽麓書院、里耶秦簡博物館、鄭州美術館四家單位聯合舉辦的「夢回秦漢」——秦漢簡牘特展暨簡牘書風全國名家邀請展近日在鄭州美術館開幕...
日本學者重視中國出土文獻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中國學界開始大量搜集、研究甲骨文時,日本的學者起初多不相信這東西的真實性。有一位叫做林泰輔的學者,卻認定這是珍貴資料,並開始以實證主義方法進行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起...
「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召開
8月17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臥莊賓館開幕。會議由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
「二重證據法」仍是重要分析工具
6月26日,由中國史研究雜誌社、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歷史文獻與古代社會研究的現狀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此次研討會主要關注古代史領域歷史文獻的發掘與研究現狀,探索更好地利用文獻解...
《里耶秦簡》(壹)所見作徒管理問題探討*
【摘要】秦代編製作徒簿的機構有授予方的司空和倉,但二者分工不同;接收方包括庫、田官、畜官、少內、屬鄉等。作徒簿分為臨時付受與月度統計兩種。秦代各級地方機構對刑徒管理的分工為:郡提出指導原則,縣掌...
擺脫近代學術框架,用出土文獻研究古代文明
8月25日至26日,「第一屆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青年學者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歷史系和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共同舉辦,來自中日兩國的四十餘位學者會聚在一起,圍繞「新視野下的早期...
訪談︱東洋文庫研究員籾山明:如何用古文書學研究秦漢史
2016年6月6日,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游逸飛、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博士後歐揚、博士蘇俊林、博士生周海峰等青年學者聯合籌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第八場,共同採訪正在湖南大...
走近嶽麓秦簡 探秘帝國歷史
走近嶽麓簡·序章 簡牘作為古代書籍的主要形式,在紙張普遍行用之前的千餘年中承載著重要的文化使命。對知識的傳承,書冊制度的發展,帝國文書行政的運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代書籍雕版印刷的興起,引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