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帛簡耀神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湖南帛簡

出土的湖南帛簡

出土的湖南帛簡

出土的湖南帛簡

出土的湖南帛簡

2003年12月6日,湖南省省直書法家協會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了帛書簡牘書法作品展覽,觀眾冒著凜列的寒風前往觀賞,一睹為快。

為何連許多不懂書法的人也前往呢?這不能不從湖南出土的帛書簡牘說起。

帛,是早期對平紋類素織物的通稱。

帛字在金文中已出現,另一通稱是繒。

漢代「繒帛」並用,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繒,帛也」,又說「帛,繒也。

」從1972年至1974年初相繼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的帛書、帛畫、簡牘等文物。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達四十四種之多。

其中帛書《周易》是熠熠閃光的一顆明珠。

《周易》古稱「群經之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堪稱巨大深遠。

帛書《周易》,又稱帛書《?十四封》,抄在整幅絲綢帛上。

朱欄墨書,版面典雅,字體以規範的八分隸書寫就,抄寫年代約在漢文帝初年。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周易》抄本之一,其卦體、卦序和文字與傳世滾通本多有不同。

之外,帛書典籍還有著名的《戰國縱橫家書》、《老子》、《春秋事語》、《刑德》、《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五十二病方》、《養生方》等。

帛書《戰國縱橫家書》類似於今本《戰國策》,是古佚書。

全篇27章,11200多字,原來摺疊成24層存放,出土時斷為24片。

全篇墨書,字體為篆隸之間,抄寫年代是公元前195年前後,內容主要是蘇秦、蘇厲、田嬰等人的書信和說辭。

27章中有10章見於《戰國策》及《史記》,1章僅見於《史記》,其餘16章久已失傳,就連漢武帝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也不曾見過。

帛書《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版的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

她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以「道」為核心,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含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

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抄本,甲本字為古隸,乙本字為規範的八分隸。

兩本均《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字句均與今本多有不同。

帛書《春秋事語》,是類似於《左傳》的古佚書,記載了公元前712-453年間春秋各國的歷史故事,現存97行,約2000多字。

該帛書原來卷在一塊約3厘米寬的木板上,出土時帛質腐朽,已分裂成大小不等的二百來片碎片,後經整理、綴合成篇。

全篇墨書,字體由篆變隸,抄寫於秦末漢初。

全書分為16章,每章各記一件事,不相連貫,也沒有編年,史實與《左傳》等文獻基本相符。

帛書《刑德》共有甲、乙、丙三篇。

《刑德》是以「春夏為德、秋各為刑」的宇宙理論為基礎演化形成的一種占測吉凶與戰爭勝負的數術理論。

帛書《刑德》甲、乙二篇內容形成大體相同,甲篇為漢高祖十一年繪製,乙篇為漢惠帝元年以後以甲篇為底本改編抄定。

丙篇殘破,大部分內容卻與帛書《陰陽五行》乙篇相類似。

帛書《五星占》是我國能見到的最早天文專著。

它用整幅帛書抄寫而成,約有8000字。

記載了從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至呂后元年(前187年)木星的位置,以及公元前246年至漢文帝初元三年(前177年)間土星和金星位置,還有五星的會合周期等,如帛書關於金星運行四個階段的日數相加後會合周期為584.5日的記載,比現在所測得的精確數據583.92日只大0.48日。

帛書對五星運行的記載在當時沒有精密天文儀器的情況下能有如此準確的數據記載,是不可想像的。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高48cm,寬約150cm,上面用朱、墨兩色繪有天象圖約250幅,是利用天象來占驗災異變故,戰爭勝敗的書籍。

帛書《五十二病方》是一種佚亡的醫著,現存10000餘字,記載了52類疾病,醫方總數為283個,內容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是我國發現的最早古醫方書。

帛書《養生方》,是一部以養生保健為主的醫方書,共分32篇,記載醫方80餘個,收載藥物百餘種,其中一方說:每天晨起飯前用酒沖食雞蛋,頭一天吃一個,第二天吃兩個,第三天吃三個;從第四天起,每天如此重複一輪,即平均每天吃兩個酒雞蛋,照此吃了21個至42個雞蛋,可以令身體機能得到振奮,身體更強壯,容顏更秀美。

簡牘,是用木片或竹片做成用來書寫的載體。

湖南省自上世紀40年代出土首批簡牘以來,已累計達到20多萬枚。

在世界文明史上,我國的簡牘作為一種承載文明的工具自成體系,它跨越了春秋戰國、秦漢三國直到宋元多個朝代,雖然帛書簡牘在進入「信息社會」的現代人來說,其記載功能和技藝可謂微不足道,但它都打上了我們先人的文明烙印,歷經數千年風雨重現今天,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見證和瑰寶。

湖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簡牘出土接連不斷。

著名的有楚簡、秦漢簡、三國簡、晉簡等。

1951年至195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其主持發掘的湖南省長沙五里牌406號墓中發現了一組內容為「遣冊」的楚簡,這是出現在國人眼中的首批楚簡。

1953年,長沙仰天湖楚墓中卻出現了一組非常完整和清晰的楚國文字的楚簡,成為戰國楚簡的代表。

2002年,湖南省龍山縣裡耶古城的古井中,考古人員對一號古井進行第五次清淤時,發現了木質塊狀物,經小心翼翼地剔去泥土,用毛刷清洗乾淨後,一枚枚書有墨跡的簡牘顯現出來,清淤至第17層時,共發現3萬多枚古簡。

這些有著30多萬字的古簡,大部分記載著秦王贏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的歷史過程,其紀年從26年至37年,詳細到月至日,是一部百科全書般的日誌式實錄。

1972年夏,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木簡和竹簡,記載著墓主人的相關信息。

一號墓遣策312支(遺策即遣冊,記錄著死者的隨葬物品),三號墓遣策410支(其中7支木牘);另有醫簡數百支,包括《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和《雜禁方》四篇。

2003年,湖南省長沙市的湖南省供銷社綜合大樓建設工地上,出土了漢武帝時期的1萬多枚簡牘文書。

很多歷史問題在這批簡牘中得到了印證。

漢簡還記載著司法改革的第一手資料,在這次改革中,廢除了秦時的傷殘肢體的肉刑。

21世紀初,湖南長沙走馬樓平和堂工地,22號井中出土了14萬餘片三國東吳竹簡、木牘。

中國24史的《三國志》,其中的《吳書》字數還不到長沙走馬樓吳簡累積字數的十分之一,而且沒有關於具體的經濟政策和實施細則的專門篇章。

而走馬樓的吳簡經整理、研究可寫出一部東吳經濟史等。

2004年2月,湖南省郴州出土了西晉簡牘近千枚。

簡長20-30厘米、寬1.5-3厘米,出土時均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彌足珍貴。

這些簡牘是西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的郡府檔案,其中還夾雜著民間文書。

簡牘是當時桂陽郡檔案庫的資料,數量超過了上世紀初迄今出土晉簡的總和,為晉史研究提供了正史、補史的寶貴實物資料。

這是在前不久掘出漢代簡牘工地上的又一驚人發現。

湖南省自長沙為中心,湘北、湘西、湘南不斷發現古簡,種類比較完整,不同朝代、時期的簡牘先後湧現,在全國出土的簡牘中占有60%的數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這些簡牘對我國歷史有著重要的佐證和修正作用。

湖南的帛書簡牘,是一份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它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書法發展的研習興趣。

湖南省直書法家協會的藝術家們和廣大的觀眾朋友,懷著對祖國燦爛文化遺產的熱愛,舉辦和觀看帛書簡牘書法藝術展,宣傳祖國古老的、文明的、寶貴的書法藝術。

相信,通過借鑑、融合、探索、嫁接等方式,古為今用,定會讓現代帛書簡牘書法藝術綻出姿態萬千的奇葩,裝點我們的小康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三座漢墓。   三座漢墓中,一號墓是利蒼之妻,二號...

馬王堆帛書分片欣賞

馬王堆帛書是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放在一塗漆木匣中。有寫在整幅帛上的和寫在半幅帛上的兩種。

馬王堆漢墓: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下)

絲織衣料和服飾達100餘件,包括各式各樣的袍子、裙子、手套,還有鞋子和襪子,其中一件透明的「素紗禪衣」,重量只有48克,如果去掉領口和袖口的鑲邊,就只有25克了。這些衣物除極少數是麻布的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