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周易--讓我們看看真實的「易」什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版本的《周易》,於1973年12月在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墓主人是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的兒子,據專家判斷,此卷抄寫的時間約在西漢文帝初年(約公元前180年至170年間)。

由於是抄寫在帛上的書,所以叫做「帛書周易」,簡稱「帛書易」或「帛易」。

除了抄寫在布帛上,《周易》還有抄寫在竹簡上的。

1977年,安徽省阜陽市雙古堆1號漢墓出土了抄在竹簡上的《周易》。

由於墓主是西漢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卒於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所以可以確定,這部《周易》的年紀至少和馬王堆的帛書《周易》不相上下,可是不知道這什麼,這竹簡卻比帛還脆弱,爛成了一堆小片片,專家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把它的殘片七拼八湊的,勉強看出這上面原來抄的是《周易》,真不容易呀!

前面這兩部《周易》,都已經是兩千多年前西漢時代的版本了,但還不是最古老的版本。

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文物市場上購藏了一批戰國楚竹書,是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從這批竹簡中,整理出了目前所見最早的一種《周易》版本,其年代為戰國晚期。

(據說,2008年7月,清華大學通過校友的捐贈,自香港搶救收藏的2388枚戰國竹簡中也有與《周易》有關的內容,由於專家們在研究完竹簡之前是不肯把所有照片公布的,所以,據鄙人觀察,目前流出的清華簡照片中尚未發現《周易》文本。

因此,目前為止,我們可以放心地說,上海博物館藏的《周易》,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最早版本的《周易》了。

下圖便是上海博物館藏的楚簡版《周易》

現在,有了上述三個版本的《周易》,我們已經可以放心大膽地說,我們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上。

為什麼捏?因為這三個版本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問世的,在此之前的眾多易學大師和專家們,根本連看到它們的機會都沒有。

從唐代至今,大家看到的《周易》版本,都是官方公布的正式版本,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周易》,除去排版、注釋和繁簡字體的區別外,跟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讀書人手裡的教科書是一模一樣的。

話說唐朝初年,印刷術未發達,讀書人想找本標準教科書很困難,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在鄭覃、唐玄度的建議下,皇帝派人花了七年時間,把12部經典在了石頭上,這就是有名的「開成石經」。

12部經典中,第一部刻在石頭上的就是《周易》。

下圖是「開成石經」版的《周易》拓本:

以上就是周易大致的本來面目啦,供小夥伴們研究參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老的簡帛文獻為古史研究打開一扇窗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和其他古代文明國家一樣,我們的古史越向上追溯,就越顯得模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認為,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時間相距久遠,留傳到後世的史料不多,加...

世界第一書31:出土竹簡對《管子》的寓言

前面的內容是以書為證,將《管子》一書作為文獻進行分析考證,考察《管子》是一部樣的書,怎麼寫出來的,作者是誰。接下來是以文物為證,出土的楚漢竹簡帛書就是文物。老徐論述《管子》是人類現存第一部書籍,...

馬王堆漢墓——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朵「奇葩」

看了最近的一部新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嗎?雖然這和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沒什麼大的聯繫,不過我還是要借貝薇薇女神的玉來引我的磚。貝姑娘和肖奈大神同坐一桌,上的可是未來老公公的歷史課,當然不能含糊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