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上海地區數千年前的記憶 「馬橋文化展示館」開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新民晚報訊(記者 魯哲)今年是「馬橋文化」命名40周年,昨天閔行區馬橋鎮舉辦紀念「馬橋文化」命名40周年研討會,「馬橋文化展示館」也於當天開館。
圖說:馬橋文化展示館昨日開館。
魯哲 攝
馬橋遺址位於閔行區馬橋鎮俞塘村,現在的北松公路橫穿遺址中部。
馬橋遺址發現於1959年12月。
1960年,由於上海重型機械廠在遺址區上施工,對遺址造成了嚴重破壞,為此開始了馬橋遺址第一次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
1966年又在第一次發掘區域旁進行第二次發掘,面積為589平方米。
根據第一、第二次考古發掘的情況,發掘者認為馬橋遺址第四層屬於印紋陶文化的一種類型。
之後又多次進行了考古發掘。
圖說:馬橋文化展示館昨日開館。
魯哲 攝
在1978年召開的「南方印紋陶學術討論會」上,學者們首次提出了「馬橋文化」。
這也是上海三大考古學文化中最早命名的一個。
上海三大考古學文化,最早的是崧澤文化,大約在5500年前後,遺址位於青浦境內;其次是廣富林文化,大約在4300年前後,遺址位於松江境內;馬橋文化最為年輕,是「這一時期遺址中資源材料最豐富的文化遺址」。
新開放的「馬橋文化展示館」,「以馬橋文化的歷史發展」為主線,再現馬橋遠古人居生活,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展館內設有沉浸式體驗空間、VR虛擬現實眼鏡、透明屏、AR增強現實拍照互動、體感制陶互動、虛擬考古學家、360°全息、二維碼等互動展現,運用了高科技新媒體手段,使沉睡的歷史「活」起來,呈現馬橋古先民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
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新發現 湖州錢山漾文化正式命名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劉慧 通訊員 余靖靜)昨天,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州命名一種新型考古學文化——「錢山漾文化」。學界認為,「錢山漾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可填補長江下...
「錢山漾文化」正式命名
光明網11-18 09:38顯示圖片張忠培先生來整理現場指導h吳昨天,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州命名了一種新型考古學文化――「錢山漾文化」。在當天舉行的「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學術研討...
從廣富林文化遺址尋秘上海早期文明
說起上海的歷史,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一個小漁村,在19世紀開埠後逐漸繁華,成為現在的經濟之都、時尚之城。事實上,上海有一種距今約4000年的考古學文化——廣富林文化,印證了上海早期移民特色的歷史變...
上海:古海岸線「岡身」串起6000年遠古文化「遺址走廊」
新華社上海6月12日電題:上海:古海岸線「岡身」串起6000年遠古文化「遺址走廊」在很多人印象中,上海是直到近代才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大都市。事實上,經過80多年考古研究,上海古海岸線「岡身」...
「馬橋文化」命名40年來,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什麼?
作為上海三大考古文化之一,馬橋文化命名今年正好滿40周年。10月11日,閔行區馬橋鎮舉辦紀念「馬橋文化」命名40周年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38位考古學家、研究員齊聚一堂,從馬橋文化的考古發現、...
5000年前,上海就是全國文明的中心?這話是考古專家說的
「許多人都以為,上海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而來,但考古發現告訴我們,上海早已走過了6000多年的文化興衰歷程。在5000年前,上海曾是中國最發達的文明中心……」6月10日下午,在旗忠網球中心新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