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考古學入門(插圖第11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轉載自「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基本信息:

作者:布賴恩·費根 (Brian M. Fagan) (著), 錢益匯 、朱雪峰 、鄧晨鈺 (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版次:1

印次:1

ISBN: 9787559618801

內容簡介:

本書以介紹考古學的目標為開端,之後探究了文化、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討論了考古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並簡要敘述了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基本原則,總結了考古學家規劃和研究考古發現並為子孫後代管理這份財富的一些方法。

本書專為初學者設計,所以儘可能地降低了專業術語的使用率,適合廣大有興趣的讀者將此作為人類學課程或是廣義考古學的入門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布賴恩·費根(Brian M. Fagan)是著名的考古學作家,是非洲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先鋒。

自1967年始,他成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人類學教授,開始專職於面向大眾寫作和講授考古學。

費根教授撰寫了多部暢銷教材,包括《世界史前史》(World Prehistory)、《尼羅河的劫掠》(The Rape of the Nile)等。

目錄

前言 1

第1章 化石、城市和文明:學科的誕生 6

1.1 什麼是考古學? 9

1.2 考古學的開端 11

三期論和人類古蹟 13

1.3 古代文明的發現 16

古埃及人 16

亞述人和蘇美爾人 17

特洛伊和邁錫尼 20

1.4 亞洲:佛經捲軸和肩胛骨 21

1.5 非洲的腓尼基人? 23

1.6 早期美洲考古 24

造墩人 24

瑪雅文明 25

美國西南地區考古與直接歷史研究法 28

1.7 多樣性、擴散與人類發展 28

「從他們到我們」:單線進化論 29

文化傳播論:文明如何傳播? 29

1.8 現代科學考古學的發展 30

科學發掘 30

考古學與生態學 31

科學方法 32

1.9 「從他們到我們」:當代考古學理論 32

生態/進化方法 32

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33

本章總結

問題

第2章 考古學與史前史 36

2.1 旅行者、收藏家與考古學家 38

2.2 誰需要並擁有過去? 45

2.3 考古學家都做些什麼? 47

人類學、考古學與歷史學 47

考古學家的工作 48

2.4 大量遺址與考古學家 49

2.5 考古學為什麼重要? 50

神秘的過去 51

邊界:偽考古學 52

考古學與人類多樣性 53

作為政治工具的考古學 54

考古學與經濟發展 56

歷史無法抗拒的誘惑 57

2.6 考古學家眼中的人類史前史 59

早期史前史 59

現代人類的起源與遷移 61

食物生產的起源 62

國家(文明)的起源 63

歐洲的擴張 63

第3章 文化與背景 66

3.1 人類文化 68

3.2 文化系統 72

3.3 文化變遷 76

3.4 考古學的目標 78

職責:保護過去的文化遺產 80

建構文化史 80

重建古代生活方式 80

闡釋文化與社會變遷 82

理解考古記錄 82

3.5 考古記錄 82

考古遺址 83

遺物、遺蹟與生態因素 84

3.6 背景 86

第4章 解讀過去 88

4.1 解讀文化史 90

發明 91

傳播 95

遷移 96

非文化案例 98

4.2 遺傳學和DNA 98

4.3 生態/環境(過程)考古學 99

系統和文化生態學 100

多線文化進化 101

4.4 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101

4.5 認知-過程考古學 104

4.6 考古學理論的現在和未來:「過程的加」 107

多學科視角 108

可選擇的歷史 108

DNA研究 108

生態和進化論 108

理解人類心智的作用 109

外部和內部約束 109

一般理論框架? 112

第5章 空間與時間 114

5.1 空間 116

關聯法則 117

組合與子組合 117

5.2 時間 120

線性與循環時間 121

5.3 相對年代 122

疊壓原則 123

遺物與相對年代 124

交叉斷代 127

黑曜石水合法斷代 128

5.4 絕對年代 128

歷史記錄和已知年代實物 128

樹輪定年(樹木年代學) 129

5.5 計時年表 132

放射性碳定年法 132

光釋光測年 135

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法 137

鈾系法測年 137

鉀氬測年法 138

裂變徑跡測年 139

第6章 四處探尋:研究和發現考古遺址的過程 142

6.1 考古學研究的程序 144

規劃和構想 147

執行 149

數據採集 149

處理和分析 149

闡釋 149

發表 150

6.2 考古學田野工作步驟 150

6.3 意外發現 150

6.4 遙感或實驗室中的考古調查 154

谷歌地球 154

飛機和衛星影像 155

航空攝影 158

6.5 地面考古調查 160

6.6 採樣和考古調查 163

6.7 記錄考古遺址 164

地理信息系統(GIS) 165

6.8 評估考古遺址 166

地面採集 167

6.9 地下探測方法 168

第7章 考古發掘 172

7.1 有計劃的發掘:研究規劃 174

7.2 發掘類型 179

遺址探測 180

分解過程 180

垂直和水平發掘 184

7.3 發掘、工具和人員 187

7.4 記錄 189

7.5 地層觀察 190

7.6 發掘問題 192

開放的露營地和村莊 192

洞穴與岩居 193

土墩遺址 194

土方工程與要塞 195

貝丘遺址 196

儀式性和其他特殊遺址 197

墓葬及墓地 198

7.7 再次安葬和返還 200

第8章 考古學分類與古代工藝 204

8.1 從野外回到室內 206

8.2 分類和分類法 207

8.3 類型學 210

8.4 考古類型 211

類型的概念 214

屬性與類型的類型 215

8.5 器物組合與人工製品的圖案結構具有什麼意義? 218

8.6 排序組合 220

構成要素與階段 220

更大的考古單元 222

8.7 古代工藝 223

石料 223

黏土 226

金屬及冶金 228

骨料、木料、編織和紡織 230

第9章 現在與過去 234

9.1 再談談考古學記錄 236

9.2 遺址形成過程 239

9.3 保存 242

良好的保存條件 244

9.4 中程理論與考古記錄 249

9.5 生動的過去 249

9.6 民族學類比法 251

9.7 生活考古學(民族考古學) 252

昆桑人 252

瑪雅人的磨盤 253

努那繆提因紐特人 254

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現代物質文化和廢棄物 255

9.8 實驗考古學 255

第10章 古代氣候與環境 258

10.1 短期與長期氣候變化 260

10.2 長期氣候變化:大冰期 261

深海沉積與冰芯 261

更新世框架 265

10.3 孢粉分析 268

10.4 短期氣候變化:全新世 270

世紀性的變化:新仙女木事件與黑海 270

10.5 短期氣候變化:厄爾尼諾 271

莫切文明 272

樹輪:研究美國西南部乾旱 275

10.6 地質考古學 277

第11章 以何為生? 280

11.1 生活的證據 282

11.2 古代飲食 283

11.3 動物骨骼 286

動物群分析(動物考古學) 287

比較骨骼組合 290

物種豐富度和文化變遷 290

狩獵動物 291

家畜 291

古代屠宰場 292

11.4 植物遺存 294

11.5 鳥類、魚類和軟體動物 298

11.6 岩畫 300

第12章 聚落與景觀 302

12.1 聚落模式 306

家庭 308

群落 310

群落分布 315

地理信息系統與羅克斯特羅馬城鎮遺址 317

12.2 人口 320

12.3 景觀考古學 321

12.4 神聖的景觀:無形的真實反映 323

麥豪石室與斯丹尼斯立石 324

第13章 人的考古學 330

13.1 研究死者:生物考古學 332

性別與年齡 333

營養不良、負重和工傷 333

暴力 335

鍶和人們的生活 337

13.2 個體 338

13.3 群體 339

社會等級 339

種族和社會不平等 341

13.4 性別 344

性別化的過去 346

13.5 更廣泛的社會:前國家與國家社會 348

13.6 互動:貿易和交換 349

貿易類型 350

研究古代貿易:來源法 351

長途貿易與烏魯布倫沉船 353

13.7 相互作用:宗教信仰 355

研究宗教與意識形態 357

第14章 管理過去 362

14.1 為過去立法 364

14.2 保護什麼? 365

14.3 評估、緩和損失與合法性 368

第一階段:鑑定和初步評估 369

第二階段:評估重要性 369

第三階段:管理計劃與緩和措施 370

14.4 管理和研究 370

14.5 文化資源管理研究策略 372

地貌學 372

安全 374

技術 374

14.6 管理挑戰 375

質量問題 375

遺址記錄問題 375

管理問題 376

出版與傳播 377

14.7 美國原住民與文化資源管理 377

14.8 公眾考古學 378

考古旅遊 379

第15章 你想成為考古學家嗎? 384

15.1 作為職業的考古學 386

決定成為一名考古學家 387

獲得實習經驗 388

就業機會 389

15.2 學歷和研究生院 390

15.3 對不成為職業考古學家的思考 391

15.4 我們對過去的責任 392

15.5 考古學道德準則的簡單守則 395

本章總結

重要詞彙 397

考古遺址和文化詞彙 4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逆過程的考古學:信息學視野下的考古埋藏學

考古是對人類歷史的逆探索過程——已經消失的歷史,通過對其物質性遺存的考古學處理,可以重建、復原並進行研究,這是現代科技賦予人的獨特能力。張立東先生的《手鏟釋天書》,以訪談的形式披露一批著名學者關...

海洋考古是如何進行的?

感謝邀請,我的專業是西南地區及三峽考古,對海洋考古了解不多,但是興趣所至,願意分享一下看法。首先,海洋考古這個概念是很廣泛的,我認為,廣義上它是研究人類一切從事海洋活動的考古學分支學科,這已經涉...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用考古學方法探索文化、追尋文明

十一月初,天氣漸冷、寒霜將至。「晉界」講壇第二期最後一講也在本周日與觀眾們如約而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毅老師將與觀眾一起,用考古學的方法探索文化發展的脈絡、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蹟。 何謂文化...

典出山西:山西最早的主人是誰?

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