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推動了中國城市考古學的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城市考古學是考古學的重要分支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留下來的實物、遺蹟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考古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闡明存在於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規律。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是考古學的兩大分支。

城市考古學是屬於歷史考古學的一個分支。

在考古學誕生初期,對史前考古學更為重視,將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和農業起源作為考古學研究的三大基礎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是解決我們人類從何處來的。

中國考古過去也有「古不考三代之後」的說法,這種說法早已過時。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誌,城市的出現,表明社會功能,即生產、交換、市場、管理等都集中到一個地方。

城市作為一個複雜的綜合動態體系,大量的信息等待發掘破解。

城市考古在回答我們人類怎樣一步步走過來和我們將往哪裡去的問題時有更多的發言權。

實際上城市考古學起步並不晚,龐貝古城是1748年偶然發現的,那時近代考古學還在孕育之中。

1860年菲奧雷利(G. Fiorelli)主持了龐貝遺址的考古發掘,1876年義大利政府開始組織有序的考古發掘,此後百餘年發掘研究陸續進行,獲得了豐富的繪畫、雕刻、建築資料,對歷史、考古、美術史研究影響深刻。

在考古學史上,城市考古的另一典範是倫敦。

1947年在靠近倫敦市政廳的地方,W. F. 格蘭姆斯指導發掘了聖保羅大教堂以西的一片荒地。

1954年,格蘭姆斯在沃爾布魯克附近發現了一處2世紀的神廟。

這些發掘激起英國公眾的興趣,他們排著幾千人的長隊參觀遺蹟遺物。

兩次世界大戰後的連年不斷的重新規劃和建設施工,為倫敦城市考古調查其古代遺存的工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批考古成果相繼問世,倫敦也成為城市考古的傑出範例。

二、揚州考古推動了中國城市考古學的發展

中國的城市考古學起步也不晚。

考古學在中國的誕生以1921年河南澠池仰韶村的發掘為標誌。

1922年,北京歷史博物館就開展了對河北巨鹿宋城的考察。

中國的城市考古學,必須提及漢長安城考古和剛剛過世的王仲殊先生。

漢長安城位於今天西安市西北約3千米處,始建於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在王仲殊的主持下,漢長安城的勘察發掘工作從1956年就開始了,確認了全城的平面形狀、城牆和城壕的結構、城門的形制、城內主要街道的分布、市場的位置和宮殿的位置。

漢長安城的考古成果使世界認識了中國的城市考古,也為後來50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揚州開展城市考古之前,中國的城市考古多集中在歷代都城遺址。

中國歷代都城遺址,均為當時國家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是當時社會精英雲集、先進文化與先進技術薈萃之地,代表著當時社會發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國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都城遺址往往占地面積巨大,小則數平方千米,大則數十平方千米,通常又疊壓在現代城市村鎮的下面,城鄉的現代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矛盾尖銳。

中國考古力量不夠壯大時,將城市考古的重點放在都城遺址上是迫不得已,並不是都城之外的遺址不重要。

考古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在於闡明存在於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規律。

歷史不全是帝王將相的歷史。

正如現在的首都北京也不能代表上海,更不能代表西北的城市。

尋找真實客觀的歷史,不能僅依靠都城的資料,發掘研究都城之外的遺址勢在必行。

揚州城遺址的考古,在中國城市考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揚州歷史悠久,得天獨厚,建城2500年,連綿不斷:春秋邗城,楚漢晉六朝廣陵城,隋江都城,唐宋揚州城,一直延續到元明清。

特別是唐宋時期,揚州富庶甲天下,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另一方面,揚州城市考古起步較早。

20世紀60年代中期揚州城就經過初步調查,70年代中期開始配合基建進行考古發掘,有不少重要的考古發現。

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化局(現改由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參加)三方正式組建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有計劃地從事對揚州城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

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第一次組建都城之外的城址考古隊,由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徐苹芳任隊長。

1988年,徐苹芳繼王仲殊之後擔任考古研究所所長,仍兼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隊長多年,始終關心指導著揚州的城市考古。

可以說,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的成立與王仲殊先生、徐苹芳先生的前瞻遠見分不開。

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的成立把揚州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近30年來,揚州城遺址的考古和研究工作不斷推向深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現任隊長汪勃博士將全面匯報近年來取得的成果。

這些成果,是考古人獻給揚州建城2500周年慶典的最好賀禮。

三、城市考古大有作為

在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的今天,城市考古大有所為。

城市考古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又趕上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揚州城考古,正是在這種挑戰和機遇中發展壯大的。

揚州城考古任重道遠。

揚州城建城2500年,數次興建,數次戰亂破壞,歷代城址疊壓,又被現代城市占壓,考古調查發掘困難重重。

揚州城遺址面積達20餘平方千米,面積不小於都城。

龐貝城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考古發掘了150餘年,還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沒有發掘。

城市考古需要數代人的努力,揚州城市考古更需要後繼力量。

城市考古需要多學科合作。

考古發掘出來的資料來之不易,儘可能多地解讀考古資料中的信息,是考古工作者的責任。

發掘出來的珍品是極少數,大多數資料反映的是社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恰恰對普通人的生活缺乏記載。

城市考古是與當代社會聯繫最為密切的分支學科,需要得到社會上更多人的關心和支持。

在考古成果的展示上,要有所創新,讓普通觀眾看得懂,並在參觀過程中增加知識和樂趣。

一個城市沒有保留下自己歷史發展的遺蹟,就丟失了自己城市的文化獨特性。

揚州在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方面,為全國城市樹立了榜樣。

揚州城考古推動了中國城市考古學的發展,堪稱城市考古的一個成功範例。

揚州城考古發掘和研究一定會成為揚州人、中國人的驕傲。

本文由孫莉、雷英摘編自中國考古學會 等編《揚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之「揚州推動了中國城市考古學的發展」

內容略有刪節、調整。

978-7-03-050115-8

揚州城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在步入21世紀後取得了一些成果,適逢揚州建城2500周年紀念,為進一步推動揚州城遺址考古工作,由揚州市人民政府、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主辦,揚州博物館、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揚州市博物館協會承辦的「揚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10月23~24日在揚州市召開。

本書收錄了參會學者論文38篇及相關講話,內容包括揚州城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揚州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相關研究、隋唐宋遼金元明時期城址和墓葬的相關發掘研究、城市建設與規劃歷史的相關研究等方面。

這些研究,有助於深化揚州城遺址相關考古工作,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城址考古學研究的發展與繁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揚州蜀崗古代城址北城牆東段發掘簡報

內容摘要:【摘要】揚州蜀崗古代城址位於今江蘇省揚州市市區北部的蜀崗南緣,城圈夯土牆體保存現狀較好,環繞城址外圍的現代河塘與城壕關係密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

安家瑤: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方向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9)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安家瑤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講話中強調「哲學社...

從三星堆、金沙漫談考古學

施勁松:1986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3年畢業並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畢業並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6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田野考古布局「十三五」新藍圖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2016年田野考古工作座談會,各考古隊隊長、項目負責人、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依次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及「十三五」期間的田野考古規劃。會議...

東大杖子墓地年代早至春秋晚期

本報訊 (記者趙徐州 曾江)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東大杖子墓地及相關遺址勘探、發掘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匯報暨「預結項」專家論證會日前在瀋陽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絲路考古」

導言:「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絲路考古」是近年來我國考古學界的重要工作之一。針對「絲路考古」的基本內涵、發展歷程、主要成就、考古視角下的文明互鑒以及中國考古「走出去」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