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文明的始祖 古蜀人來源之謎將揭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6-05-05 16:26:26
2016-05-05 16:26:26
30年前,三星堆4000多件精品文物的橫空出世,一舉轟動世界。
隨著金沙遺址、寶墩古城遺址、茂縣營盤山遺址、什邡桂圓橋遺址等的相繼發掘,古蜀文明的疑團正一點點破解。
4月1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宣布: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是早於三星堆、甚至寶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
而它的年代,也勾勒出一部分古蜀先民的遷移軌跡:他們最初在成都平原周邊的山地建立聚落,直到解決了水患以後,才從周邊的高山地帶遷移到平原腹心,從而創造出燦爛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古蜀文明是否憑空出現?
古蜀先民究竟從何而來?
彩陶、人祭坑、小米古蜀文明上鮮明中原文化印跡
近年來,越來越多考古遺蹟被發現,而古蜀文明受中原文化影響的證據已經越來越充分。
在三星堆出土以後,考古人員在新津發現了距今4500年至3700年之間的寶墩古城遺址,它和三星堆文化所處年代剛好可以上下銜接。
那更早的古蜀先民究竟生活在哪裡呢?成都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陳劍透露,結合古代傳說和文獻,岷江上游成為考古調查的重要目標。
2003年,考古人員在營盤山遺址展開正式發掘,順利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房屋基址、墓葬、殉人坑、窯址等各種遺蹟,和一處大型類似於廣場的遺蹟,證明了在距今5300年至4600年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是一處大型中心聚落。
彩陶盆
彩陶瓶
隨著更多考古調查展開,茂縣、松潘等岷江及其支流兩岸的河谷台地上相繼發現了波西遺址、沙烏都遺址等大小几十處遺址。
而考古人員發現,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彩陶帶有明顯的仰韶文化特點,這種距今約6000年至5000年的彩陶文化,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此外,工作人員進行土壤浮選時還發現了小米。
無論是彩陶、人祭坑還是小米這種旱地農業,營盤山遺址的風貌,無不呈現了黃河流域的史前風格。
陳劍說,古蜀文明源自何方?至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發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水稻、建築法、陶器紋飾古蜀文明兼收並蓄長江中下游文化
大量中原文化特點的考古遺存,並不能得出古蜀文明單純來自中原的結論。
隨著成都平原8座史前古城遺址的發現,越來越多帶有長江中下游文明印記的遺存出現了。
古蜀先民在營盤山遺址時期,還只是種植小米。
但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什邡桂圓橋遺址和其後的高山古城、寶墩遺址,便發現了水稻的遺存。
水稻的種植最早可以追溯到1萬年以前,其原產地就是長江中下游流域。
高山古城遺址發掘現場負責人劉祥宇透露。
在寶墩古城的發掘中,考古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線索。
寶墩文化時期成都平原的郫縣古城等8座古城,全部採用的是斜坡堆築法建成,與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城牆建築技術非常相似。
不僅如此,高山古城遺址在發掘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用於裝飾的繩紋、刻劃紋等紋飾,便帶有長江中游出土器物的風格特徵。
高山古城遺址出土陶尊
高山古城遺址出土陶圈足盆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羅二虎認為,文化往往不會孤立的存在。
「當時已有文化交流。
」而陳劍則認為,「從營盤山遺址、寶墩遺址分別受到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游文化影響來看,古蜀文明極可能就是各種文化交融的結果。
正是古蜀先民汲取了不同地方的文化智慧,才最終催生出燦爛輝煌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
」
從豐饒河谷搬到貧瘠高山古蜀人和水患的對抗史
鱉靈治水、大禹治水……古蜀文明中,先民治水的故事流傳久遠。
隨著越來越多的遺蹟出現,考古人員發現,古蜀先民確與傳說中一樣,一直在與水患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這種鬥爭,從距今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
陳劍說,在茂縣的岷江河谷進行考古發掘時,考古人員發現年代越早的遺址,靠河谷越近;年代越晚,便漸漸上升到岷山上的台地。
陳劍認為,這種遷徒,和古氣象學研究中的結果是一致的——早在五千年以前,全球曾有一次災難性的氣候變化,極可能造成了洪水的肆虐。
迫不得已,古蜀先民才從豐饒的河谷,搬到相對貧瘠的高山。
但是洪水的肆虐,一直是困擾古蜀先民生存的重大危機。
梳理最近幾十年的史前考古,成都平原竟沒有發現一處超過距今5000年的遺存。
已經去世的考古學家俞偉超當年曾經說道,「這極可能說明,當時成都平原因為動輒洪水泛濫,原本就不適合生存,直到治水漸有效果,才從岷山河谷搬到平原。
」
彩陶瓶
高山古城遺址出土石器
即使如此,古蜀先民遷居成都平原以後,仍然備受水患困擾。
在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東城牆外,考古人員發現了200米寬的大河遺存。
為何不選擇遠離河流的地方居住呢?高山古城考古現場負責人劉祥宇表示,或許正是當年成都平原河道密布,古蜀先民實在找不到遠離河道的地方,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至於寶墩古城不僅有城牆,還有護城河。
護城河遺址寬約三四米,而城牆遺址即使現在仍有四五米高。
何錕宇介紹,「就有學者認為護城河極可能用於洪水過境時避免洪峰過猛,而高大的外城城牆,同樣有避免洪水淹城之效。
」
同樣屬於寶墩文化晚期的溫江紅橋村的一處遺址,也發現了一處距今4000年左右的護岸堤,這是目前在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史前水利設施。
DNA鑑定等科技加持人種學有望揭秘蜀人來源
讓人驚喜的是,隨著更多考古資料的發現,以及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古代蜀人的生活環境、人種特徵等信息,都有望在未來一一揭秘。
陶人面像
陶人面像
山古城遺址此次已清理了89座墓葬,其中大量的人骨遺存,成為研究古蜀人人種的第一手證據。
陳劍說,隨著體質人類學的研究展開,以及DNA鑑定等科學技術的運用,就能確定古蜀人的種屬。
「如果我們把這些人骨材料和中原的仰韶文化時期或長江中游的人骨特徵進行比對,就可以得出這些古蜀人來自哪裡的確切結論。
」
最早的古蜀人究竟來自何方?秘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將揭曉。
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吳曉鈴
本文編輯 唐樂韻
成都平原發現最早人骨 4500年前古蜀人就有拔牙術
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趙庵村古城埂附近,距今大約4500年前的神秘古城正慢慢被揭開面紗。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的這處城址被稱為高山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遺址。其面積約有34.4萬平方米,作為成都...
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或解開古蜀文化之謎
高山古城遺址是如何被世人發現?古蜀先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蹊蹺的隨葬品核桃,蘊藏著怎樣的秘密?對於神秘的古蜀文明,民間有很多傳說: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升仙、開明復活……這些傳說是否就是真實的古...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今日最熱點:古蜀文明成為長江上游地區文明源頭
深度原創,溫暖向上。滕州全媒體旗下微信公眾號「滕州城事」正式上線。請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 滕州城事,選擇認證帳號(藍色logo,滕州城事田字格),或者添加 tzthing (手機長按可複製)。簡單...
四川什邡箭台村遺址證明:三星堆文化遺存並非孤立存在
「四川省什邡市箭台村遺址是在三星堆遺址以外,首次發現成規模的三星堆二、三期文化遺存,證明在三星堆文化鼎盛時期,什邡箭台村遺址已是大型中心聚落。」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千年古城挖出89具嬰兒古棺,出土三件陪葬品撼動考古界
導讀:在沒有考古之前人們一度認為中華文明就是單純的由中原傳播到神州各地,但是隨著現代考古的不斷發現;中華文明並非單純起源於中原。遼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長江上...
四川一古城內被挖出89口古棺,其中有「三件陪葬品」震撼考古界
導語:一個距今4500年的寶墩時期文化遺址近日在青白江破土而出。據成都市考古研究隊介紹,該遺址早於三星堆文明近1000年。寶墩文化距今3700年至4500年,是成都平原最古老的史前文明。
古蜀文明從何而來?主要來自川西北成共識
專家學者將對古蜀人入川路線進行實地調查古蜀文明來源 不斷有新發現和新認識據了解,自上世紀中葉開始,探尋古蜀文明來源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相關工作就開始了,而大規模的考古和研究則是從90年代...
高山古城發掘又有新成果:成都平原最早的拔牙現象或是一種成人禮
「通過為期一年的拼對工作,我們獲得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這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資料。」15日,高山古城發掘現場負責人劉祥宇介紹了成都大邑縣高山古城遺址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在這些人...
從近百處古蜀文明遺址 探尋古蜀文化的前世今生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蹟日。這個周末,讓我們關注離我們最近的文明遺蹟——古蜀文明遺蹟。在戰國時期,秦滅巴蜀以前,蜀地於中原地區是一塊相對陌生的區域,不同語言,也不同習俗,甚至連怎麼從漢中到成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