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從何而來?主要來自川西北成共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家學者將對古蜀人入川路線進行實地調查

古蜀文明來源 不斷有新發現和新認識

據了解,自上世紀中葉開始,探尋古蜀文明來源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相關工作就開始了,而大規模的考古和研究則是從90年代開始的。

近年來,關於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新發現和新認識也是層出不窮。

當天的學術研討會上也作了相關披露。

寶墩古城是川西地區最早和最大的古城,其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50年,比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年代還要早,屬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階段。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的源頭主要是來自川西北以營盤山、姜維城、桂圓橋一期為代表的馬家窯類型文化以及後續的下關子類型的影響。

寶墩遺址新一期遺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劉祥宇說,寶墩文化中有8座古城,位於大邑縣的高山古城遺址歷史悠久。

在2015年至2016年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過程中,還發現了一處成都平原目前年代最早、揭露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墓地,共發現墓葬88座。

這批墓葬的發現使得通過人骨探究寶墩文化的來源問題成為可能。

此外,沱江流域同時期也出了不少新成果。

長期主持或參與三星堆遺址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趙殿增、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和副站長冉宏林均認為,三星堆遺址第一期遺存和寶墩遺址所代表的寶墩文化遺存應該歸屬兩個聯繫密切的不同文化類型。

主要來自川西北 成為專家學者的共識

學術研討會上,三星堆一期遺存(寶墩文化)為代表的古蜀文化主要來自川西北成了共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琨宇認為,三星堆一期遺存(寶墩文化)主要受到來自川西北以營盤山、姜維城、桂圓橋一期為代表的馬家窯類型文化或仰韶晚期遺存以及後續的下關子類型的影響,同時也有來自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文化因素。

但對於其進入成都平原的路徑,專家學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劍對川西北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史前交通進行了綜合、深入的研究,通過小口尖底瓶、高領瓶、喇叭口瓶和人祭坑的對比,確認川西北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的史前交通存在,進而對史前交通的方式和具體路線進行考察,認為主要存在兩種方式,即「順延河谷」和「翻越山口」入川。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萬嬌重點對「翻越山口」的交通方式進行了初步探討,並認為「翻越山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通過實地考察進行驗證和探討。

比如曾有戶外人士從茂縣出發,翻越九頂山去什邡,途中發現了石斧。

據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古蜀人「翻越山口」入川路線將展開實地調查。

昨日,「古蜀之源——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來源及路徑」學術研討會在什邡舉行。

來自省、市文物考古機構以及綿陽、廣元等地文博單位的60餘位專家學者,就古蜀文明來源展開學術交流。

古蜀文明主要來自於川西北成為不少專家學者的共識。

川西北高原金川縣劉家寨遺址陶小口尖底瓶。

本期編輯:塗策

新聞來源:德陽晚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遙遠的古蜀文明將以生動的面貌呈現

□記者 吳曉鈴 近日,寶墩遺址、三星堆遺址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再度開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寶墩遺址能否發現高等級墓葬甚至祭祀坑?三星堆遺址能否找到明確的蜀王宮殿?無不吸引著公眾關注。記者了解到,作為古...

寶墩:長江上游的文明初曙

2015年11月中旬,在寶墩遺址發現20周年之際,記者探訪了這個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上游地區的王者之城。寶墩遺址處於成都市新津縣城西北龍馬鄉寶墩村一帶,初冬的成都平原,天氣陰冷,陽光偶爾穿過雲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