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念先祖 顯孝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7年9月5日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
現代人將古人的思想文化傳承,但是它的由來和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中元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會」。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
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由來
七月十五的核心可不是「鬼」,而是個地地道道的「孝」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
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
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
【鬼節傳說】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
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
【道教由來】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
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
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按照道教的說法,由於地官要過生日,所以大赦孤魂游鬼,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佛教由來】
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喚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
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
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中元節意義
「人生百善孝為先」,中元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表達了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
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燈,即使是陰陽相隔,也隔不開彼此的牽掛和思念,坦然面對死亡,好好珍惜當下,是中元節真正的意義所在。
中元節祭祀活動
民間的鬼節與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係,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
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曆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
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
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
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
將供品撒進田地。
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
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
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人們認為,中元節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
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燒包】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
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放焰口】
七月十五這一天,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
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等字樣。
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
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
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搶孤】
在普度的廣場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供品。
普度完畢,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就蜂擁而上搶奪。
因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為了怕它們流連忘返,所以有人發明此活動。
據說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還要兇猛搶奪祭品的人時,會被嚇得逃開。
【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
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
」在古代,羊代表吉祥之意。
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 END -
END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鄉土
鄉愁 · 鄉音 · 鄉情
歡迎關註:鄉土人文地理
中元節,可不止是「鬼節」哦,有哪些文化內涵?又有什麼忌諱呢?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與除夕、清明、重陽同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月原是小秋,一些農作物成熟了。我國...
速看!「鬼節七月半」即將到來,再不看就晚了?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佛教又將之稱為「孟蘭盆節」,佛教和道教都對這個節日如此重視,可見中元節對我們漢民族的重要意義。據古書載,「道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上元乃慶元宵...
七月十五中元節鬼節,傳統節氣知識,有什麼風俗習慣
中元節的風俗習慣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農曆正月十...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中元節是什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
禪論|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 ,俗稱 鬼節 、七月半、 施孤 、地官節或 齋孤 ,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 下元節 合稱三元。是流行於 漢字文化圈 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