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何時成家禽的?1972年邯鄲人無意中挖出的石板解開了這個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無解的問題至今也沒最確切的答案,但是雞是什麼變成家禽的,這個卻了有明確答案。
在距離武安17公里的磁山村洺河的北岸邊,有一座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這裡就是新石器時代磁山農耕文化的發源地,距今約7400年。
這裡先後發現了石器、陶器、骨器等遺物4000餘件,還有儲存糧食的窖穴500餘處。
在這些窖穴里,發現了很多碳化了的穀物動物殘骸。
這些發現隨著研究的深入,磁山遺址不斷的刷新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多項記錄,這裡也藏著家雞的秘密。
1972年邯鄲武安的一幫青年響應國家號召,自發成立了青年突擊隊下鄉助農。
秋末冬初,突擊隊利用農閒時間,在修理洺河堤岸的時候發出了一塊像鞋底的石板,背後還有四個小腳。
因為有明顯的人工打磨痕跡,青年突擊隊直覺這塊石板就是文物,背後肯定有天大的秘密,不敢私自處理主動上交國家,沒想後的發現直接震驚了整個考古屆。
這就是武安磁山文化遺址第一次被發現的故事。
磁山遺址當時被發現後,現場接連挖出幾塊類似的石板,旁邊還發現了幾個石棒槌。
當地的縣文化館拿捏不准,就上報到了市文物保管所和省文物管理處,通過對發掘出來的這些石板、石棒槌就行研究,判斷這就是石器時代典型的糧食加工工具石磨盤、石磨棒。
文物發現後,因為不能確定具體的情況,恰好當時洺河改道的水利工程不能停工,決定對磁山遺址進行試探挖掘,打算了解一下這附近還有沒有其他東西。
1976年,武安磁山遺址第一次由邯鄲文物管理所進行試探性挖掘,這一挖可不得了,一下子就發現了上百個窖穴,其中有80個裡面還保存有糧食「粟」就是我們現在的小米,考古學家們通過C-14測定其年代為距今7400年左右。
除了糧食,在磁山遺址,還發現大量的石質農業工具。
有石鏟、石鐮還有前面發現的石磨盤之類的工具。
一個典型的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農耕文化就這樣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些發現讓磁山遺址很快特批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進行了持續20多年的三次挖掘,經過多次發掘,磁山遺址發現更多令世界矚目的考古成果。
考古學家還在窖穴中發現了屬於雞的骨骼,經過測量發現這些雞骨比當時的野生雞體型更大,被證實為截至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家雞馴養的實物證據。
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已經發掘了近7000多平米,眾多的遺物讓磁山文化的內涵逐漸豐富起來,8000年前磁山先民利用磁山洺河水畔的土地開墾種植,馴養家禽。
磁山的文化的發現,讓邯鄲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起源並得以不斷傳承,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邯鄲文化脈系之首。
磁山文化雖然歷史遠古,但小米的種植卻流程了下來,現如今磁山仍然是著名的小米產區。
邯鄲學者編寫的校本教材,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了!
來源:邯鄲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李海濤日前,武安學者張海江編寫的校本教材《磁山文化》被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列為館藏圖書。
河北到底有多重要 看完這些古遺址你就知道了(上)
導語: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文物管理處和隆堯縣文保所組成的考古隊,於今年10月份開始對兩千年前趙國「柏人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除了「柏人城」遺址,河北古遺址(群)還有很多,要...
磁山文化研究員張海江榮獲中華文化突出貢獻獎
由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世界漢詩協會、中國文化學會、中華文化交流大會組委會共同發起的評選活動中,傅行先榮獲「中華文化突出貢獻獎」特別金獎,並光榮當選「聯合國中華文化傳播大使」。參與布展設計 我...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磁山文化遺址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
圖書誤解「磁山文化」的辨證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在武安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
磁山文化寫進中小學教科書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中小學教科書九年進行一次完善修訂,2012年是中小學教科書的修訂年,小學、初中、高中歷史教科書沒有把磁山文化的具體文化內涵載入其中。武安市人民政府於7月16日正式向教育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