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絲路」是否會被認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千年前漢代絲綢之路開創時期,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中西文明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敦煌漢塞及郵驛遺址出土的大量漢代簡牘,記錄了華夏文明與西方文明傳播的歷史進程。

敦煌能成為絲綢之路上的「華戎交匯的都會」,與敦煌所處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

西域「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關」,敦煌兩關正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珍貴漢簡經歷坎坷

1907-1914年間,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兩次來到敦煌漢塞,將盜掘的漢簡3000餘枚與莫高窟敦煌經卷一同劫掠而西(目前存於大英圖書館),羅振玉、王國維聞之扼腕嘆息,著成《流沙墜簡》,喚醒國人對漢代簡牘的珍視。

之後數十年間,敦煌漢塞陸續發現漢簡4萬餘枚。

其中1990-1992年間,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漢簡20000餘枚,是目前國內外單一地點出土漢簡數量最多的一次,懸泉置遺址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據兩漢史籍和漢簡文獻記載,敦煌在漢代絲綢之路開拓階段具有重要地位。

如《康居王使者冊》,記載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到酒泉貢獻駱駝,地方官吏登記駱駝肥瘦價值,不但得不到飲食,地方官員還惡意貶低貢物價值,為此使者上書朝廷。

朝廷下文到敦煌郡,要求查清情況。

這件文書生動反映中亞使者到漢地貢獻的真實狀況,其中記載貢獻物品種類價值,是絲路貿易的重要內容。

漢簡見證中西交流

漢與西域的暢通交流,是外交與軍事協同作用的結果。

為抵禦匈奴入侵,漢朝霍去病出師河西,在敦煌設立陽關、玉門關作為出入西域的樞紐。

隨後,漢武帝便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此後長羅侯屯田西域,匈奴日逐王歸漢,敦煌出土漢簡文書都有反映。

西漢中後期,形成了使者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況,掀起中西文明交流的第一個高潮。

漢朝在西域開設屯田,漢代農業技術在西域得到了廣泛傳播。

中原商賈出使西域,手工業技術和傳統文化禮儀制度傳入西域諸國。

敦煌是西域進入漢朝的第一個郡治,是漢王朝接受西方文化的要衝之地。

敦煌設有傳置機構,為西域來漢的使者提供飲食住宿,懸泉置出土的漢簡對此有忠實記錄。

從簡牘文書來看,這種使團交往頗為頻繁,是漢代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

敦煌懸泉置漢簡是記錄中西交通史上一件大事,價值之高與影響之大都是空前的,也是漢代絲綢之路最寶貴的文物遺存。

很多學者依據對漢簡的整理與綴合,拼接出斷裂的絲路文明,對我們具有不可替代的啟發意義。

旅行是在看世界,也是在經歷世界

見沒有見過的風景

做沒有做過的事情

如果只是簡單看看景點拍拍照

稱不上是多有意義的旅行

不妨來敦煌懸泉置旅行

一定會有不可替代的啟發意義

總有一些小事

可以為短暫的旅程

增添快樂和趣味

比如

帶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紀念品

這個春天

你,不妨趕快行動起來

多彩敦煌·明信片

多彩的敦煌,多彩的記憶,都要分享給最思念的人。

駱駝·吊墜

沙漠中的駱駝見證著鳴沙山月牙泉的愛情,它們守護著這片凈土上的所有生物。

本期內容來源:東方收藏

轉載請註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走絲綢之路:懸泉置遺址見證千年驛站文明

懸泉置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與瓜州縣交界處,緊靠三危山山口,順山溝溯上盡山間,有泉水湧出,可供食用。因水從高台流下,懸空入潭,號日懸泉。是漢代驛置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迎送過往使者...

漢代戍卒家書中的家國情懷

作者: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姜洋出土簡牘中的書信多稱為「記」,是秦漢時期最為常用的一種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西北漢簡中的戍卒書信是絲綢之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漢代絲路沿線普通人的生...

天馬與駱駝——漢代絲綢之路標識符號的新釋

敦煌懸泉漢簡的記載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漢代重視天馬輕視駱駝的原因。漢代張騫通西域後,駱駝被逐步引進漢地,其作為外來「奇畜」不為人知與熟悉,也缺少相應精湛造型的藝術品,與唐代出現的大量駱駝文物相比...

漢簡:一本記錄漢字演化史的「古書」

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豐縣北部的尼雅遺址發現了少量漢簡。次年,他又在甘肅敦煌一帶的一些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了700多枚漢簡。這是近代初次發現的漢簡。此後陸續有新的漢簡出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