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國寶級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商代豬形青銅尊。
高40厘米,長72厘米,重30多公斤,1981年出土於湖南省湘潭市九華船形山。
造型呈野豬的形象,雙眼直視,獠牙外露,兩耳豎立,四肢粗壯,尾巴下垂。
器身大面積裝飾有鱗甲紋、龍紋和獸面紋。
背上有蓋,蓋上的捉手殘缺,根據殘存情況復原成鳳鳥形。
這件商代豬形青銅尊是一件盛酒器,重30多公斤,可裝酒的容量為13公升,裝滿酒以後一個人難以搬運,所以特意在前後肘部安裝了一個圓形管孔,經過腹部,可以穿繫繩索,方便搬運。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把野豬馴化成家豬的國家之一,在距今6000年前的陝西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遺址考古發掘中就出土有豬的骨頭,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把野豬馴化為家豬了。
通過對商代甲骨文的研究發現,養豬業在商代相當發達,已經遍及各個家庭,「陳豕於室,合家而祀」,豬也成為祭祀中的重要祭品。
野豬機靈兇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強,一旦遇到危險,會向同伴發出警報,但從這件商代豬形青銅尊的造型來看,並不完全是野豬的形象,也有家豬的一些特點。
這件商代豬形青銅尊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唯一的一件以豬為造型的商代青銅器,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商代的原始宗教觀念,具有祭祀的作用,祈求神靈的庇佑,保佑國泰民安。
商代象紋青銅饒。
高70厘米,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
顏色呈土褐色,外形酷似兩片合起來的瓦塊,雖然看似厚實笨重,但製作精細講究,在器物的上部兩側分別裝飾著一隻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邊還裝飾有6隻虎、6條魚和11個乳釘。
器身的粗獷厚重,紋飾的繁縟精美,獸面的抽象神秘,小象的寫實鮮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湖南省博物館實驗室對這件商代象紋青銅饒的金屬含量進行了分析,發現含銅量為98.2%,含鉛量和含錫量極少,說明是以紅銅為原料鑄造而成,在遭受重擊的情況下不易斷裂,適合作打擊樂器。
饒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使用時器柄朝下,演奏時敲擊口部,發出的聲音洪亮。
饒的用途主要有2類,第一種是用於行軍打仗,類似於銅鼓的作用;第二種是用於祭祀和宴樂時,配合其他樂器,敲打出節拍。
商代迷信鬼神,重視對祖先和自然的崇拜,這件商代象紋青銅饒極有可能是當時祭祀山川、湖泊、風雨、星辰的青銅禮器。
從1938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寧鄉縣不斷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的商周時期青銅器,數量有上百件之多,寧鄉縣也被譽為「中國南方的青銅文化中心」。
其中,僅在寧鄉縣出土的商代青銅饒,就有20多件,因此寧鄉縣也被視作中國的「銅鐃之鄉」,這件商代象紋青銅饒是其中製作最為精美的一件。
西漢T型帛畫。
長205厘米,上寬92厘米,下寬47.7厘米,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1號墓。
形狀呈「T」字型,向下的四角綴有穗形飄帶,最上端裹有竹棍,兩端系絲帶用於懸掛。
畫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繪了天界、人間和地府的景象,描繪出許多祥瑞的圖案。
在帛畫的上端最寬闊的地方描繪的是天界的景象,有日、月、神龍、神鳥、異獸及蛇身神人等圖案,顯得威嚴和神聖,畫面中的女子凌空飛舞,攀住月牙,這是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帛畫的下端較窄的地方描繪的是人間和地府的景象。
人間的景象以玉璧為界劃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升天的景象,下層是對墓主的祭祀,畫面中一隻形似貓頭鷹的怪鳥,這是「飛廉」,是鳳凰的一種,引領逝者的靈魂升天,在《山海經》中曾有記載。
地府的景象描繪了地神的形象,手擎大地,腳踏鯨鯢,大地之下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地府黃泉了,地府顯得陰沉昏暗。
這幅西漢T型帛畫出土時,是平鋪在棺材的蓋板上,保存完整,在隨葬的「遣策」(即記錄隨葬物品的清單)上稱為「非衣」,因為它的外形「似衣而非衣」而得名,實際上是出殯時舉的旌幡,由專人舉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用以引導逝者的靈魂升天,入葬後將作為隨葬品蓋在棺蓋之上。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人們認為靈魂不滅,死後可以升入天界,所以把天界描繪得如同人間一般。
這幅西漢T型帛畫,以毛筆作畫,技法嫻熟,圖面生動,虛實結合,布局巧妙,描繪出靈魂升天的情景和天界仙境,豐富的想像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成仙的遐想,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研究漢代繪畫藝術珍貴的實物資料,是國家文物局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
西漢黃紗地印花敷彩絲錦袍。
袖長250厘米,身長129厘米,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1號墓。
印花敷彩的錦袍外罩,素紗內里,內絮絲綿,這是一件印花與繪彩相結合製成的衣服,穿在身上顯得較為寬鬆,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之下,這件錦袍顯得色彩斑斕,女性穿在身上,迎風而立,宛若天上的仙子降臨人間,這是西漢貴族婦女流行的華麗時裝。
花紋的線條印製流暢,顏色有朱紅色、粉白色、墨黑色、銀灰色、冷灰色和暖灰色等多種鮮艷靚麗的色彩,層次分明。
這件西漢黃紗地印花敷彩絲錦袍的製作工藝極佳,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時代最早的印花和敷彩相結合的絲織物。
作者:施泳峰 編輯:丁富宏
春秋戰國時期的花鳥畫圖像(2)——先秦時期帛畫中的花鳥畫圖像
從「諸子百家」的春秋時代開始,我國的繪畫已經漸漸的從工藝美術中脫離了出來。由於我國絲綢發展的歷史悠久,所以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帛畫和帛書,我國目前保存最早最完整畫作為戰國時期的兩幅帛畫和一幅帛書。它...
《國家寶藏》沒看過癮?辛追墓T形帛畫全圖解密看這裡
近日,央視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熱播。《國家寶藏》中,9家重量級博物館選出27件珍貴館藏,邀請27組明星國寶守護人,為觀眾詳細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對不起,長沙,我竟然不知道你還有這樣一張文化名片!
銅鐃是個什麼東西?有沒有人像我這樣還根本不知道的,這樣的瑰寶不知道實在是可惜了!但其實呢,所謂銅鐃,就是一種樂器!百度的解釋就是古代樂器。一說應名「鉦」。青銅製。體小而短闊,有短柄中空,插入木柄...
湖南省博物館的十一件館藏國寶
央視《國家寶藏》前晚開播後獲得不少好評。湖南省博物館的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畫、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三件國寶也將在後續節目中與觀眾見面。在節目中擔任001號講解員的張國立告訴記者,一定要去新開館...
帛畫之珍寶,馬王堆一號墓彩繪帛畫
馬王堆一號墓彩繪帛畫,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的馬王堆漢墓,是墓中眾多隨葬品之一。這件彩繪帛畫描繪著「引魂升天」的主題,不論從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1972年出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