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璇璣圖密碼》其歷史的文化詩學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史記》之評價,寥寥數語,既說明其史學研究價值,又高度認可其文學價值,可謂字字精金,不可更替。
由魯迅先生的評價很容易聯想到「新歷史主義」的因子,這種新的批評傾向最早出現在美國,大約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很快為人們所接受,並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大顯身手。
格林布拉特和海登·懷特就是其代表。
這種文學批評其區別於形式主義所注重「文本」的情況下,重標「歷史」的維度,它消解了文學—歷史的二元對立,強調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塑造的關係,更偏重其歷史的文化性闡釋。
《璇璣圖密碼》其歷史的文化性闡釋,正是其「文化詩學」價值的獨特存在。
大唐的歷史是後人津津樂道的,大國的印記是其一,其輝煌的文化軟實力,在我看來更是不可小覷的,千年之後不仰仗文化,我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元素與因子,不知諸君以為何如?
唐詩是中華文學寶庫中一顆閃耀的明珠,唐代又被人稱之為詩的時代詩之國度,深刻影響了後世乃至世界許多國家的文明演變和文化發展,時至今日,研究、發掘唐詩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唐詩作為輝煌的大唐帝國的文化符號,其包孕的創造精神、兼容並包氣度,歷經千年,彌久欲新,足以銷魂,足以傲視輝煌之燦爛的人類文明。
由《蘭亭序密碼》的離合詩,到《璇璣圖密碼》之迴文詩,由前秦將軍竇滔和妻子蘇惠的故事,再到女皇武則天親子做序的《織錦回文記》,以至於梁元帝、李白、黃庭堅、朱淑真、關漢卿、李汝珍等名人舉不勝舉,可謂燦若星辰,傳之者甚多,根據其事跡改變的作品更是燦若何漢,解讀《璇璣圖》的迴文詩,據統計可組詩7958首,令人不能不感嘆、不好奇、不研究……
此不稱之為「文化詩學」現象,還有什麼更恰當的詞語來表達之?!
在這裡,《璇璣圖密碼》其傳統的「歷史」觀念不再是「文學」得以出現的精確而客觀的背景和前提,其「文學」也不再是傳統「歷史」概念的簡單衍生品,而是雙向互動的結果,或者是說「歷史」和「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的共謀。
「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出人意料的融合在一起,好像我們遇到的雙胞胎、多胞胎一樣,讓我們倍加感嘆文學、歷史的精彩與奇妙,也許是一種藝術的默契。
《璇璣圖密碼》承繼《蘭亭序密碼》的基本歷史事實,透過歷史的重重迷霧,在對懸疑的破解中,層層引入「唐詩」這個文化概念,剝離出「文本」這個核心,完成對歷史事件的文學塑造,彰顯其「文化詩學」之意義與價值。
唐詩對我們民族國家文化發展、文明進程的影響也是深刻全面的。
研究者各具心得,學習者自有體悟,闡釋者滔滔不絕,此正是唐詩作為文化現象影響世人,乃至成為全民族「聖經」的訣竅之一,無論大人小孩,唐詩是中國人必修的一門功課,色彩斑斕搖曳生姿的一面,讓歷史照進現實,正是唐詩唐文化的真實寫照。
區別於一些學者宏闊的歷史研究方法,探討唐代文化與重大政治事件的關係、政治興變對唐文化的影響,《璇璣圖密碼》從歷史細節入手,以璇璣圖為中心,從文化心理著眼,以民間視角,對唐詩、唐文化,乃至唐代社會風情做出獨特的解讀。
文化學視角,以文化視角演繹歷史,以詩學解讀政治,見微知著,窺一斑知全豹,正是《璇璣圖密碼》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有一個更大膽的揣測與想法,「大唐懸疑錄」是一部文化的謎底,謎面是歷史,輝煌的5000年中華文明史,這種文化遺產該如何繼承,似乎我們從唐隱的系列懸疑中看到了端倪,洞見了未來……
作家唐隱攜新作《大唐懸疑錄4》亮相上海書城
7月29日下午一點,上海書城舉辦《大唐懸疑錄》新書籤售會,作家唐隱攜最新力作《大唐懸疑錄4:大明宮密碼》登台亮相,吸引了眾多熱愛文化和懸疑的讀者。活動現場人氣高漲,簽售會還未開始就已爆滿。「加座...
做有特色有價值的古典文學研究
作者:張麗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文化和傳統是決定一個社會價值觀、...
《蘭亭序》外的倫理考究
唐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12——評《大唐懸疑錄:蘭亭序密碼》「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如此名句,相信很多人...
《大唐懸疑錄》作者唐隱獲「2016亞馬遜中國年度新銳作家獎」
近日,「摯愛閱讀」2016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在北京舉行。作家唐隱憑藉文化懸疑小說《大唐懸疑錄》榮獲「2016亞馬遜中國年度新銳作家獎」,並成為亞馬遜中國首批「摯愛閱讀」大使。此次發布會是亞馬...
認知詩學與跨學科文學理解研究
摘要:對文學文本的理解在文學研究中一直受到關注,而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等學科的進展又為文本的理解賦予了新的含義。與認知科學相關聯的認知詩學關注文本如何被理解以及語義如何產生,其廣泛的跨學科性...
歷史懸疑小說「雜語化」創作的價值意義
曾記得,看到一些文章論及魯迅先生的小說創作,在涉及人物塑造時,他本人曾提到過「雜糅」之筆 張家的眼睛、李家的鼻子,或者家是河西的移植到河東等等而已,有研究者進一步提煉上升概括其寫法為「古今雜糅」...
邢建昌:從知識學模式看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
作者:邢建昌文學理論知識生產是一種具有人文意義的知識生產。基於文學的、基於哲學或美學的、基於相關學科的、基於跨學科的,是文學理論知識生產的幾種主要路徑。這幾種路徑相互交織或交替,構置了文學理論知...
堅守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
中國古代學術有「經世致用」的傳統,文學研究自然也不例外。錢穆曾經對乾嘉以來的訓詁、考據進行深入反思,他極力反對那種「永遠是一些竹頭木屑之收藏,永遠無一間半架真建築」的「搜集資料」法。姚永朴針對...
文化細讀:北美學界明清傳奇研究的新模式
隨著新歷史主義的文化詩學(cultural poetics)的興起,以及文學研究領域內的跨學科、跨文化轉向,20世紀末以來北美學界對中國古典戲曲文學的研究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我們曾在《英語學界...
《中國文學批評》季刊 2016年 第3期
王安憶研究專輯編者按:王安憶是當代文學中的重要作家,她的重要性,既在於她在不同時期所寫的小說作品,在某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還在於她的筆耕不輟的文學寫作,具有從新時期到新世紀綿延不斷的貫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