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事——豐縣喪葬風俗全景記錄(第三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鍵詞:破孝 

老人去世後,直系親屬要立即換穿孝褂子,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本地俗稱「撕孝帽子」。

死者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頭戴口袋式束頂孝帽,用白繩系住,帽側用線釘著一撮棉花,男左女右,俗稱「棉花羽」,意思是堵耳眼,不聞他事,專心守喪;腦後垂有約1.5米的孝布,俗稱「孝襪子」;身穿孝袍子,即掩襟白色大褂,長及膝下;腰束孝繩,左側有一茼繩吊著拖到地上,謂之「攔腰繩」,俗稱「搭拉繩」;腳穿孝鞋,即穿全白素鞋或用白布把腳包起來,用苘繩在腳腕處系住。

男性晚輩:孫子輩的戴白孝帽子,重孫輩的在帽角上再釘兩塊紅布條,玄孫輩的帽角紅綠布條都釘;女性晚輩則統一用一塊白布包頭,俗謂「孝手巾」。

死者親侄兒的孝褂子釘藍色帶子,死者親外孫的孝褂子釘黃色帶子,死者親孫子的孝褂子釘紅色帶子。

關鍵詞:守靈

自老人去世後,孝子在靈床東面守靈,長子居首位,其餘依次;兒媳、女兒在靈床西邊,長兒媳居首位,其餘依次,女兒再次;侄兒、孫子輩的要在靈棚下跪棚。

守喪期間,須日夜守護,不得離開老人的遺體;須雙膝跪地,地上鋪些許麥草,不得坐板凳,只能席地坐臥;孝子不沐浴、不洗臉、洗腳,不更換衣服,連吃飯都不能泡湯,傳說是免得死者在黃泉路上要趟水。

孝子(包括孝女、孝媳)和參與喪事的男性本家晚輩每人要手執鮮柳樹枝砍的孝棍(哀杖),孝棍也稱哭喪棒,就是黑白無常手中拿的那個。

孝子的比眾人的大許多,一般如手臂粗細,眾人的一般大拇指粗細,三四十公分長。

拄孝棍的寓意是喪屬悲痛難以承受,藉此支撐身體。

在孝棍身上沿逆時針方向斜纏裹著指魂紙,在死者下葬後孝棍都排插在墳頭前面。

關鍵詞:報喪(送信)

具體事宜商定後,要安排專人分四路向親友送信或報喪,即向親友報柬,報喪者到別人家不能進門。

送信或報柬範圍大小由事主定,主要是通知親友何時入殮或火化,何時舉行祭祀大典和埋葬。

埋葬,邊里俗稱發喪,邊外有寄埋和出殯兩種形式。

一般兩位老人死亡一個,喪事辦得簡單一些,放的時間短一些,稱之為寄埋;如果兩位老人都已死亡,要大操大辦,最低要停放一周以上,稱之為出殯。

送信按寄埋或出殯不同形式以及親戚遠近分為送信(口頭傳達)、發柬兩種形式,發柬一般為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大多在出殯時使用。

柬,就是訃告,有嚴格的書寫形式,與一般通知不同。

舊時報喪的帖子較講究,封面上註明「××先生台啟」、「輓聯幔幛,概不領用」 等字樣,二、三頁書寫正文(即訃告上的內容),第四頁寫一個「訃」字。

死者如是母親,孝子應首先到外祖父母家報喪,其治喪事宜須由外祖父、舅舅或舅家表兄弟認可後,才能辦理,並向其他親友報喪。

若死者為青壯年女子,其夫必須親自去岳父家報喪,此俗稱為「跪門」。

關鍵詞:奔喪

奔喪,凡死者臨終時,未能守護送終的女兒、兒媳、孫女或者比較親近的女晚輩得到報喪的凶信後,要立刻來奔喪弔唁,奔喪臨近村子時需且哭且步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稱「哭道」。

也有說奔喪是為死者招魂引路的,據說人死後魂飛無依,只得在周圍附近飄蕩,甚至會迷失方向,此時有人啼哭,能喚醒飛魂,隨從哭聲直撲靈堂,歸守屍身。

關鍵詞:成殮

一般在死者死亡後的第二天下午晚飯前入殮,俗稱「成殮」,未婚年輕死者和夭亡者一般當天成殮。

死者成殮前,要通知親友觀殮,如果死者為男性,重點是請姥娘家人觀殮;如果死者是女性,則要請娘家人觀殮,此程序不可或缺。

入殮時,先用衩子象徵性地在棺底漏點草木灰,草木灰又稱為『青龍』,此舉有辟邪之意;再覆上一層白紙蓋住;將一根苘條在棺底拆妝成數股作搖錢樹狀,並在苘與苘的交叉處墊九枚銅錢(或用七枚銅錢擺成北斗七星狀),曰「墊背錢」,放頭下一枚、兩肩下各一枚、腰下一枚、兩胯下各一枚、臀下一枚、兩腳下各一枚。

大殮中的鋪與蓋一律稱「衾單」,不能叫「被子」,因為「被」與「背」同音,俗話說「背興」就是不幸。

鋪的時候同時念三遍鋪材歌:「頭頂金,腳蹬銀,子孫後代出貴人。

」講究的最後一層是鋪白蓋黃,謂之鋪金蓋銀,認為這樣死者到陰間就有福可享了。

長子捧著死者頭部,俗稱「捧頭」,實際上是架住肩部,近親提千金帶(亡人衾褥下的白布帶)和墊褥四角,在棺材兩頭分置「元寶枕」,供死者擱頭和腳。

屍體入棺,按規矩是先入腳,後入頭,表示立進,而非躺著進去。

應將手腳理順、頭扶正、眼皮瞑合,整理好衣服,請觀殮的客人觀殮,主要是看安放得是否妥帖。

在大家無異議後,取出死者口中的硬幣(噙口錢)放在頭部一側。

接下來的開光儀式,由亡人長子進行。

用碗盛凈水,以新棉球蘸水擦試死者眼目,好讓亡人瞑目,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死者下世才不會瞎眼。

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並念念有詞:「凈凈眼,眼觀六路;凈凈耳,耳聽八方;凈凈口,越吃越有。

」或者念凈面歌:「澆花澆根,留子留孫,吃三分,留三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開光詞:「開眼光,看四方;開耳光,聽八方;開鼻光,聞花香;開口光,吃牛羊;開心光,亮堂堂;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天堂。

」說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再用白紙糊一個紙鑼,孝子放在死者臉上晃一下,隨即用手捅穿。

擦完的棉球孝子要扔在背後,不得回頭看,擦拭完後把碗倒扣在棺前的地上,死者生前用過的一雙筷子擺在碗上呈八字狀,出喪的時候由大老執用刀背劈斷,先劈筷子後劈碗,意味著給死者帶到陰間去使用。

屍體放好後,要將死者常用的東西或喜歡的物品放入棺內,作為殉葬物,金銀財寶也包括在內,意思是亡人忙碌了一輩子,不能空著手走。

此時,在場的親屬要往棺內探視,與死者做最後的訣別。

開光的時候孝子也不能哭,怕淚水滴到屍身上,引起走屍、殭屍。

關鍵詞:釘棺

釘棺又稱「鉚釘」、「煞扣」、「合棺」,即將棺蓋蓋上。

①安葬前,停厝在堂,棺蓋不能合縫,以備親人一睹遺容,最後與死者遺體告別;②也有的因親人遠離家鄉,待等遠方親人回來一睹遺容;③有些死因不明者,開始也不封棺,等驗屍或問題處理後,再行合棺。

安排就緒,方可蓋棺,俗叫「合龍口」,將七個七寸鐵釘按照前(左)三、後(右)四的順序扎到棺材蓋上,俗語說:「寧隔千里遠,不隔一層板。

」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開。

釘「主釘」時,男喪由重孝子親叔或叔兄弟等至親來執斧楔「壽釘」,女喪要請重孝子舅舅或舅家表兄弟來楔。

此時舅舅可藉此來訓斥那些不孝順的兒孫、子媳們,同時提一些難題,孝子必須應允,否則不予楔釘。

這時,只有請族中有威望者出面說情,孝子磕頭謝罪,舅舅才答應楔釘。

釘棺歌:「孝子靈前跪,莫要動哭聲。

舉起魯班爺,亡人來躲釘。

」辭靈釘棺時,親屬們要哭喊著親人的名或稱呼,叫他(她)躲釘。

施行火化以後,一般是在死者死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在火化之前行開光凈面禮,然後由親人把屍體抬上靈車去火化場火化,火化後骨灰裝入骨灰盒,另外,再買一個石頭小棺材,把骨灰盒放入石棺中,火化回家後再舉行大殮儀式,等待安葬。

關鍵詞:弔唁

弔紙是老人去世後至發喪當天前,親朋弔唁的一種形式,出嫁的女兒、重孝子的姥娘家、姑娘家等直系親屬必須在接信後立即前去弔紙,其間鄰居、親朋好友等也可前來弔紙,此時弔紙不行大禮。

關鍵詞:祭品

親友接到訃聞(窮人叫「報喪」,派人到親友家口頭通知某月某日燒紙弔喪)後,即準備弔喪奠禮,弔喪者關係好、血緣近者一般用三鮮供(豬頭、鯉魚、公雞)、糖人供、水果供或五雞供;親友關係疏遠的僅辦四事祭盞(鞭炮、草紙、蠟燭、糖盞)、三事祭盞(少蠟燭)、四包白糖或只送一塊鉑(大德寶,小德寶或粗鉑)而已,到期前往弔唁。

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為,豬肉居中,雞與魚置於兩旁。

祭祀所供的魚其頭、尾及鱗鰓不可去除,完整的魚表示全心全意。

五雞供就是五隻雞,講究牌面的用五隻大雄公雞,一般的用五隻蛋雞。

水果供需準備葡萄、蘋果等五種水果,又叫「五果供」,水果要用帶皮整個的,不可以用色澤差的、個頭過小的和諧音寓意讀起來不吉利的。

糖人貢作品從題材上主要分為仙人、古代建築、祭品、生活用具四大類,受古代豐縣道教思想影響嚴重,天師張道陵就是豐縣人,說起來正一天師道的祖根就是豐縣呢。

主要作品有:「老壽星」、「天官」、「八仙」、「牌坊」、「盤龍柱」、「寶塔」、「壽桃」、「石榴」、「三鮮」(豬、公雞、鯉魚)、「香爐」、「蠟燭」、「酒壺」、「酒杯」等,根據組合又分成32件套、24件套、6大件等。

關鍵詞:燒紙

豐縣喪祭燒的紙有兩種:一種是叫「燒紙」,即六七寸左右的方塊粗紙,燒前用陽間正在流通的真硬幣或紙幣在紙上拓一下,俗叫「打紙」,示意過版成「錢」,俗以為紙不用錢幣拓,在陰間就不能當「錢」用;另一種叫「陰票」,過去是木版拓印的鈔票狀的「紙錢」,上有「天地銀行」字樣,面額仟、萬、億圓不等。

燒這兩種紙,都是為了給死者送「錢」。

關鍵詞:祭奠

祭奠又分為棚祭和路祭。

棚祭:棚祭男以死者姥娘家人為主,女以死者娘家人為主。

在這兩家行大禮之前,弔孝者距喪家不遠處應止步,待孝子、鼓樂前來接引供品,是為「懇供」,孝子由兩人攙扶在來者前叩首,然後退步磕頭引供,直至喪棚。

擺好貢品後待大老執吆喚:「請×××莊×府貴客燒紙!」鳴炮奏樂,男性弔孝者按長幼輩依序進入靈棚,有幾個不同的班輩,便排成幾個橫排。

橫排中,年歲大者在右,小者居左,不得混亂,由一位主祭人在前帶領,行叩拜禮(有八拜禮、十六拜禮、二十四拜禮等)。

路祭就十分簡化,等長子摔碎牢盆後,此時進行「路祭」,仍用舊禮並配以哀樂,一般都行三跪九叩,先由長子帶全家家祭,再由有血緣關係和關係好的親友分別行禮。

作者簡介

王書法,字愍齋,號嗜花齋主人、愍齋主人,生於1996年2月,大學在讀,中共預備黨員。

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中人。

自幼喜愛民風民俗、讀書文史和遊覽懷古,個人的詩作文章與經歷照片現已分別集結成冊題為《愍齋詩集》、《愍齋羽士青春錄》。

來源:豐縣人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運河沿岸的殯葬習俗

舊時德州實行土葬,禮俗相當繁雜,重於婚嫁之禮。倒頭。俗稱咽氣。病人垂危之際,為他梳頭、洗臉、穿好壽衣,抬到靈床上,靈床搭在正房堂屋的明間。壽衣一般里外單棉三至五套,有的多達十三套,女的戴鳳冠或首...

河南喪葬都有什麼講究?

眼下便是清明,是一個祭祀的大日子,人們多去掃墓,或者回鄉去祖墳燒紙,告慰祖先。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時節也是踏青郊遊的日子,三五成群,沐浴春風。自從周代開始,便有在清明這一天祭祀祖先的傳統,這一傳...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百事孝為先,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注重禮節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禮儀的誕生以來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分為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

駐馬店習俗之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老人之喪歷來為頭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親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親友報喪。鄰里親友攜祭品前往弔唁。主家設席招待。舊時喪葬習俗甚為複雜,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喪事簡辦,送祭品改為送花圈,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