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屍、報喪、入殮、開弔這些農村喪事民俗 你見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停屍

人剛一咽氣,趕緊「橫過來」,就是讓死者與炕沿方向一致,趁屍體沒僵趕緊穿壽衣(俗稱裝裹)。

有的習俗是人將要咽氣則穿壽衣。

傳說死後穿壽衣等於赤身裸體赴陰曹。

裝裹好以後,用床排子將屍體停在過堂屋的東北角,有的習慣是停在水道口所在的方位,面向上、頭沖房子袱頭方向,並在灶門點上一盞長明燈,因為陰間黑暗,需要照路。

同時擺上祭品,然後打來「無根水」(就是用白線繩拴上酒壺到井裡汲一壺水,提上來後不許沾地)為死者洗洗眼睛,叫做「開眼光」,一般都是長媳來做。

開完眼光,蓋上蒙臉布,蒙臉布就是扯一塊白布用香火在眼睛和鼻子的對應部位燒幾個眼兒,讓死者「出氣」和「看路」。

最後,用一根扁擔,一頭衝著死者頭的方向,一頭搭在前門檻上,由死者的長子(或承喪人)順扁擔而上,兩腳踩著下門檻,兩手倒扳上門檻,面向外為死者「叫道」:「爸(或媽),三股道從當間(中間)走!」連叫三聲,親人們才開始大哭起來。

報喪

報喪,即通過某種形式告知相關人員,報家有人亡故。

報喪,一是通過門口掛「前數」,報喪於街坊鄰里;一是送喪帖,報於親戚朋友。

送倒頭紙時村裡幾個執事(俗稱勞忙的)便開始操持喪事。

執事們有一個主管,叫「大勞忙的」,吩咐設帳房,由帳房先生寫喪帖。

「前數」是用白紙剪成,每條斷三段且相連。

死者年齡加兩歲(所謂天增一歲,地增一歲)是多少,就用多少條三段相連的白紙條扎在一起,成寶塔形,掛在大門口東側(取東為大之意),有的習慣是男左女右。

「前數」亦稱「陽前數」、「生前數」,意為人活多大生有定數,俗話說「閻王造定三更死,誰能留人到五更?」紙條分三段意表前世、此生、來世,「三生有幸」之「三生」即取此意。

死者為男性,「前數」下端剪成尖狀,女性則剪成燕尾。

喪帖是送到死者的親友家(喪帖的書寫格式見第五章),通知親友入殮、弔唁、出殯時間。

送喪帖的人俗稱「送信兒的」,「送信兒的」一般不進受帖家的大門,免得將「晦氣」帶給人家。

辦喪事還有的在大門、二門貼輓聯。

在親友們弔唁到來之前,本村的村民都要來弔唁,然後到帳房上禮。

上過禮,由「大勞忙的」留下「打墓的」、「做飯的」、「打雜的」,其他人就回去了。

奠儀

奠儀,即用於祭奠的禮品。

辦喪事均設奠儀簿,也叫喪禮簿,俗稱「來往帳」,是用來記錄上禮者姓名及喪禮數目的。

一方面可以看出哪個親戚朋友上了多少錢的禮,送了什麼祭品、挽幛,從中可以看出親戚的遠近、朋友的厚薄。

原來,本村的街坊鄰居是不上禮的,後來有的村民家道貧寒,辦喪事困難,有的就主動幫襯一把,作為禮尚往來,別人有事也要幫別人,那時候叫「窮幫窮」。

為了使後人了解並記住「人情」,這些錢也作為「禮」上到喪禮簿上,成了習慣後,不論是否貧困,凡有喪事,村民之間有來往的就都互相上禮了。

凡上禮者都由帳房給一份「孝」,即一塊孝布、孝帽、包頭(布)、或黑紗以示「去去邪」、「免免災」,免得帶給別人「晦氣」。

另一種幫助喪家的形式是「助喪」,即非上禮性質,又出資資助喪家。

一是五服內家族不上禮,可以出資助喪。

二是已上禮者另出資幫助喪家。

上禮屬平等的往來,助喪是依據經濟條件和關係特事特辦,有的是對承喪者兄弟幾人其中一人助喪。

親戚們上禮和村民不同,給的「孝」也不同。

親戚上禮除了一些錢,出嫁的女兒、女婿還出「供果」,有的送「三牲祭品」,還有鋪棺材的棉花;有送「紙紮」的,有送「喇叭」的(指負責開銷鼓樂隊的報酬)。

這些都記在喪禮簿上,存留以後往來參考。

入殮

村民們都弔唁過了,親友們差不多都趕到弔唁了,開始作入殮的準備。

鋪材。

先將棺材裡面用白紙糊一遍,然後在棺材底灑一層草木灰,草木灰上鋪一層穀草,上邊再鋪上棉花,棉花上是一層白紙,紙上邊壓兩行銅錢,一行六枚(入殮前每隔一揀出一枚),表示為老人帶上「壓箱底」的錢,以備陰間去花用;揀出的則是死者留給子孫的「福錢」。

出殃。

執事的向院子裡高喊:「出殃了。

」院子裡的所有人都閃到兩邊,不對著門口,免得被「殃」打了,怕「殃」打後生病的。

由孝子(有的村由勞忙的辦理)用扁擔插到死者腰下,撬動三下,撬動前先在屍體上蓋一條口袋,孝子邊撬邊念:「爸(媽),出殃了。

」然後抓起口袋,出門口,不回頭,倒背著將口袋扔到房上去,眾親友將死者抬到棺材裡。

蓋棺。

棺材下邊放兩條長凳,但都是倒著放,棺材上空搭著罩棚,死者被抬出堂屋時,也要有人在上空扯起個布棚,意思是不見太陽。

將死者安放好後,蓋上棺蓋,但不釘棺釘,以備晚來的親友弔唁,也預備遠處晚到的親人瞻仰遺容。

釘棺。

親人們都已到齊,最後瞻仰一下遺容,但不許哭,免得淚水灑在死者身上。

然後釘棺楔(xie些),此時孝子們(死者親人,原來在過堂屋守靈者)跪在棺材後邊(死者腳下)。

當釘前左楔時,「勞忙的」(也有孝子負責的)喊:「頭往右躲。

」後邊跪著的就邊哭邊念叨:「××,頭往右躲。

」釘前右楔時就喊「頭往左躲」,釘後左楔則喊:「腳往右躲。

」釘後右楔時喊:「腳往左躲。

」總之,是親人們禱念著告訴死者,躲開釘下去的棺楔,不要被棺楔傷著。

釘完棺楔再起靈,就是把墊在棺材下的長凳正過來,將棺材放在上邊,再將供品擺在棺材(靈)前,準備開弔。

開弔

普通人家開弔和富戶開弔不同,有簡有繁,一般人家是直接到靈(棺材)前弔唁,而富戶因親朋太多,就在前院設一「虛靈」,親友一般就在「虛靈」前弔唁,至親在「虛靈」前弔唁完畢還要到後邊「參靈」,弔唁時,親人們始終跪在靈後低頭,不能大聲哭。

點主。

「虛靈」,就是用紙紮的牌樓,兩邊掛著挽幛,供桌上擺著祭品,祭品後是死者神主。

「神主」就是死者的牌位,在這裡代替死者接受弔唁,以後,有家廟的送進家廟,沒有家廟的放在家裡供上,也要按時燒香祭祀。

寫「神主」牌有一定程序。

富戶要請當地的「官老爺」「點主」。

神主牌的「主」故意少寫一點,只寫一個「王」字,由孝子雙手端著托盤,盤上放著用紅布蓋著的缺少一點的神主牌,全體孝子(婦)暫時脫掉孝服、孝帽,摘下白色挽幛,因為「點主」是喪事裡的「喜事」,負責點主的「官老爺」或紳士,用一支新毛筆蘸白芨和(huò)硃砂(後由中藥白芨演繹為白雞血),在「王」上點上一點而成「主」。

點完後背手將毛筆一扔,這時全院的人都來搶這支筆,誰搶到筆象徵誰有福:學生搶到意味著要高中,商人搶到意味著要發財……點完主,點主官被請到客堂吃茶飲酒自有重謝,孝子將神主牌供在「虛靈」上,全體陪靈者重新穿上孝服,掛上挽幛,準備開弔。

誦讀祭文。

開弔前,親友及孝子、孝婦都候在靈前,由總執事誦讀祭文。

祭文是一種哀悼性的文字(即現在的「悼詞」),祭文(寫法見後文)中主要追記死者生平並稱頌死者,但是偏重於對死者的追悼哀痛,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使前來弔唁者及陪靈者都沉浸在悲痛氣氛中。

弔唁。

親友們雖已在停靈或入殮後弔唁過了,還必須開弔時行既是悼念又是告別的禮節。

弔唁開始,「大勞忙的」根據弔唁者與死者的親疏關係,依次高聲呼喚:「有某地某先生上前,請奠。

」弔唁者上前拈香,施禮,退下。

施禮的形式因關係的親疏輩份的不同略有差異。

普通人家,親友們低頭向前,哭著拈香,跪拜,然後退出。

凡是姑爺(女婿、妹夫等)只跪拜不哭。

富戶則大禮參拜,如三拜九叩的「九拜禮」等,這就是俗語說的「請客(qiě邑且)燒紙」。

燒紙。

客人、親友燒紙是送給死者去陰間的「路費」、「安家費」,親人們燒紙是對死去長輩的孝心,不但開弔燒紙,從一開始燒「倒頭紙」、「五道廟」送紙到送行、出殯,整個過程都要燒紙。

紙,就是紙錢,又稱冥錢。

活著的人認為死去的人到了另一個世界,是需要錢的,過「奈何橋」、上「望鄉台」、見「五殿閻羅」、要通過「牛頭馬面」,都要花錢,「有錢能使鬼推磨」,花些錢免得受罪,能不下地獄,早早托生。

這樣的開弔只是一般人家及富戶。

還有更富的人家,場面就更闊氣了。

據說,西高莊開弔席棚搭滿全村,村東西兩頭是牌樓和吹鼓手的台子,席棚內兩邊陳列著紙紮的金山、銀庫、車、馬、童兒,做工考究,可與實物媲美。

凡來弔孝者有人接過坐騎、車輛,隨著響起長號,通知主宅,主宅里是「頭道雲牌、二道鼓」,知會裡邊來弔唁的了,然後響起笙管笛簫「十二音樂」,弔唁過「虛靈」,孝子過來謝孝。

然後由執事領到客室待茶,並發給標誌,標誌是藍、黃、白三色小花,開飯時按花色的檔次分別入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之報喪

報喪儀式停柩一段時間之後,諸事準備就緒,就要選日子報喪。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報喪儀式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道消息的親...

當大事——豐縣喪葬風俗全景記錄(第三章)

老人去世後,直系親屬要立即換穿孝褂子,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本地俗稱「撕孝帽子」。死者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頭戴口袋式束頂孝帽,用白繩系住,帽側用線釘著一撮棉花,男左女右,...

重慶農村傳統喪葬習俗

我國的葬俗文化從發展至今,經過不斷的歷史演變和變革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完備的習俗禮儀。除了部分少數民族的喪俗千奇百怪以外,我國的傳統葬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重慶農村地區那些...

運河沿岸的殯葬習俗

舊時德州實行土葬,禮俗相當繁雜,重於婚嫁之禮。倒頭。俗稱咽氣。病人垂危之際,為他梳頭、洗臉、穿好壽衣,抬到靈床上,靈床搭在正房堂屋的明間。壽衣一般里外單棉三至五套,有的多達十三套,女的戴鳳冠或首...

淺談池州喪葬習俗

在池州民間對死人的禮節尤其認真。但喪葬之禮,繁瑣至極。這裡介紹的一些習俗,有不少封建迷信的影響,我們要批判地吸收其中尊敬老人、寄託哀思、教導後人等有益的內容。一、喪前準備 只要家中有老人,都要及...

拉祜族習俗 拉祜族是怎樣安葬逝者的

人死後停屍於正屋右側的火塘旁,頭朝里腳朝外,靈前供米飯一碗、筷一雙、熟雞一隻。婦女在旁哭泣守靈,並由1個領哭者領唱輓歌,讚頌死者一生的功德。停屍1日或數日,到選定的吉日良辰出殯,並鳴槍告知親友前...

駐馬店習俗之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老人之喪歷來為頭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親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親友報喪。鄰里親友攜祭品前往弔唁。主家設席招待。舊時喪葬習俗甚為複雜,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喪事簡辦,送祭品改為送花圈,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