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興隆窪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

興隆窪文化

奈曼,是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核心區域,眾多的文化遺址,銘刻著奈曼的文脈。

奈曼這片土地處於廣義上的紅山文化圈之內,不言而喻,文化之根深植於此。

在中華文明起源的過程中,以西遼河流域為中心的遼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奈曼旗處於遼河流域腹地,經歷了「興隆窪文化 (前6200年–前5400年)--- 趙寶溝文化 (前5400年–前4500年) ---紅山文化(前4700年–前2900年) ---富河文化(前3500 年–前 3000 年) ---小河沿文化(前2900–前2500年) ---夏家店下層文化(前2000–前1500年) ---夏家店上層文化(前1000–前300年)」傳承演進,逐步走向現代文明。

「三普」發現,奈曼旗境內有興隆窪文化遺10處,紅山文化遺址25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100多處,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至少10處。

這些歷史遺存,較為系統的記錄了奈曼的古老文化脈落。

早在距今8000年前這裡就有了原始村落。

原始村落已有明確的規劃,房屋布局排列整齊,井然有序,周圍有人工壕溝以防野獸侵襲和利於排水,是這個氏族營地的界限,也是一種防禦設施。

居住區中心有大房址和廣場,為氏族的公共活動場所。

夾砂灰陶

遺址出土的深筒直腹罐和缽為其典型器物的夾砂陶器,證明先民已掌握了夾砂陶器的燒制並廣泛應用;出土的細石器農耕工具,此時已出現了早期農耕文明;出土的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表明已掌握了玉器的拋光、鑽孔等技術,也標誌著社會大分工的形成,使我國使用琢磨真玉器的年代追述到了8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為紅山文化玉器群找到了直接源頭。

而人豬並穴埋葬表明,當時的祭祖活動與祭祀獵物的活動已經結合在一起,而且興隆窪先民們對豬靈的祭祀具有圖騰崇拜的意義。

同一時期查海遺址大型龍形堆石,陶罐上的龍紋的出現,不僅讓我們見到了較早的龍的形象,也說明這裡的先民創造了龍崇拜觀念。

文字/侯顯峰

本文編輯/唐曉寶

點擊下面條目閱讀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蜚聲中外的紅山文化

人類的文明是在不同的時空中多個源頭匯聚起的長河。我們今天的社會愈是向前發展,人們不僅愈是關心自己向何處走去,更加要關懷著自己從何處走來。在當代人的這種共同的關懷中,國內外人類學者和考古學家們不約...

野外探尋古遺址,也能發現五千年前的玉器!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紅山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紅山文化 距今6000—5000年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

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紅山,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

東方文明的新曙光

紅山文明是坐落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我國已知呈現早的文明。首要散布在熱河區域(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紅山文明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

赤峰這個旗敢叫「老大」,真不白叫,太牛了!

「我聞奧區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或許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但卻並不知乾隆皇帝所描繪的神秘之地便是景色絢麗、歷史悠久的赤峰市敖漢旗。敖漢在蒙語中是「第一個兒子、老大」的意思。八千多年來,「老大...

紅山文化了解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