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遼金前歷史沿襲及相關故事拾零(一) ‖文/劉中秀‖通遼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奈曼旗,是一個歷史垂青的地方。

歲月長河,積澱了至少一萬年的人類文化和古老文明。

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人曾留下了無數神秘的歷史足跡……

現轉載【鍾靈毓秀1959的博客】,與作者一起去探究奈曼的歷史。

………………

奈曼遼金前歷史沿襲及相關故事拾零(一)

編:劉中秀

不知從何時起,突然想要獲知奈曼遼金前的文化歷史,查閱了許多奈曼文史資料,一無所獲。

於是開始翻找周邊地區史志,乃至遼史、宋史、四庫全書……收穫頗多。

奈曼與赤峰、朝陽、阜新山脈相連,水系同源,人文歷史同根,屬同一歷史文化圈。

不知何故,奈曼人對自己所棲息土地上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文字記載不多,尤其是古文化遺址,以奈曼某地命名的一個沒有。

就拿山水相連的赤峰來講,有距今10000年前的翁牛特旗頭分地舊石器時代上窯遺址、有距今8000年新石器時代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遺址和「興隆窪文化」、興隆溝遺址和8000年旱作農耕文化,有距今7200—6800年敖漢旗高家窩鋪鄉的趙寶溝遺址和「趙寶溝文化」、有距今5000—6000年的赤峰紅山後遺址和「紅山文化」、有距今約4300年的赤峰市夏家店遺址和「夏家店下層文化」、有距今約2300—3000年的「夏家店上層文化」,以及「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契丹文化」等等。

有許多遺址就在赤峰與奈曼的邊界處,為什麼奈曼只有內蒙古共享的蒙元文化而沒有以奈曼某地命名的「××文化」呢?或許是古人不越雷池半步,從沒進入過奈曼「領地」;或許是赤峰與奈曼的邊界有長江、秦嶺一樣能隔斷古文化交流的壁壘;或許是奈曼史前遺蹟遍布,人們已習以為常,不以為然;或許是地域文化重點和文化理念有所差異;或許是奈曼人不願把更多更久遠的文化歷史史實寫出來,留下遍布的遺址遺蹟,讓想知其所以然者無案可稽,憑自己頭腦和智慧去探討、去尋求、去體味這種古文化之魅力。

吾欲知史,不得不借赤峰、朝陽、阜新等地文化歷史研究之成果這一工具,竭力撬開奈曼歷史文化之鐵卷,秉燭搜尋,苦苦探索,去發現,去領悟,去獲知,去體味……

奈曼文化歷史悠悠萬載,有神秘,有神奇,有興盛,有蕭條,有慘敗,有輝煌……下面,就把我所發現的、讀懂的、值得商榷的一些支離破碎的奈曼文化史片段,呈獻給奈曼歷史文化愛好者,拋磚引玉,以求明示。

序幕

奈曼旗,是一個歷史垂青的地方。

歲月長河,積澱了至少一萬年的人類文化和古老文明。

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人曾留下了無數神秘的歷史足跡。

史前北京人向這裡拓展,夏商周山戎先民在這裡棲衍,春秋戰國東胡在這裡稱霸,秦漢三國兩晉鮮卑烏桓在這裡爭鋒,十六國南北朝契丹庫莫奚在這裡結盟,隋唐五代契丹在這裡龍興,大遼耶律阿保機在這裡建立北方第一個封建王朝,金元明後乃蠻十六位蒙王在這裡封郡,一首美麗的諾恩吉雅民歌在這裡唱響世界。

這裡,天藍地闊,歷史久遠。

有商周時期五間房古堡,有戰國時期古長城燕長城,有秦漢時期古城烽燧,有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城郭契丹龍庭龍化州,有延續五千年千古祭祀聖山老道山,有距北京最近的浩瀚沙漠,有與西部胡楊齊名的怪柳,有現存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是長壽神石中華麥飯石的原產地,是科爾沁版畫的故鄉……

第一幕:史前文化

距今約一萬年前。

早在八千至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就在奈曼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活動的遺蹟,形成了至少一萬年的人類文化積澱,揭開了這一地區人類歷史的序幕。

從考古上看,在奈曼境內出土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在南部山區分布較多,遺物與遼西大小凌河流域同期文化遺址遺物相同,和距奈曼境 130公里的遼寧省朝陽鴿子洞遺址、土城子西4公里興隆窪遺址的文化遺物相近,與北京猿人為主體的文化內涵有著相繼承的關係,是北京人向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證據。

這些也與新石器時代早期到夏商時期當地氏族部落後裔山戎早期的遺蹟相近,特別是五間房古堡及周邊遺址,老道山及周邊遺址。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奈曼西南距奈曼境130公里的遼寧省朝陽大凌河流域發現距今5—7萬年的鴿子洞人類居住遺址,遺址的文化遺物與以北京猿人為主體的文化內涵有相繼承的關係,說明鴿子洞是北京人向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一支。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奈曼西北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130公里的翁牛特旗頭分地發現了距今約一萬年舊石器時代的上窯遺址。

這些人類遺址的發現,將遼西和蒙東南地區人類文明史推到一萬年前。

此外,在東北地區,屬距今1—5萬年以上的重要遺址還有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瀋陽農業大學後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和黑龍江哈爾濱閻家崗遺址等。

奈曼四周均有一萬年以上人類遺址,特別是奈曼南部與鴿子洞遺址、上窯遺址同屬燕山余脈,同屬大凌河上游及老哈河流域,相信古人不會繞過奈曼棲息它地,只是至今未發現重要證據而已。

距今約八千年。

在奈曼旗土城子五間房和義隆永鎮大營子村西大營子村曾發現距今約7300年—8000年新石器時代的興隆窪文化遺址,遺址和大量石器、陶片、陶器等遺物,顯示了先人的智慧和技藝,古老文化的魅力。

考古工作者曾於1983年在距奈曼旗土城子政府所在地不足4公里的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東南的興隆窪遺址發現一處距今8000年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被命名為「興隆窪文化」。

該文化類型的發現,將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向前推近了三千餘年。

奈曼旗南部土城子、青龍山、白音昌等地也有多處屬於興隆窪文化系統的遺址。

興隆窪文化表明:早在八千年前,這裡就有了人類原始村落。

這些聚落遺址及其經濟形態,表明八千年前奈曼地區和赤峰、朝陽、阜新一樣,已處在中國遠古社會由氏族階段向國家進化的轉折點,社會組織、防衛設施、意識形態、宗教禮儀也正在按著國家的要求孕育、發生。

距今約七千年。

在趙寶溝文化發現的十年之前,即1974—1975年,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朱鳳瀚先生,曾兩次對奈曼旗大沁他拉鎮周邊的西湖漁場、福盛泉、烏根包冷、舍塘、南嘎什土等地進行考古調查,在這裡發現了許多不同於興隆窪文化和紅山文化的遺物,由於這些遺物與大量的紅山文化遺物混雜在一起,加之當地對其未高度重視,所以在對其文化性質的解釋時,定性為「大沁他拉新石器時代遺存應屬於紅山文化系統」,未單獨命名。

這些遺物恰恰與十年後發現並命名的趙寶溝文化屬同類遺物,就這樣,「大沁他拉文化」在歷史史冊上與我們擦肩而過。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敖漢旗高家窩鋪鄉的趙寶溝村趙寶溝遺址(距奈曼旗土城子界約50公里)的祭祀神壇上,發現了大量距今約7200年—6800年的陶尊,特別是一件精工製作的陶尊上刻畫了豬龍、鹿龍和鳳鳥圖案,3個神靈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塑造了史前龍鳳呈祥的超現實境界,考古界稱之為「中國第一神圖和最早的透視畫」,在意識形態和繪畫藝術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將其命名為趙寶溝文化。

趙寶溝文化處於興隆窪文化和紅山文化之間,與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前後銜接,其原型形成於興隆窪文化中晚期。

距今約六千年。

奈曼旗是紅山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這一文化類型遺址遍布奈曼全境,如:老道山祭壇遺址、義隆永柳樹底遺址、治安鎮滿得圖遺址,固日班花、章古台、朝古台、圖勒恩塔拉、巴嘎波日和、奈林、浩特、葦蓮蘇、平安地等地遺址……,說明這一時期在奈曼這片土地上的先民部落聚集,生產先進,經濟富庶,生活安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赤峰紅山後遺址被發掘,1954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紅山文化是距今一個五、六千年間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

其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

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

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距今約四千年。

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在奈曼分布很廣,集中分布在老哈河、孟可河、教來河、大凌河(牤牛河)和柳河上游地區,當時的居民點分布相當稠密,聚落的分布幾乎超過現代居民點的密度,這個部族的經濟形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過著定居的生活,但原始農業經濟尚不十分發達,遷徙仍較頻繁。

如:新鎮長里溝腦屯北城地遺址、新鎮上石碑村遺址、新鎮扣根遺址以及青龍山鎮莫家灣子、牤牛河北岸、土城子杏樹園子遺址等等。

夏家店下層文化,是1959年在內蒙古赤峰市夏家店發現並命名的,是中國北方早期青銅時代先民遺存,距今約4300年。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時代與夏商王朝大體相當,分布區域如果按水系劃分包括西遼河流域、大凌河流域、灤河流域、海河北部;按地形劃分包括遼西丘陵、熱河山地、壩上高原、太行山區北部和京津平原的一部分。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的近河台地上或坡地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蜚聲中外的紅山文化

人類的文明是在不同的時空中多個源頭匯聚起的長河。我們今天的社會愈是向前發展,人們不僅愈是關心自己向何處走去,更加要關懷著自己從何處走來。在當代人的這種共同的關懷中,國內外人類學者和考古學家們不約...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興隆窪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興隆窪文化奈曼,是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核心區...

灤河流域石雕人像亮相第五屆中國灤河文化節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施疑、孫愫)9月14日,在第五屆中國灤河文化節暨「走進灤縣、攜手發展」招商洽談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考古專家謝飛發布了灤河流域石雕人像考古發掘成果。據悉,灤河...

赤峰這個旗敢叫「老大」,真不白叫,太牛了!

「我聞奧區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或許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但卻並不知乾隆皇帝所描繪的神秘之地便是景色絢麗、歷史悠久的赤峰市敖漢旗。敖漢在蒙語中是「第一個兒子、老大」的意思。八千多年來,「老大...

野外探尋古遺址,也能發現五千年前的玉器!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

紅山文化早期,八千年興隆窪文化詳細介紹

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經濟形態除農耕外兼狩獵、採集。興隆窪遺址是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時代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總面積3.5萬平方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