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肢葬、肢解葬、二次葬···壯族地區古代喪葬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廣西壯族地區的古墓葬主要發現於桂南左江、邕江、鬱江流域的貝丘遺址和桂林、柳州等地的洞穴遺址,以及右江上游、紅水河流域的台地、山坡遺址中。

廣西壯族地區發現古墓葬年代有上萬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南方族群特色。

在古墓葬中,吸引人的除了墓穴、葬具、隨葬器物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埋葬方式,從數量上來說就是:屈肢葬為主、肢解葬為輔、二次葬/仰身直肢葬為點綴。

頂螄山屈肢葬

屈肢葬

古代墓葬中死者下肢或四肢呈彎曲狀的一種葬式。

有臥式、蹲式、側身、仰身和俯身之分。

廣西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墓葬絕大多數是屈肢葬。

屈肢葬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節省地方或人工,因為屍體屈肢所占的墓坑較小;

2、屈肢符合人體休息或睡眠的自然狀態;

3、屈肢姿勢像胎兒在母親體內的樣子,象徵著人死後又回到了他們所出生的地方去;

4、用繩索將屍體捆綁起來以阻止死者靈魂走出,危害人間。

頂螄山肢解葬

肢解葬

或許是最殘忍的一種葬式。


古代墓葬中先將死者肢解後再進行埋葬的一種葬式。

主要發現於南寧市及附近地區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中,其中以頂螄山遺址數量最多。

肢解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只是攔腰肢解,有的是四肢及頸部肢解。

在頂螄山遺址中,就發現一具典型的肢解葬人類化石:將屍體從頸、腰部、上肢的肩、肘和下肢的髖、膝關節處進行肢解,然後將頭顱塞進胸腔內,盆骨倒扣,四肢散置於墓內各處。

學術界對這種葬式迄今還沒有合理的解釋。

二次葬

或是流傳最久的葬式,至2009年左右,在廣西武鳴縣城廂鎮聯興村還流行著二次葬的習俗。

二次葬指人死後入土而葬,等到屍體腐化乾淨後,掘墓取出骨骸再行擇地安葬的一種葬式。

又稱為拾骨葬。

1973年在桂林甑皮岩遺址發現的二次葬,是中國發現最早的二次葬。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嶺南二次葬起源於廣西,向東傳至廣東的封開鄔騷嶺、佛山河宕、曲江石峽等地;向西及西北傳至雲南、貴州。

二次葬的起因與死者的特殊身份或是非正常死亡有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寧三岸灰窯田貝丘遺址正式發掘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佘鴻雁)依江畔而居,捕魚打獵,喜歡吃螺,懂得製作陶器……正在發掘中的南寧市灰窯田貝丘遺址,展現了6000多年前邕江岸邊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南寧三岸灰田窯遺址自今年2月底開始...

毛家坪遺址中的「屈肢葬」之謎

毛家坪遺址屬於早期秦文化遺址,是「秦文化的發源地」,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遺址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級台地上,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麵積約60萬平方米。1947年,裴...

新石器時代的重慶物件,原來這個樣!

大溪文化是廣泛分布於兩湖地區、重慶東部的一種遠古原始文化,處於距今約6800-53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重慶地區目前發現的大溪文化遺址有4處,其中巫山縣大溪遺址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是最早發現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