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術考古視角審視藝術寫作模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莫奈 皮卡西綠蔭大道 1873-1874年 原標題:從美術考古學視角審視藝術史的寫作模式
近年來,隨著人文學科研究的整體化,學科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日益頻繁,來自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及文化研究等領域的介入,使得藝術史研究範圍、材料種類、研究方法空前擴大與多樣化,各種理論和方法以跨學科的方式對藝術史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這些人文學科中與藝術史具有密切關係的美術考古學,成為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話題。
這個問題可以從溫克爾曼撰寫的《古代藝術史》中找到發端和軌跡,他在編寫藝術發展史過程中強調了考古發掘資料的重要性。
溫克爾曼把藝術史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發展過程,將其置於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的背景中,從整體上考察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演變,為藝術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敘述模式。
時過境遷,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
著名美術史家騰固以西方考古學治史的方法來整理中國美術發展史,運用類型學對器物形制進行比較,增加了美術史的研究層次。
同時,他還將風格學引進來,以作品風格發展為藝術參照研究美術史,發展了唐代的繪畫風格。
宿白在《中國石窟寺藝術》中,以考古類型學為基礎,結合圖像學、風格學方法,從作品本身的視覺語言和結構的角度出發,對佛教造像、石窟壁畫等視覺藝術作品進行風格斷代的分析研究。
美術考古學研究不能簡單看作對遺留物品的調查與發掘,重要的是通過美術考古的重新審視: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對象的文化意義;用審美的眼光,發現對象蘊含美的因子;以歷史的視角,闡釋對象的歷史敘事模式。
伴隨考古新資料的發現與獲取,以及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湧現,美術考古學不僅為藝術史研究提供鑑定依據和研究方法,同時也彌補了藝術史研究對象的不足。
從美術考古學角度來看,藝術史研究應強調以藝術實物、史料為現實基礎,以歷史邏輯為縱軸,以藝術作品風格演變為依據的撰史風格。
即使在雜亂無章的當代藝術面前,也能夠對紛繁複雜的資料進行有序地整理、綜合、鑑別與建構。
同時,對於當前藝術史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主觀主義傾向來說,側重於以考古實物為基礎,進行實證主義解讀與歷史邏輯分析的美術考古學,對其又何嘗不是一個有利的補充呢?兩者的結合、互補,將為藝術史的撰寫奠定更為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隨著各學科之間的交融和互動更加深入,藝術史研究可以有意識地運用跨學科的、豐富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合理的吸收與借鑑相關學科的發展成果為其所用。
通過上述分析,希望能為當下藝術史的撰寫帶來一些啟迪與教益。
從神話學角度探源中華文明
光明網08-30 00:45顯示圖片●歷史:《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作者:葉舒憲定價:138元評分:8.5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自20世紀末國家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以來,21世紀初國...
郭倆:上古國家與文明研究中年代學方法的反思
本文原載於《南方文物》2016年4期,感謝本文作者郭立新、郭靜雲授權刊發。本次編髮時省略了注釋和參考文獻。若有參考或引用,務請註明。 【摘要】在當前上古及三代考古編年和歷史復原研究中,往往將經漢...
巫鴻:世界美術史如何走出西方邏輯?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我們目前面對的最主要問題,不再是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東西關係」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最近的十幾、二十年中已經得到不斷的解決。而是更廣義...
全球景觀下如何重寫中國美術史
■ 專訪知名藝術史學者、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巫鴻最近,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在復旦大學以「全球景觀下的中國古代美術」為題帶來四場講座,對中國古代美術的重要特點進行反思。《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本期除...
美術史教學應從藝術本體出發
■本報記者鍾華大學美術史教學不僅在藝術專業院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近年來各大普通高校對通識教育的重視,美術史教學也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得到了開展。然而同時,美術理論與藝術創作的關係如何?美術史教...
許宏、鄭岩對談:巫鴻是如何開啟中國美術史寫作的
4月29日晚,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迎來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許宏教授和中央美術學院的鄭岩教授,他們圍繞著名美術史家巫鴻的中國美術史寫作進行了一場對談。兩位嘉賓從與巫鴻先生的結識開始談起,探討了巫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