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學角度探源中華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08-30 00:45顯示圖片

●歷史:《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作者:葉舒憲

定價:138元

評分:8.5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自20世紀末國家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以來,21世紀初國家又啟動後續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國家工程的形式,集中了以考古學爲主的多學科專家共同攻關。

參與的學科包括考古學,歷史學,天文學,古動物學,科技史等10多個,但恰恰缺少比較神話學的參與。

比較神話學基於現實需要,參照國際學界比較神話學與文明起源研究交叉和互動的豐碩成果及跨學科經驗,也依託文學人類學一派在中國發展的三十年經驗,提出比較神話學視野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一方面給國家「十一五」期間最重要的學術項目提供特殊專業視角,另一方面也爲中國神話學研究做出轉型與創新示範,並系統規劃與國際前沿對接的神話學資料庫建設,在研究實踐中探索和檢驗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與人文學新方法——四重證據法(1.傳世文獻、2.出土文獻、3.民族志和口傳文化,4.出土實物及圖像)。

文明起源研究關注新石器時代向早期國家的演進,這正是理性和科學建立權威之前的神話思維時代。

所以對神話傳說、神話敘事、神話思維、神話表象、神話儀式的綜合研究,能夠以其特有的透視角度,給考古發掘的實物、現場,先民生活與信仰的遺蹟等,提供文化觀念上的解釋線索,和比較文化的理論分析模型。

本書嘗試建立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範式,希望調動人文學資源參與學術攻堅,對文明探源工程原有的考古學範式提供補充和支持,調解考古實證與神話歷史的人文闡釋之間的長期對立。

具體途徑是參照文化人類學,走出學科本位立場束縛,建立一套新的文化史觀和研究範式:從大傳統視角突破文字限制的傳統史觀,依據考古新發現,找出前漢字時代的神聖符號物——玉禮器,以多學科知識整合的四重證據法,梳理神聖符號物的歷史傳承演變和編年敘事鏈,求證古史傳說時代的疑難問題,提出重建中國神話歷史的長遠目標。

本書理論創新體現在兩個關鍵詞:「大、小傳統」和「神話歷史」。

研究視角、旨趣的創新:首倡玉器時代和玉石之路研究的國際大視野,解析和歸納世界五大文明發生期的玉石神話與信仰的共性。

讀家:秦靜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比較神話學在中國》出版 探源中華文明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汪永基)日前在中國社科院召開的「比較神話學在中國」學術研討發布會上,跨學科研究領域的50余位學者針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最新出版的《比較神話學在中國》一書進行學術評估...

石峁遺址的發現與中華文明探源的進路

內容摘要:以石峁遺址的發掘與石峁玉器研究為契機, 2013年 6月,中國玉石之路與玉兵文化研討會在陝西省榆林市召開。本文就該會議的核心議題進行再思考,試圖從石峁遺址的發現出發,結合對玉石之路、玉...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 王思北 馮 源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

勾勒五千年前的文明圖景

勾勒五千年前的文明圖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巡覽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王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全稱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綜合研究」(

圖說中華文明發生史

內容摘要:本書以「大傳統」與「小傳統」為理論支撐,將比較神話學視角引入文明探源研究,發揮多學科的多角度整合優勢,結合考古發掘實物—現場—先民生活與信仰的遺址之研究,提供比較文化的理論分析模型,在...

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

作者:鄒雅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曹兵武:關於當前中國考古學的幾個熱點問題

近些年中國考古學熱點迭出,這裡所涉及的熱點,可能更多屬於個人興趣所在。而對於這幾個事關重大的相關問題,在此也不可能進行全面討論,僅就個人感受的關鍵之處發表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新考古學在中國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