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龍山文化中時代最早的重要城址——郝家台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郝家台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項目和研究課題之一,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歷史和考古研究價值。
郝家台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東石槽趙村東北的台地上,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河南龍山文化中時代最早的重要城址。
遺址內西南部發現有城堡遺蹟,大面積成排房基,並有木板地面遺痕。
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蹟以及城牆基和外圍防禦溝。
出土有陶、石、骨、蚌器數千件。
郝家台遺址是一處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遺存,遺址年代距今約4700—4100年。
郝家台遺址文化特徵明顯,它代表了分布在嵩山以東淮河水系的沙河、穎河流域的龍山文化類型,遺址面積大,文化堆積厚。
出土文物主要以陶器為主,陶器主要是灰陶,黑陶次之,有少量蛋殼黑陶和紅陶。
紋飾以 籃紋為主,其次是繩紋、方格紋。
陶色、紋飾、器形也因其時代早晚而變化。
在 龍山文化遺存中,發現有多組房基,為長方形排房。
墓葬發掘較多,成人為長方豎穴土坑墓,無葬具,也多無隨葬品,以仰身直肢葬為主。
幼兒為瓮棺,以鼎、罐為葬具,用盆和碗扣合。
遺蹟中最重要的是一座
龍山文化中期城址。
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近3.3萬平方米。
現存有城牆。
城內發現為數不少的房基、窯穴、瓮棺葬等。
郝家台龍山文化城址的年代經測定,距今4600年左右。
它的發現,標誌著古老的氏族社會的結束,文明時代的開始,對研究我國古代國家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
重慶漢東城遺址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
新華社重慶2月23日電(記者 張琴)重慶漢東城遺址近日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漢東城遺址位於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6社,地處長江左岸二級階地,核心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首次發掘面...
回望2016中國考古
入冬,一場洋洋洒洒的大雪,給石峁遺址蓋了一層灰白的冬衣,使這個原本就很有氣勢的石頭上的王國更顯宏闊。石峁自2011年橫空出世後,一直是考古界關注的焦點,2016年,因為瓮城、內外城牆以及牆體上的...
禮出東方 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
山東章丘——中國考古的搖籃,是中國學者在中國東方發現並最早進行考古發掘和探索的區域之一。著名的龍山文化,就是以20世紀20年代原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遺址得名而聲聞海內,其歷史脈絡可追溯到距今400...
名勝古蹟 三門峽廟底溝遺址
廟底溝遺址廟底溝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三門峽陝州古城南,總面積24萬平方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早期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內涵分為二期。一期(下層)為仰韶文化遺存,命名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考古發掘者解讀章丘焦家遺址考古發掘細節
6月10日,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省文物局在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考古工地舉辦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活動。焦家遺址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芬介紹了遺...
南水北調文物保護打開中華文明天然「地書」
新華網鄭州10月29日電(記者桂娟)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丹江口庫區和受水區地下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的相繼完成,從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的重要發現不斷出現,一部綿延不絕記...
河南焦作 商周時期的府城遺址
府城遺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10公里,東西走向長約280米,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一處集二里頭文化、商代二里崗期、白家莊期及西周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的早商文化遺存為府城遺址的重要內容,主...
孫周勇:石峁遺址,一座影響深遠的史前最大城址
前段時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布會上,提到了幾個重要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遺址,其中就有石峁遺址。石峁遺址,對於...
歷時五年,連續八次,日照堯王城遺址考古發掘將逐步揭開神秘面紗
魯東南地區在大汶口文化至龍山文化階段曾經非常發達,迄今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有莒縣陵陽河遺址、五蓮丹土遺址,日照的兩城鎮遺址和堯王城遺址,其中堯王城遺址是該地區的典型代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文化 名詞解釋 2
★★★紅陶: 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 900 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 ,黃河流域距今 8000 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 5000 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 ,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