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保護與傳承視野下的魯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保護與傳承視野下的魯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山東曲阜市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向國內外學者展示近年來曲阜魯國故城考古勘探發掘的重要成果,通過學術交流促進魯文化的深入研究。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共同召開此次會議,會議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120餘人。

魯故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韓輝館員對魯故城2011年到2016 年的考古勘探發掘工作進行了重點匯報,確定全城最高處的周公廟宮殿建築群基址區域為魯故城宮城,始建於春秋晚期,延續至漢代,魏晉廢棄。

全面揭露發掘周公廟廟北區東周大型夯土基址F8和西城門,在南城牆、北城牆解剖三條探溝;另外發掘外城南東門,揭露東周墓葬、壕溝、夯土台基等。

魯故城外城北東門發掘正在進行中。

2011年以來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基本搞清楚外城城牆、壕溝的範圍,發現宮城並廓清其歷時性變化和重要文化堆積,促進魯故城的年代、空間格局研究;通過科學發掘、多學科合作研究,取得重要學術成果,推進魯國、魯文化的研究,也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魯文化的發現、魯國史的研究

魯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是此次會議的重點。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劉延常研究員從典型遺址、墓葬資料和青銅器材料綜合分析,對魯文化特徵進行歸納,並就文化因素分析、魯國發展演變、周邊古國、考古資料與文獻的結合等方面對魯文化進行深入解讀。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朱鳳瀚教授,依據新發現的魯國有銘青銅器對周初魯國的歷史脈源和魯都地望提出自己的見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馬俊才研究員通過對魯國故城的布局演變和晉都新田故城所體現新田模式比較研究,探討形成不同模式的時代背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蔡寧博士通過考察魯故城內部商周不同族群的居葬形態,認為魯故城在西周時期存在較為明顯的商周二系共存情況。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錢益匯教授,通過對各時期魯文化聚落特徵分析並探討魯文化的發展壯大過程及其文化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曹斌副教授認為魯國的始封地可能在兗州—曲阜地區,在西周后期魯國疆域開始擴展。

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陳東教授則對魯國始封之地、國都遷徙的情況和魯公墓地之所在三個問題進行探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徐義華教授通過夏商周三代分封制的比較,分析周公制禮作樂的深刻內涵,對齊魯兩國禮樂制度進行比較研究。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燕生東教授認為姬姓封國的目的是為王朝守衛邊域,防備東夷和淮夷族群,山東地區姬姓封國中魯國無疑是最重要的。

魯鄰周邊及各古國研究

山東大學王青教授對2015 年度在邾國故城遺址的發掘收穫進行介紹,探討東周時期魯南地區的文化面貌,展望下一步工作計劃。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劉艷菲對鄒城邾國故城遺址新出土陶量進行介紹,認為齊國量制可能也適用於包括邾、魯。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郝導華副研究館員介紹了昌樂都北遺址考古發掘的新收穫。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郎劍鋒講師對高青狄城遺址2015年度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穫進行介紹。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宋江寧研究員比較了周原和豐鎬遺址的內涵和性質,認為周原遺址比豐鎬遺址內涵更豐富,為周王朝之經濟中心。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岳連建研究員,對上世紀豐鎬遺址考古工作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並介紹近年來考古勘探和發掘取得的新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付仲楊研究員詳細介紹近5 年來豐京遺址的考古工作及成果,利用RTK 測圖、ARC?GIS 製圖和三維建模等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豐京遺址考古信息地理系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員,探討豐鎬考古八十餘年考古的工作理念變化,即從文獻指導下的「證經補史」到以古代文化遺存為本位的考古學發掘與研究,到目前重視聚落布局探索、多學科研究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為工作目標的轉變過程。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琨璋研究員,結合考古材料和文獻記載,對文獻中記載的晉國都城進行考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溫泉研究員對鄭文化進行探討,分析其文化面貌和發展軌跡。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呂勁松副研究員,對近年來洛陽地區兩周都城考古新發現和研究予以介紹。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惠夕平副教授根據近年來河南滎陽官莊城址的考古發現,認為城郭並立的雙城制布局,向前推進到西周晚至春秋時期。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林留根所長介紹了東周時期梁王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認為梁王城遺址就是春秋中晚期徐國都城所在。

徐州博物館原豐研究員介紹近年來徐州地區周代考古工作,並分析徐海地區周文化的文化面貌。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飛,介紹安徽東部地區近幾年周代考古的新發現,並從探討魯文化對安徽東部地區周代文化的影響。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聞磊介紹2011至2015 年楚都紀南城宮城區的考古工作收穫,對重要的遺蹟現象進行解釋。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從金文、文獻出發,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大遺址與國家遺址公園建設

曲阜市文物局孔毅主任就魯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情況作簡要介紹。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劉慶余介紹了目前魯故城發展和運營中的狀況。

曲阜孔子研究院孔祥林研究館員,對曲阜多年來建設和發展的經驗與不足進行總結。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長就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成功案例進行分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梁法偉對河南省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發展現狀進行介紹,提出更新觀念、學科加強和日常運營可持續性探究等一系列建議。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永軍對考古工作在大遺址保護中的作用進行探討,並全面介紹了金上京遺址的勘探、發掘、保護與展示工作。

孔子、儒學及傳統文化等方面研究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張勄研究員,對儒家文化追本溯源,認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和「禮」發端於龍山文化。

曲阜孔子研究院楊朝明院長,對魯文化與周文化、魯文化與齊文化的關係進行分析,還討論「鄒魯文化」的概念問題。

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呂世忠研究員通過對魯文化研究的回顧和現狀總結,建議成立魯文化研究院,以便更好地研究魯文化。

濟寧學院文化傳播系周新芳提出了魯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漢武帝時期對儒學的獨尊,使魯文化從區域文化向全國推進。

會議閉幕式上,北京大學李伯謙教授以「適應形勢發展,做好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題做總結髮言,首先對魯故城考古工作和遺址公園建設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對全國是有示範意義;其次指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要立足於考古,要有考古人員全程參與,提出建設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的可行性;建議考古遺址公園在展示歷史進程的同時,應該加入考古工作進程的展示,可以邊發掘邊展示;最後對年輕考古工作者給予褒獎和鼓勵,對魯故城和山東考古的發展提出殷切期望。

(作者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田野考古布局「十三五」新藍圖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2016年田野考古工作座談會,各考古隊隊長、項目負責人、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依次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及「十三五」期間的田野考古規劃。會議...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宣漢舉辦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齊澤垚 楊陽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齊澤垚 楊陽)中國四川有巴山蜀水之稱,古代巴文明是四川地區區域...

放眼「大北庭」 拓寬北庭研究

近日,考古人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忙碌著,北庭古城考古工作站正在草創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向記者介紹,即將展開的發掘和研究以北庭故城城牆的形制等為重點,希望能夠為今後...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展公眾考古活動

內容摘要:□記者高曉雷報導本報曲阜訊在第十個國家「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曲阜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魯國故城考古隊聯合舉辦公眾考古活動,營造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社會氛...

新疆吉木薩爾成立北庭學研究院

助力北庭故城遺址研究與保護光明日報新疆吉木薩爾6月23日電(記者雷曉斐、王瑟)22日,世界文化遺產北庭故城保護傳承與展示利用研討會暨北庭學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新疆吉木薩爾縣舉行。據悉,北庭學研究院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