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故城現狀堪憂 專家:建遺址公園或需幾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家在驗收魯國故城南東門考古發掘現場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之後,他就封其弟周公旦為魯侯,其封地即為魯國。

作為魯國都城的曲阜,其城市防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兩千多年前的魯國都城的防禦工程有多堅固?考古工作人員通過發掘讓我們能夠初探其真相。

70年代即全面勘測直到去年才開挖

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就已經對曲阜魯國故城進行了系統性的勘測。

當時的勘測結果顯示,魯國故城約呈長方形,南北寬2.7公里、東西長3.2公里,四面城牆都有城門,共計十一個。

由於魯國故城保存著豐富的文物古蹟,目前已確定了多達36處的重點保護區。

如此重要的文物保護區域,卻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勘查和發掘。

據史料記載,魯國故城從西周到漢代不斷興建修葺,直到宋代才逐漸毀廢。

在興建兩千年、沉寂一千年之後,去年九月,魯國故城的南東門開始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

目前,南東門的考古發掘工作已暫告一段落,並通過了相關部門的驗收。

闕台基超過1500平方米城牆修築多次厚逾四十米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魯國故城,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項目。

而從去年九月份開始的魯國故城南東門考古發掘工作正是圍繞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而開展的。

而此次一直持續到今年七月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兩片東周時期夯土台基,基本上可以斷定為城門的闕台基址。

「從目前我們發掘的情況來看,闕台的夯土台基底部東西寬30多米,南北長五十多米。

而城牆的高度在八米左右,闕的高度不會低於城牆。

兩個闕台之間的城門據推斷也有六米左右的寬度。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魯故城南東門遺址考古隊領隊高明奎說。

從發掘的情況來看,高明奎說,闕台台基從春秋時的東西寬十多米,最後擴建成為戰國時的東西寬30多米。

而根據此次考古發掘對魯國故城南城牆東段西端牆體的解剖,考古人員還原了這段城牆建造及使用過程。

高明奎告訴記者,這段牆體建造使用經過了四大階段,他說:「第一階段時城牆牆體非常小,建築是從北側開始建,牆體只有七八米寬,兩米左右高,這時大約處於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到春秋中期時,人們開始從之前城牆的南坡上開始用木棍一層層夯土,加寬城牆;第三階段,依然向南、平著一層層夯土打起來,把牆體加高到五米左右、寬至30多米,這時大約就到了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第四階段,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增築,發生在戰國中晚期,城牆最終增築到了高約八米、寬約四十米。

文物發掘現狀堪憂遺址公園建成或要幾十年

記者了解到,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的現場位於曲阜城區327國道以南、石鼓橋北200米左右的一處4000平方米的空地。

而這塊空地則是由曲阜文物部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徵用保護下來的。

但從現在來看,這4000平方米中僅發掘出的城門遺址就有1000多平方米,而發掘出來的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魯國故城的城門區域位於城牆以南、包括兩個闕台,如果全部發掘估計要超過10000平方米。

」高明奎說。

如果真有那麼大,那麼一個城門區域就超過了一個足球場。

但眼下的實際情況是,這4000平方米的空地中,只發掘了東側闕台台基的北端南北11米長的面積,而西側的闕台台基則只揭示了其東北部的一點。

「剩餘的部分所在地塊全部被周圍的工廠、居民小區所占壓。

」高明奎說。

不僅如此,在考古發掘時,工作人員發現,發掘出土的台基被大量的明清至現代遺蹟所破壞,而闕台中間的門道則已被晚期的排水溝破壞殆盡。

「目前受周邊的客觀條件所限,魯國故城南東門遺址的考古發掘暫告一段落。

」高明奎說,如果要進一步發掘,則對周邊的建築進行拆遷是必不可少的。

採訪時,記者了解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人員進行勘測時,曲阜市區的建築還很少。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上的建築逐漸增多,尤其是現代樓房的建設,對文物古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處理好現代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仍然是當地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曲阜地下到處是古蹟,如果全部發掘展示出來,不會輸於義大利的名勝城市,但地方政府如何保護與開發是個困難的命題。

因此,想要把考古遺址公園完全建設起來,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有專家這樣說。

(記者 竇昊 實習生 楊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永濟蒲州故城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山西永濟蒲州故城遺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確定西城西北部的大型夯土基址為唐代城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專業委員會、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山西2016年隋唐宋金重...

河南鄭韓故城首次發現城門和瓮城

新華社鄭州2月15日電(記者桂娟)考古人員在河南省新鄭市鄭韓故城東城北城門遺址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城門和瓮城,對研究中國早期城市防禦體系具有重大意義。「這是鄭韓故城考古工作開展50多年來,經過科...

考古新發現:古城遺址現場發現城中寺

城四家子城址位於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自治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探明該城址的具體形制和用途,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2013年開始對城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從吉林省文物局了解到,經過兩年...

蒲州故城城牆遺址首次發現

晨報訊 在日前召開的山西2016年隋唐宋金重要考古發現專家會上,蒲州故城遺址與晉陽古城、河津固鎮瓷窯址三大遺址考古成果集體亮相,其中,首次發現的蒲州故城城牆遺址,初步證實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蒲州...

陝西周原遺址考古獲重大收穫

2014年9月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單位聯合組成周原考古隊,對周原遺址啟動了新一輪考古工作。基於對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在以往考古調查勘探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