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章華:考古「成都」 明晰古蜀文明脈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江章華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2日訊(記者 李慧穎 李丹 攝影報導)成都作為國家都城始於古蜀開明王朝時期,自建都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沒有改變過稱謂。

在歷代典籍和古詩詞中,「成都」二字隨處可見,特別是詩仙李白一句「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讓人們對成都耳熟能詳。

如今,成都作為一座「網紅」城市,自帶熱搜體質,其巴蜀文化自然是獨具特色,考古成果也是極其豐富。

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江章華對成都考古的主要收穫作了簡單介紹。

史前聚落考古、秦漢考古,寶墩遺址、雙元村墓地、老官山漢墓遺址、 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這些考古現場的發現為城市考古成果提供了研究基礎。

高山古城遺址發現早於寶墩文化,找到寶墩文化與川西高原馬家窯之前的關係,現在基本證明成都平原最早的人群、文化是來自川西高原的馬家窯。

江章華介紹道:「寶墩古城遺址的發掘時間比較長,現在已經清晰的是,這裡先是修內城,再是修外城。

探明了遺址分若干個居住區,我們選擇了重要的居住區,進行了勘查。

發現防水、防洪工程,這是第一次發現,非常重要。

此外,從天府廣場附近的秦漢遺址中能看出秦漢時期政府辦學等重要信息,漢代遺址出土了一些很重要的遺物和大型的建築基礎,還有唐宋時期的街坊遺址、正科甲巷遺址的發現等,也都為研究成都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礎和考證。

去年,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出土了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

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銅器尤顯異常精美,堪稱一座「地下青銅器寶庫」。

「雙元村春秋戰國船棺墓出土的青銅器幾乎都是錫青銅和錫鉛青銅,非常統一,說明當時的合金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其兵工器已經能夠體現古樹銅器的最高水平。

」江章華表示,成都平原青銅器合金技術的發展變化過程也體現了青銅器從宗教禮儀到注重實用的轉變,這是社會發展的反映,思想和技術的相互促進,推動著古蜀文明的發展。

「我們第一次發現,船棺下面出現了一個腰坑,裡面出現了一套楚式青銅器,我們可以確定楚文化進入四川,不會早於春秋中期,而且外來青銅器在古蜀的政治裡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這是巴蜀地區的特色。

」江章華說。

此外,在蒲江飛虎村船棺葬墓地出土的「成都矛」,是目前發現成都平原最早的有「成都」銘文的器物。

一把沾滿淤泥與雜物的青銅矛,一些「成都造」的文物陸續出土,印證了至少在戰國晚期成都的城市稱謂就已存在,也見證了那時成都製造業的欣欣向榮。

「考古工作為傳承巴蜀文明提供實物素材,這只是一個方面。

通過對考古發掘成果內涵的解讀,明晰古蜀文明的特點及發展脈絡,人們越來越了解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江章華如是說。

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消失的古國之第一章古蜀國(一)

第一章 古蜀國——神話的國度,現實的傳奇據文獻記載,古蜀國最早的先王是蠶叢、柏濩、魚鳧,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鱉靈,或說是蒲澤,其後是開明。這些帝王名號怪異,史料匱乏,正如詩人李白喟嘆道:「蠶叢及...

古蜀華章,探訪實拍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

​​​古蜀華章 2018年7月1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最新大展《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終於徐徐拉開了帷幕,據稱這是很多來自於古蜀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四川,北京作為了古蜀文化大型巡展的第一站。在...

青白江發現先秦墓葬 或揭三星堆之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在先秦時期,以一道秦嶺與中原阻隔的古蜀王國,經歷了魚鳧王朝、開明王朝等時代。那些在時間中湮滅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曾以三星堆為都邑的古蜀...

德陽景點之廣漢三星堆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

古蜀文明從何而來?主要來自川西北成共識

專家學者將對古蜀人入川路線進行實地調查古蜀文明來源 不斷有新發現和新認識據了解,自上世紀中葉開始,探尋古蜀文明來源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相關工作就開始了,而大規模的考古和研究則是從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