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78年到1987年,山西臨汾襄汾縣陶寺,考古隊發掘出墓葬一千座左右,其中體現是大貴族的墓葬有9座之多,出土了包括陶龍盤,陶鼓,玉器,彩繪木器等文物,震驚全球,這裡被稱為陶寺文化或者陶寺遺址,距今大約4700年左右。
這處遺址最大的爭議是:是不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傳說中堯舜禹中堯帝的帝都,而且從對遺址的考察上,包括現有發現與留存文獻資料的對比上,很多專家認為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國家,包括制度等級上,這樣,可能將中國歷史改寫,第一個朝代不在是大禹建立的夏朝,而是這個堯帝建立的朝代。
大家都知道,臨汾一直都是堯都,即傳說中堯帝的故都,那堯帝作為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堯舜古國到底存在不在?都城在哪裡?這些都是迄今為止未解的謎題,也是爭論較多的考古難題。
在這個陶寺遺址出來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件關鍵物證可以證明上面這些謎題,但目前來說,這件關鍵物證也存在爭議性。
那就是陶寺遺址出土的一把朱書扁壺上有二字符號,是陶寺城址為堯都的文字自證。
大家看看是否能認出這兩個字是什麼字?
有人說是「文堯」二字,證明這個確實是堯帝的都城。
如果這兩個文字被證實,那就將中國文字的發現提前了整整1400多年,證明早在甲骨文發現之前1400年,華夏這篇古老的大地上就已經有先人發明了文字。
也有人認為那只是兩個符號,不代表就是文字,更不代表是「文堯」二字,被認為是「文堯」二字,是根據後世的甲骨文還有金文等古老文字來辨識的,但用1000多年後世的不確定的文字來辨認1000多年以前的文字,本身就很荒謬,更別說連型都不是完全一致了。
關於這兩個符號引發的爭議很大。
這有人說是「昜文」,有人說是「文堯」,還有人說是「文邑」(傳說中夏朝的都城)……總之說什麼的都有,你信哪個?
貼個甲骨文的「堯」字看看:
甲骨文的土字:
其實這兩個符號,考古界的專家們目前都還未搞清楚,更別說我沒普通老百姓了。
不管怎麼說,發現遺址是好事,至少證明在距今4700年左右,我們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社會體系,已經有了高度文明,已經有了陶冶技術。
還是有很多正面積極意義的。
不過我相信,文字不會突然憑空出現,就像甲骨文,肯定也是個過程,甲骨文之前是什麼存在樣式,我們不得而知,也沒有相應的證據。
翻開新華字典,我們不認識的字多了去了,學好當下的文字,才不枉文明的傳承。
夏朝如果是傳說特洛伊木馬則肯定是神話
昨天有不少人討論夏朝的問題。一般現在很多人喜歡用西方不少學者的一套論調。夏朝沒有成系統的文字記載,只有甲骨文中的一些片段,同時夏朝沒有大規模的文物出土作為佐證。有西方歷史學家甚至斷言,中國夏朝絕...
河南發現9000年前遺址,一件文物改變世界歷史,專家:不容置疑
一個文明的標誌之一是文字的出現,文明都知道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從三皇五帝一直延續至今,然而世界公認的中國歷史只追溯到最早的商朝,距今大概兩千年的歷史。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暗示:夏朝習慣用的文字載體或許已經不見了
導讀:商朝人雖然有成熟的文字,卻不習慣於刻在更易保存的青銅器上,若不是有喜歡祭祀、占卜的好習慣,我們也不可能看到今天的甲骨文。夏朝文字至今仍未被發現,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件文物暗示,或許是我們至今...
史前中國第一個文字被發現 比甲骨文早七八百年
文字被公認是文明起源的三大標誌之一。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人員5月為當地雜誌撰文,講述「漢字可追溯的最早源頭甲骨文」的故事。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前,該所帶走了約2萬5千片甲...
倉頡造出最早象形字? 李學勤:「倉頡造字」非史實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然長在。……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
厲害了大山西,這個村不僅是「中華第一城」,還是最早的「中國」!
堯是繼皇帝之後華夏族的首領,在堯的治下出現了「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國」(《尚書》)的唐堯盛世。《史記》中說,堯將都城設在平陽(現在的臨汾)。那平陽具體在哪呢?1978年,臨汾市襄...
夏朝是否存在 到底是不是最早的朝代
在教學課本上,夏朝被當作中國第一個王朝,夏商周「三代」一脈相承。司馬遷寫的《史記》,詳細地記載了夏朝世系和夏代興亡的歷史過程。這為中國古代史學家所確信無疑,然而到了近現代,有人對夏朝的存在產生了...
「陶寺遺址是堯帝都城」,該不該這麼快就一錘定音?
2000年9月15日,夏商周斷代工程以發布《夏商周年表》結題,認定夏朝開始的時間約為公元前2070年。這個結論從發布之初就伴隨著爭議。時至今日,仍然沒有確證的夏朝都城遺址,一些如二里頭遺址等被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