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唐際根:20年挖了萬座古墓 憑「土感」挖出商朝古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考古學界,夏商時期的考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段,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關係到中華文明的時段究竟有多長。

54歲的唐際根是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殷墟考古隊隊長。

他在河南安陽殷墟呆了整整21年,挖過1萬多座古墓。

20多年間,帶領著安陽考古隊發現了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從地下挖出了一個完整的商朝來;他一力促成安陽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歷經8年,殷墟在在200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他還一手策劃殷墟博物館的建立。

如今,在殷墟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唐際根轉行到高校,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

近日,唐際根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殷墟考古經歷。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實習生 楊桂芳

唐際根濃眉大眼,皮膚黝黑。

「常年做田野調查,沒有不黑的。

」他從1996年起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從此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殷墟探秘之路。


聽唐際根講殷墟,不知不覺中會被他深深吸引,他會像說書一樣繪聲繪色。

「你知道3000多年前中國人吃什麼?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唐際根的研究結論是:男性身高中值約為1.62米,女性為1.54米。

當時人們壽命都很短。

男性平均死亡年齡約在34歲,女性為30歲。

3000多年的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在竹簡或木片上,而非甲骨文。


唐際根說,長期以來,考古給人的感覺就是挖寶。

其實,這是對考古一種非常偏狹的認識。

在他看來,考古就是今天的人藉助科技穿越回古代,與古代人進行的精神交流。

很多人認為文物就是能拿得走的寶貝,但實際上對於考古人員來講,文物包括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通常遠比可移動重要。

「每件文物都承載著信息,都是寶。

20年間挖了上萬座墓

唐際根的老家是江西萍鄉,他家兄弟姐妹五個。

他的舅舅喜歡收藏古董,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看了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上大學的會後,他就學了考古專業。

唐際根記得,自己挖的第一個墓是1984年自己上大學到曲村-天馬的一個宋墓,那是一個磚石墓。

頂部有個穹頂,這個墓葬保存很好,大家都捨不得把穹頂揭開,就從洞進去。

「當時考古學家李伯謙是我老師,他說,誰第一個下去誰可以喝酒。

有個年輕的小伙子膽子大,他咕嘟下去喝了口酒壯膽,然後就下去了,進到墓裡頭,半天沒出來。

等他出來的時候,(拿著)墓主人的腦袋。

」唐際根說,當時一起考古的有幾名女生,嚇得哇哇大叫,但他一點也不害怕,拿著這個骷髏頭看了好半天。


學考古就是要在田野間風餐露宿,唐際根從小生活在農村,不怕吃苦。

「20多年間我挖的古墓有1萬多座,不過90%都是空墳,被盜過了。

」他挖的墓絕大多數在河南,甚至在廣東也挖過。

他說,商朝都城在安陽,人口最多的時候有10多萬人,所以,挖出幾千座陵墓,一點也不奇怪。

安陽考古隊是全國最早的考古隊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收編了一個盜墓者,這個盜墓者直到2003年才去世,唐際根跟他共事過很多年。

他說,盜墓者土感好。

「我們科班生,打一鏟子下去,把土提上來要摸一下、看一下,甚至聞一聞,才知道有什麼東西,他(盜墓者)說他盜墓的時候,黑燈瞎火,哪裡看得清,就靠手摸,一摸就知道有沒有墓葬。


這麼多年來,唐際根也一直在跟盜墓賊周旋。

「河南這邊盜墓賊很猖狂,很多古墓都有盜洞,都被盜墓賊光顧過,所以,打擊盜墓賊任重而道遠。

」唐際根說,每次他們考古發掘,都要嚴格保密,並且禁止將考古信息外泄,以防招來盜墓賊。

挖出商朝遺址

1999年,唐際根的幾位同事在安陽地下打洞發現一些硬土,繼續下挖,竟然發現了城牆。

2000年,唐際根在以前日本人侵略安陽時修的機場旁邊發掘,挖到了商城保存最好的宮殿遺址。

宮殿遺址旁邊有一條當時日本人為了保護機場掘的溝,唐際根把溝鏟開,居然發現了一塊白陶。

白陶是商代高等級貴族才能擁有的東西。

溝里還有很多夯土建築、柱礎石、有的柱礎石下面還埋著幾名兒童。

為了保險起見,唐際根還將十幾件器物做了碳十四測年(根據碳—14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測試結果正好卡在商代中期。

他大喜過望。


為了確定建築的年代,他把這裡出土的文物進行全面篩沙,鑑定後發現,全部屬於商王朝中期。

唐際根還根據商代貴族每遇大事都要殺人祭祀的特點。

果然,他在這座面積上萬平方米的宮殿台階附近發現40餘處祭祀坑,不僅有殉葬的人骨,還出土有陶器、玉器。

而這些陶器玉器也全都是商王朝中期的。

他將這座都城命名為洹北商城。

說起洹北商城的發現,唐際根把它歸結於他良好的「土感」。

「我喜歡下圍棋,大局觀比較好。

」 但在開挖之前,他心裡還是沒底,一根接一根地抽菸,手下的年輕人問他要不要挖,他一聲令下:「挖!」他相信自己的知識。

「其實當時我的想法跟很多學術權威是唱對台戲的。

如果沒挖出來,我在考古圈估計也混不下去了。

」但這一次,他賭成功了。

唐際根說,以前學術界關於商朝是否存在是存在爭議的,但殷墟不僅使商王朝的存在成為信史,對殷墟的研究也是研究夏王朝的起點。

通過這次考古,唐際根發現,殷墟雖然沒有城牆,但根據王陵和宮殿區的存在及青銅器銘文可以斷定殷墟確是商朝都城。

讓殷墟震驚世界

按理說,一輩子能發掘出一座商城,作為考古學家可以說是運氣夠好,甚至夠吹一輩子了。

但唐際根就是愛折騰,他還不滿足,當時他有了一想法,一定要把殷墟申報成世界文化遺產。

在唐際根看來,當時殷墟保護已經非常艱難,殷墟遺蹟飛面積也越來越萎縮。

「所以我覺得要做個大動作。

如果大家不知道你的重要性,保護更難。

你再大的人脈,你天天不睡覺,也不可能24小時看住那麼大的面積的遺址。


唐際根說,殷墟申遺成功雖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他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2003年底,殷墟申遺進入關鍵階段。

2005年殷墟申遺時,為見證安陽殷墟價值的重要性、完整性,也為了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唐際根向安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將鼎請回安陽展覽。

最終,司母戊大方鼎在闊別56年後「省親故里」,轟動一時。

一邊申遺的同時,他還一邊帶隊建立了殷墟博物館。

這也為後來殷墟申遺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6年促成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最後聯合國教科組織派派人來進行驗收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回答的。

」唐際根說,殷墟申遺成功後,整個考古隊都非常高興,後來還被河南省政府記一等功。

遭遇驚悚和「重口味」場面

考古學家挖墓,究竟怎麼挖?唐際根說,先要確認墓的位置,其次是制定挖的方案。

「每個墓地挖法都不同,有的是墓道不挖,直接從頂往下挖,這種挖法用於墓的穹頂比較完整,可以直接把穹頂打開。

有的是直接挖開墓道,還有的是要從墓道邊上鑽進去。

所以每個墓挖法不一樣,進去以後開挖的方案也不一樣。

唐際根說,不同類型的古墓,開挖的深度也不同。

比如說殷墟中的墓穴,因為商代沒有手工制鐵,土層也不會特別堅硬,最多也就挖十多米深。

但明代的墓穴一般就要挖得很深,一個普通的一個鎮國將軍的墓葬,從地表往下就要挖9米,甚至幾十米,墓穴特別堅硬,有時需要動用電鑽。

剛開始挖墓時,因為窮,連口罩都買不起。

每次下墓,他都不戴口罩,如果是古墓,人的屍骨早就分化了,根本沒有任何味道。

但如果一不小心挖到了年代不算久遠的墓葬,那場面就有些驚悚和「重口味」了。

有一次,唐際根挖墓時挖到一個同時具有商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特徵的墓葬群。

唐際根說,一開始他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商代墓葬群,到了現場之後卻發現現場很臭,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清代墓葬群,屍體還沒有完全分解,有很多刺蝟在墓穴之間打洞,吃腐屍。

當時看到這樣的場景,唐際根噁心得飯都吃不進去。

但等到後來,隨著他挖的墓越來越多,對這樣的場景他早就司空見慣,也不再對這種場面感到噁心了。

「上午剛剛去挖個古墓,拿著骷髏、屍骨,中午用洗手液洗個手,照樣吃飯,絲毫不受影響。

」唐際根說,這麼多年,他就是這麼下來的。

對於對普通人來說有些毛骨悚然的人骨、骨架,對唐際根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上世紀90年代,剛去安陽考古站的時候,由於住宿條件差,有時就在考古現場附近搭個竹棚,用油氈布拉個棚頂就成了幾十名考古人員的住處。

在唐際根的宿舍的床底下、桌子上,經常都放著從地下發掘出來的人頭骨和身體骨架。

有時,一個問題想不明白,他就會拿著一根人骨反覆觀看,在屋內走來走去。

「每次如果有別人過來,我都要把屋子裡面收拾收拾,否則會嚇到別人。

」他笑著說。

為了練膽,唐際根有時經常自己一個人深入到地下十多米,在一個古墓裡面待上幾個小時。

「在裡面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下你都能聽得見,你能聽得進自己的呼吸,甚至靜得都能聽到自己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聲音。

」這時,唐際根閉目凝思,想像著幾千年前古人在這裡勞作、生活的情形。

「這時,如果有半點聲音你都會被嚇個半死。

」他說,

說起剛開始考古時自己吃過的苦頭,他感慨萬千。

「如今,通過新技術,考古學者已經可以從人骨中解開越來越多的謎題。


從未遇到墓穴機關

有一次,在挖墓的前一天,他有些心神不寧,感覺到說這要出點什麼事,然後他就把考古隊的幾個隊員叫過來,給他們開了個會,交代他們要注意安全。

「我說我預感不好,感覺要出事。

結果第二天果然出事了,一個考古隊員從9米多的高處直接摔倒墓底下,摔得七竅流血,當時都有些骨折了。

我們趕緊把他送到醫院去,好在休息了一個多月,他又慢慢好了。

否則,我這個考古隊長估計都要被『罷官』了。

唐際根說,挖開墓穴到地底下真正面臨的危險並不是小說中所說的機關,「我挖了1萬多個畝,但從來沒有遇到過哪個墓里有機關,也沒發現墓穴地下的空氣中有水銀蒸汽的。


當然,他也沒有遇到過電視劇中出現的那種墓穴坍塌的情況。

因為在每次挖開墓穴都會先做大量準備工作,將墓穴的四個方向,包括地下的生土層有多深,都會探測清楚,然後,經過考古隊專家探測,最終決定打多深的墓洞,然後,再由考古隊員下到地下。

所以並不會出現墓穴坍塌將人砸傷、砸死的情況。

而較大的風險則是地下長期密封,考古隊員下到地下十多米的地方會出現缺氧症狀,會有些頭暈。

有時,考古人員需要背著一瓶氧氣備用。

唐際根說,趁著現在到南科大做學問的空檔,他正準備寫一本大部頭著作,叫做《殷墟論》,他希望能在這幾年之內寫出來。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編輯:羅嘉妮

投稿、轉載合作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家唐際根:20年發掘萬座古墓

在考古學界,夏商時期的考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段,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關係到中華文明的時段究竟有多長。54歲的唐際根是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殷墟考古隊隊長。他在河...

考古學家唐際根:想讓商朝「活」起來

新華社記者劉雅鳴、桂娟「激情」「富有想像力」「熱血青年」「闖勁」「意識超前」「性格鮮明」……描述一位考古學家,這一系列詞彙通常是並不多見的。但在唐際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身...

浸血的殷墟王陵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建有大規模的古墓群,例如埃及的帝王谷,王后谷,南太平洋波佩納島上的南馬特爾古墓群,以及古羅馬龐大的地下墓穴等。這些集中在一起的古墓,或以奢華的陪葬品而聞名於世,或以精美的裝飾物而...

直播地下「戰狼Ⅱ」|古墓中的刀光血影

徜徉於博物館展廳中的觀眾往往並不滿足於僅僅欣賞文物珍品本身,他們可能同樣好奇文物的其他背景信息。文物出自哪裡?文物出土前後發生了哪些有趣或驚險的故事?出土文物的現場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現象?如何解釋...

地下有個商王朝

作者: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 唐際根大家一定聽說過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我國的甲骨文絕大多數出自河南安陽,安陽有個遺址叫殷墟,是商王朝的都城。我在殷墟做了20多年的考...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穴,竟然有247個盜洞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讓大眾通過小說了解了盜墓這個行當,雖說小說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現實中的盜墓要比小說嚴重的多,從古至今,盜墓從來沒有缺席過。而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幾乎都遭到毀滅性破...

開國立都之肇造⑩:商代殷都考

商代殷都考作者:閻鐵成殷是商代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望,不僅曾為商都,而且商王朝亦因為以此為都而被人們稱為殷商王朝。但是,商代之殷究竟在何處,歷史文獻未曾交待清楚,近代的一些說法也未曾展開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