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和盜墓都要練的基本功——辨土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深入古代中國人的骨髓,所以古代人把最好的東西都帶到了地下。

考古要研究古代社會,這些被古人帶到地下的東西,自然是重要的研究內容。

所以中國的考古總要和土打交道,通過辨土,能知道文物的年代,埋藏性質等很多內容。

通過辨別墓葬填土來找墓葬自然也是辨土的重要內容之一。

從古到今,盜墓賊為了自己的貪慾,竊取文物發財,也學會了辨土。

但盜墓賊的辨土功夫主要在於辨別墓葬的填土。

盜墓賊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辨土的?尚不得而知。

因為盜墓自古以來都是非法的,「盜墓者誅」,所以他們學會了也不對外人道也。

中國的考古學家在解放前才學會辨土。

解放前,安陽殷墟甲骨文的發現震驚全國,還屢有青銅器出土,國民黨政府就組織學者們到安陽殷墟尋找甲骨和商人的墓葬。

當時考古學剛傳入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考古隊員也都不知道殷墟的墓葬填土什麼樣。

傳說,有個當地人告訴考古隊:「給我兩塊大洋,我就告訴你們怎麼找墓。

」收了錢,這個人就告訴考古隊,用舌頭舔就能知道是不是商代的墓:墓葬的土都是夯打過的,夯打時人的汗就會落到土中,如果舔了土是鹹的,就是墓葬了。

後來,考古發掘進行的多了,自然就越來越科學,準確找墓也就不在話下了。

盜墓賊為了盜竊地下文物賣錢發財,所以只專注於辨別墓葬填土的功夫。

但考古工作者可不僅僅局限於辨土找墓。

所有古人留下的遺蹟,但凡埋在土裡,包括灰坑土、建築夯土、墓葬填土、水溝淤土,等等,考古學家都要通過辨土的基本功把它們找出來,比盜墓賊全面得多。

五花土

墓葬中的土,考古和盜墓賊都稱之為五花土。

因為地下的土,都是分層的,每一層的質地、顏色和包含物都不樣。

古人挖墓下葬的時候,就把各層的土都挖上出來,回填的時候,各種顏色的土又混雜在一起,就成了「花」土,俗稱五花土。

有人可能較真兒,說沒有五種顏色啊。

實際上,五花肉也沒有五種顏色啊。

考古怎麼辨土呢?

考古是科學發掘,在發掘之前都要報請各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所以考古的發掘都是光明正大的,在白天進行的。

考古人辨土靠眼看和手鏟刮的配合。

考古用的手鏟。

分平頭和尖頭兩種。

眼看就是看土質、土色、包含物的變化。

鑽探的時候,肉眼觀察探鏟帶上來的土。

發掘時,根據土質、土色、包含物的變化,就能把墓葬的邊線準確畫出來。

下一步向下發掘就可以了。

有些古代遺蹟,僅憑肉眼看不一定能分辨清楚,這就需要就用手鏟刮,根據刮土時手感的軟硬,配合眼睛的觀察,來判斷一個遺蹟的邊緣在哪裡。

上圖,考古隊員正在用手鏟刮平面。

根據手鏟刮土時候的感覺,配合目力的觀察,就能發現不易察覺的遺蹟現象。

如果黃土裡被人挖一個坑,裡面填的全是黑土,自然一眼就能看出。

但是如果後來的人不知道前人的活動,在此處再挖坑,就會挖掉之前坑或者墓的一部分,考古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打破關係。

如果打破的關係太多,要辨別這些坑或者墓葬的先後早晚關係,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這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是個技術活兒。

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用鐵杴把地面一剷平,就能看出有幾個墓,或者遺蹟誰打破誰了。

看一下墓葬五花土的顏色,就能大概知道這座墓的年代,估算出墓有多深。

盜墓賊如何辨土?

盜墓是非法的,由於這一特殊的「工作性質」,除了個別太囂張的,他們大多偷偷摸摸地在晚上幹活,即使是手電筒的光亮,也可能被人發現。

所以,他們練就了用手摸土的本事。

老練的盜墓賊,通過鑽探把地下的土帶上來,不用開手電筒,輕輕捏鏟子帶上來的土塊,根據手上的感覺,就大概知道這是什麼時候,什麼級別的墓,大概有多深。

為了能更準確的判斷,用的剷頭往往比考古隊的大一些,以便帶更多的土上來。

為什麼能從墓土辨別出來這麼多信息呢?

這是因為不同時代、不同等級的墓葬,填土夯打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比如,殷墟安陽商代的墓葬,夯土多是用單根木棍,或者幾根木棍綁在一起夯打成的,所謂集束夯。

形成的夯窩形狀就是單個的,或者梅花狀。

而到了漢代,墓葬中填土夯打都是用頭端戴平頭鐵「帽子」的夯具。

小墓的夯打程度很低,甚至可能沒夯過。

但是貴族的墓葬,往往夯打的特別結實。

不同時代的工具、技術不同,夯層的厚度、夯打出來的痕跡,形成的填土結構,自然都不一樣。

經驗豐富的人,正是通過填土的這些特點進行分辨的。

上圖是商代的夯土。

夯窩都是單棍夯成,夯棍都不粗,頭端是弧形的。

上圖,漢代的夯土。

夯窩大,平而且淺,系用頭端戴金屬平夯頭的夯棍夯打所致。

商代婦好墓俯瞰。

墓壁上一條條平行線就是墓葬填土被層層夯打後形成的層位線。

會辨墓土未必能找到墓

但是你要是以為只要找到夯土就找到了墓,那就大錯特錯了。

夯打技術並非僅僅用於墓葬填土,它是當時普遍採用的技術。

除了夯打墓中填土,還用來夯打建築基礎。

以商代為例,建築的基礎都要層層夯打很厚的土層,使之結實堅硬。

如果建造宮殿的地方有前人挖的坑,還要把這些坑全部掏乾淨,再填土一層層夯打結實。

各種土混雜,自然也是五花土。

所以同時期建築基礎和貴族墓葬的填土特徵是非常相似的。

考古發現的不少商代建築基址上都有盜洞,顯然是盜墓賊一看發現了夯土,以為是大墓,就一路挖下去了,結果自然是得不償失。

戰國時期山頂上的一些烽火台,也是用夯土層層壘砌的。

天長日久風化,只在山頂上剩下高起的土包。

盜墓賊一看是夯打過的五花土,就以為是墓葬,挖了洞往下掏,自然也是什麼也挖不到。

填土層層壘築、夯打而成的古城牆。

夯層清晰可見。

考古發掘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考古發掘是光明正大的,合法的,科學的發掘。

考古工作者用開探方的方法,平面與剖面相結合,一層一層地往下挖。

發現一點夯土的跡象,就會擴大發掘面積,直到夯土的形狀整體暴露出來。

自然就很清楚地辨別出哪些是建築,哪些是灰坑,哪些是墓葬。

考古以發現古代社會為己任,科學發掘,為全民服務;盜墓以盜掘文物牟利為目的,為一己私利,毀壞屬於全民的文化遺產。

考古的辨土功,才是正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4考古十大初評:陝西清澗辛莊商代建築遺址

內容摘要:該遺址為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遺存為主,與清澗李家崖、綏德薛家渠、山西柳林高紅等遺址相同。因在遺址發現盜掘現象,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

直播地下「戰狼Ⅱ」|古墓中的刀光血影

徜徉於博物館展廳中的觀眾往往並不滿足於僅僅欣賞文物珍品本身,他們可能同樣好奇文物的其他背景信息。文物出自哪裡?文物出土前後發生了哪些有趣或驚險的故事?出土文物的現場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現象?如何解釋...

只是盜墓有筆記?揭密!婦好墓的考古日誌

1976年,殷墟婦好墓被考古工作者發掘,成為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振香主持了此次發掘工作,讓這座沉睡了數千年的巾幗英...

甘肅禮縣再次出土驚世文物

2004年以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聯合組成共作組赴禮縣進行早期秦文化研究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

開國立都之肇造⑩:商代殷都考

商代殷都考作者:閻鐵成殷是商代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望,不僅曾為商都,而且商王朝亦因為以此為都而被人們稱為殷商王朝。但是,商代之殷究竟在何處,歷史文獻未曾交待清楚,近代的一些說法也未曾展開認真的

罕見戰國流沙墓,打開只有兩棺土!

2004年12月,在河南省上蔡李鄉郭莊村東面的一處崗地上,因為盜墓賊的盜挖,一座千年古墓露出蹤跡。時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的馬俊才,隨即帶領一支考古隊前往上蔡進行發掘。

中國商代考古的發源地--殷墟

【當代商報網訊】中國現代考古學起步雖晚,但發展較快,特別是商代考古,可以說是從發掘和研究安陽殷墟起家,逐漸澄清了商代的文化面貌和社會形態。殷墟,位於安陽市西北約3公里,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其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