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年前,南寧人已會「撩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撩螺」是我們南寧人最習慣的一種消夜方式,不管是郊區農田裡的田螺,還是邕江里的石螺,或者是來自廣西沿海地區的海螺,只要能「撩」的螺,都能成為南寧夜生活的一種美食。

To Nanning people, eating snails is a common way of having bedtime snack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the snails, the snails in the field, in the river, or in the sea, it can be a sort of nightlife cuisine.其實,不單是現在的南寧人喜歡「撩螺」,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撩螺」了,不信,跟我走幾個地方看看去!

首先,讓我們到頂螄山遺址去。

First of all, let’s focus on the Dingsishan Site.位於邕寧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地的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Its total area is 5000 square meters.是廣西境內保存面積最大、出土遺物、遺蹟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之一。

I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Neolithic shell mound site.

遺址分居住區和墓葬區。

The sit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tombs area. 在墓葬區清理墓葬331座,出土人骨骸(skeleton)400多具,葬式包括仰身、側身、俯身屈肢葬及屈肢蹲葬等,出土的細小石器(microlith)及數量較多的陶器(ceramic)均為廣西同類貝丘遺址中首次發現。

此外,還發現成排、有規律的柱洞,為長方形干欄式建築。

專家說了,這個遺址的發現,對探討廣西史前人類的居住形式及干欄建築的起源及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文化遺存(cultural relics)可分為四期,其中二、三期被學術界命名為「頂螄山文化」,年代距今8000—7000年,屬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第四期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年代距今6000—5000年。

2010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relics)對邕江沿岸專題普查中,市、區兩級的考古專家(Archaeologist)在走過青秀區伶俐鎮伶俐村江口坡5隊一塊玉米地時,發現一處貝丘遺址——沱江口遺址。

從遺址表面採集的文物判斷,該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of the cultural relic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Tuojiangkou Site, it belongs to the Neolithic age.

玉米收穫後,專家們在裸露出地表的遺址里採集到了更為豐富的文物標本,有穿孔蚌刀、紅褐色夾砂陶片pieces of ceramic、石斧Stone axe、石錛Stone adze、礪石millstone、打制石器半成品Semi-manufacture、獸骨Animal bones、螺殼Snail shell、蚌殼clamshell等。

專家們認為,該遺址無論是在分布面積的廣度上,還是在文化內涵的豐富程度上,都可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National important historical monuments under special preservation)頂螄山遺址媲美。

再把時間推進到2013年,南寧市博物館(Nanning Museum)會同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Guangxi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對位於邕江沿岸的那北咀貝丘遺址進行試掘。

近兩個月,考古人員從遺址密布的螺殼中驚喜地發現了殘存的石器stone tool、蚌刀clam knife、人頭骨human skull。

根據那些發現,專家推測,那北咀貝丘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約有8000年,經濟生活形態是採集、漁獵,證明邕江沿岸生活的古人在上萬年前就開始吃螺。

In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about 8000 years ago, the economic lifestyle was gathering, fishing and hunting. It proved that the ancients who lived along the Yongjiang River began to eat snails a few thousand years ago.

其實,不單以上三處遺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察中,考古工作者在隆安縣丁當鎮的北更溪(武鳴河支流)也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鯉魚坡」遺址,距今6000年左右,與邕寧頂螄山遺址屬同一文化類型。

這打破了廣西的河岸貝丘遺址主要分布在食物充足、適合採集的大江大河兩岸的「慣例」,昭示著古人類由大江大河向內陸遷移的軌跡,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這些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華南地區當時人類的生產生活、經濟生活形態等,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本報記者 葉禎/文 翻譯/黃倩華

跟著古人去「撩螺」的感覺怎麼樣?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我們都同飲一江水。

說到水,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水井」這個幾乎從都市消失的「古董」,下一期,本報記者將帶你去看一看「沉香井」,通過它的傳說了解它的由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寧三岸灰窯田貝丘遺址正式發掘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佘鴻雁)依江畔而居,捕魚打獵,喜歡吃螺,懂得製作陶器……正在發掘中的南寧市灰窯田貝丘遺址,展現了6000多年前邕江岸邊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南寧三岸灰田窯遺址自今年2月底開始...

話說老欽州(二十七)欽州古人的智慧與文化

欽州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一萬或幾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就是這些原始居民,憑他們的勤勞和智慧,一步步地把社會推向文明,推向進步,與華夏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歷史文化。在這個過程...

民俗文化游:平谷歷史文化悠久輝煌(上)

撰文/尹鈞科平谷區地處北京市東部,北、東、南三面環山,中部為平原谷地,泃河自東而西流過全境。這種山水地形格局構成了平谷區歷史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地理基礎。平谷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與其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

10月3日焦點6000年前的古人就會「撩螺」?

近日,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位於南寧市郊區的那北咀貝丘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據了解,該遺址的發掘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共發現20多處人類墓葬,遺骸約為40多具...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記者許正)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

考古專家考察信陽市南山嘴文化遺址

信陽網訊日前,中央統戰部六局處長張華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一行8人,在省委統戰部、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同志陪同下,來到位於我市溮河區五星辦事處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山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