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曾國?它在何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於曾國其名,在春秋、戰國的文獻里,均沒有記載。
但是從宋代開始,卻有曾國出土的青銅器見於著錄。
近10多年來,在河南、湖北的南陽盆地南部和湖北棗陽、隨縣一帶的隨棗地區,相繼出土了不少曾國的青銅器。
特別是1978年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說明春秋戰國時代存在一曾國,確無疑義。
那麼,這個曾國究竟在哪裡?今天學術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曾國即是隨國。
理由是:
(一)存在時間相符。
《國語。
鄭語第十六》記述西周末年周人史伯語曰:「……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
說明隨至遲在西周晚期即已立國。
而見於現存歷史記載中的隨國的最後一次活動,是與楚、陳、許等國聯兵攻圍蔡國。
時為春秋末年。
可見,隨大約建於西周末年,亡於戰國初期。
對於出土的曾國青銅器考證鑑定發現,這些器物均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時物。
曾侯乙墓在1978年出土,又進一步證明曾國在戰國初期尚存。
據文獻推知,漢淮間小國能維持到戰國初年不滅的,只有隨國,然曾國尚存,可見曾即是隨。
(二)所處地域相同。
曾國器物出土地點,迄今以隨棗走廊東南端,今隨縣、安陸、京山之間較為密集。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在相同時期,這一帶為隨國的所在地。
1978年發現的曾侯乙墓,又在隨縣附近。
隨是隨國國都所在地。
按國君之墓,應葬在國都,因此曾即是隨。
(三)姓氏相吻。
隨是姬姓之國,史有記載。
但1979年4 月,距隨縣縣城1.5 公里處出土的季氏梁青銅器,中有一季怠戈,上有記載物主國別、官職及其與周王室關係的銘文,證實曾國也是姬姓國。
(四)據《左傳》記載,定公四年,吳、唐、蔡三國大舉攻楚,打下楚之郢都,昭王敗走奔隨,隨人庇護昭王,拒三國之兵。
而曾侯乙墓發現,楚惠王曾制一套編鐘、鎛放在曾國宗廟祭祀曾侯。
強大的楚國對小國之君如此敬重,很可能是與隨人保護昭王事有關,具有報德之意。
可見當時曾國之君,是保護過昭王的隨人後裔。
(五)在古籍中,一國二名的記載很普遍。
如河南附近的呂國又稱甫,山東附近的州國又稱淳于,楚稱荊,魏稱梁,比比皆是。
所以,曾很可能即是隨。
另一種說法不同意上述見解,他們認為,考古發現的曾國,顯然不同於文獻記載的隨國,而是史籍上的繒國或鄫國。
他們不同意曾即是隨的理由是:
(一)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國君墓葬不一定都在國都。
許多小的諸侯國由於封地狹小,國君墓葬只能在國都附近。
較大的諸侯國則有特定的國君墓地。
如魯國國君墓地不在國都曲阜而在闞(距曲阜100
多公里)。
《史記。
秦始皇本紀》列舉秦的國君葬地,其中不少不在國都。
曾侯乙墓在隨,未必就能說是隨地是曾的國都。
相反,根據楚王熊章鍾銘文記載,楚惠王是得到來自西陽的訃告因而為曾侯乙製作宗廟用的編鐘等禮器,送到西陽進行祭奠的。
可見戰國初期曾的國都不在隨而在西陽,即今河南光山縣西南。
(二)從文獻記載看,隨國是漢東姬姓國中較大的諸侯國,可謂「漢東之國,隨為大「。
但它從春秋前期起,逐漸淪為楚的附庸。
戰國初期史料中隨已消失,極可能已滅亡。
而曾國直到戰國初期,還是個擁有較大經濟力量的獨立的諸侯國。
(三)楚惠王為曾侯乙鑄造宗廟禮器,給曾以很高禮遇,決非因隨人保護過昭王而報德,而是當時曾處的政治地位和楚王在政治鬥爭中的需要決定的。
(四)把曾與隨當作一國二名的解釋,不妥。
不能因商又稱殷,呂又稱甫,從而作出簡單類比。
當時一國二名,都有它的原因。
多數是由於遷都,這在文獻中都有明確記載。
但所有文獻在講到隨時一律稱」隨「,而所有出土的青銅器又一律稱」曾「,絲毫看不出其中有一國二名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認為曾國即是文獻記載中的繒國或鄫國呢?主要理由是:
1. 古書上曾和繒、鄫相通。
繒、鄫兩國,古籍有記載如」申、繒、西戎方強……「當時申為南方強國,又聯合繒、西戎,力量強大。
《國語。
晉語一》記載史蘇說:」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
「《史記。
周本紀》也有類似記載。
所以,把曾國看作繒或鄫,是有道理的。
2. 古代有兩個曾國,一為姒姓,就是春秋時代在今山東蒼山西北的鄫國。
另一個姬姓,在南陽盆地南部,與申相鄰。
3. 西周時代姬姓曾國的國都在後來楚國方城附近的繒關、繒丘一帶。
後為日益強大的楚國的逼迫,曾向東南進入隨棗走廊。
因此,在今河南新野發現曾國銅器和文物,在隨棗走廊及其東南端附近地帶出現曾國文物,就都可以理解了。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觀點。
認為春秋時期楚隨對立,楚武王三次伐隨,第三次竟死於軍中。
而從曾侯乙墓的發現看,年事已高的大國之君楚惠王竟為小國之侯曾侯乙送了一份厚禮,說明楚曾關係很友好。
如果曾即是隨,則很可能是曾人在楚王慫恿下,鑽入隨內,通過宮庭政變奪取隨國,就像田氏伐齊一樣。
三個「謎底」,當以何者為是?看來尚難以定於一說。
曾國國君墓為何建在隨國?是一國兩名還是遷移?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出土大批青銅器和其他文物,其中尤以巨大青銅編鐘聞名於世。此墓是戰國時代曾國國君名「乙」的墓葬。隨著大量珍貴陪葬品的出土面世,不但提高了古曾國的知名度,而且也帶給人們...
解放軍爆破炸出絕世水墓,專家:困擾千年的謎團終於解開
在1978年的2月,武漢的一支空軍後勤部隊在當時的隨縣也是現隨州開山炸石擴建廠房時,竟然發現了絕世水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中又有什麼謎團?
解放軍炸出古墓出土1.5萬件文物,看到一樣東西後專家:刷新紀錄
文/往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武漢空軍後勤部準備擴建廠房,他們正在隨縣一代開山炸石,隨著一聲巨響,人們意外發現這裡有一片面積達上百平方米的土層,撥開土層,下面還有石板,非常像人工鋪設的。
這個小國名不見經傳 卻出土了大量國寶級的文物
1977年9月,在湖北隨縣縣城西郊的東團坡,解放軍空軍某部在擴建營房,在東團坡山崗上開山平地時,突然挖出一片同地面顏色大逕庭的「褐土」。施工單位的王家貴、鄭國賢和向縣文化部門通報,但是沒有得到重...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解放軍爆破炸出神秘古墓,專家急忙趕來,發現無數稀有青銅器國寶
1978年的冬天,駐紮在隨州的武漢空軍後勤部為了重整雷達修理廠房,他們利用彈藥爆石開山,誰知發現了一片大面積的人工鋪放的石板。他們有的人認為是之前寺廟的地基,有的認為是戰爭時期挖的溝壕,但是當時...
一聲炮響炸塌戰國水墓,出土萬件文物,第二個寶貝至今無法複製
1978年2月,料峭春寒,地處武漢的解放軍空軍後勤部在湖北隨州開山炸石擴建工廠,隨著一聲炮響,正在施工的工人發現腳下的土壤變的有些不一樣了。一片面積達到數百平方面的地面露出了紅色的土層,而且土層...
五線小城的一座古墓迷案重重,困擾專家多年,結果被種地農民揭開
1978年,隨縣(今隨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漢空軍某部雷達修理所在擂鼓墩東團坡一帶擴建廠房,開山炸石,紅砂岩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之後曾侯乙墓傲世而出。隨州是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也是一座五線...
考古界十幾年未解之謎,塵封的記憶和被挖出來的歷史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有多少歷史被塵封,也給後人留下了多少未解之謎,多少人為這些歷史而瘋狂或許為為其追求終身都沒有找到其真相,所以解開一段歷史可能是我們這些常人無法理解的開心,這就是考古你永遠不知道下...
解放軍爆破驚現絕世水墓,史學家:這個千年謎團終於得解
古人是很相信風水的,湖北隨州城西北約2千米處的擂鼓墩山水相連,是個極佳的寶地。那裡還有個傳說,戰國的楚莊王在位期間在此平定了宰相鬥越椒的叛亂,為了鼓舞士兵,楚王親自在此擊鼓,將士奮勇擊殺,從而平...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曾國與曾侯——曾國考古四十年
(本文文字、圖片皆由湖北省博物館提供)曾國歷史的研究,是建立在出土材料的基礎上的。雖然在宋代文獻中,就著錄了有「曾」字銘文的青銅器,但對曾國歷史、文物的學術研究是由考古發現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