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系年》:躲過「焚書坑儒」的史書 2000年後涅槃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被稱為「清華簡」。

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數量多達2496 枚,清華簡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焚書坑儒」影響,所以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竹簡上記錄的經、史類書,大多數前所未見,研究它們有助 於了解中華文化的初期面貌和發展脈絡。

其中有一部長篇史書,原無標題,整理者擬定為《系年》,記述了自西周之初到戰國前期的史事,與傳世的《春秋》、《竹書紀年》和《史記》等內容多可對照,並多了許多新的內涵。

經過將近5年的努力,近日,前期成果「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研究叢書」問世。

先秦古典學的重建

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有多次程度不同的斷裂。

歷史記載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和秦末戰亂造成的思想禁錮與文獻散失。

我們今天的學術 根基是漢代人搜羅殘餘構建起來的。

漢惠帝除挾書令,其後逐漸開始對文獻搜羅、整理、研究,到了西漢末年,劉向、劉歆父子等把當時所見的圖書做了全面的清 理,劉歆在《七略》中分類介紹,也就是《藝文志》的前身。

漢代的學術,一直是以文獻的整理與闡發為核心展開的。

隨著先秦出土文獻的大量發現,我們對這個過 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1

先秦古書很多,但留存到漢代的很有限。

《上博簡》《清華簡》中的大部分古書《藝文志》未著錄,也就是說,這些書漢代人沒見過、也沒聽說過。

2

秦朝的禁書令很有效。

最近陳偉先生主編的集成性巨著《秦簡牘合集》出版,其中除了個別記錄鬼怪故事的木牘外,沒有古書。

3

漢代學者見到一部分「古文」文獻,有金文銘刻也有簡書,像張敞這樣的好古之輩還能夠釋讀。

這些古文文獻在當時就成軒然大波,引發經久不衰的今古文之爭。

我們可以理解,當時,一部分官方學閥,依照其所見材料構建起一套學術體系而獲得不可動搖的地位,突然出現的新材料否定了其慘澹經營的學術體系,動搖了其學 術地位,情何以堪?不承認,進而誣說是假的,在歷史上每次重大發現之後,都會有這樣的人出現。

漢代一部分人面對出土文獻就是這麼做的,這也可以說是另類 「傳統」。

當然,對以牟利為目的的假簡需除惡務必盡,我們堅決支持。

4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所有傳世先秦古書都經過漢隸的轉寫,先秦古本的真實面貌已經完全不可知了。

5

漢代人所見有限的先秦古書,現在絕大部分也佚失了。

這也就是說,漢代雖然在秦火餘燼基礎上「復興」了文化傳統,但先秦時代的很多文獻,漢代人已經見不到了;漢代人所能見到的,很多我們已經見不到了;我們的早期學術傳統就是在這樣有限的文獻基礎上不絕如縷地傳承下來。

清華大學的專家在研究「清華簡」

出土文獻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門,讓我們直接走向那個未經秦火的時代,中國文化的探源工程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據。

「先秦古典學的重建」「古史的『新探』或『重建』」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沉睡兩千年的竹簡

《系年》每簡寬約0.5厘米,經復原,全篇編連後約長82.7厘米。

由於入藏時竹簡已經散亂,學者們對其當年的收卷情況也做了進一步研究,並通過局部的 殘損規律推測出,該篇當年應為一卷,且曾以首簡為中軸捲起存放。

這部長篇史書或許正是以這樣的姿態,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多年。

《系年》每簡長44.6至45厘米,約合戰國時期的二尺長,這種尺度在戰國竹書中最為常見,應是當時的一種常制。

從竹書的修治來看,該篇竹簡的兩個端頭被修治為平齊形,且邊緣有打磨過的斜切面,製作得十分精緻。

長期以來人們總有一個誤解,認為竹簡上的文字是用漆寫的,或是用刀刻的,其實完全不然。

目前見到竹書實物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筆書寫的,蘸的是黑色的墨, 《系年》亦是如此。

文字書寫於相對粗糙的竹黃一面,而竹青一面一般來說是不寫文字的。

有關繕寫的工具早些年也有出土,如1957年河南信陽長台關1號戰國 墓葬中就曾出土裝有毛筆、墨、削刀等文具的木箱,其中削刀的作用主要是刮削寫錯的內容,功能相當於今日的橡皮擦。

從內容的繕寫情況來看,《系年》全篇共書3875個文字,包括重文和合文,簡文原分23章,每章內容相對獨立,章首書於簡首,章尾施以絕止符號,且在其 後留有空白。

通篇以戰國時期的楚文字抄寫,書法字跡風格一致,應為同一書手抄成。

當然,一氣抄成這樣一部長篇史書,其中難免會有疏漏,古人對這樣一部巨著 也是經過了很好的校對,對其中的錯脫文字進行了補正,其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文字間距的空白處補寫,例如簡89有「率師會諸侯以伐」(釋文按現代 文字轉寫)的文句,「諸侯以」三字間距明顯更加緊密,應是書手在「諸」「以」二字之間補寫了一個「侯」字;又如簡116有「王命莫囂昜為率師侵晉」,「昜 為」二字間距也明顯比其他緊密,亦應是補脫所致。

另一種是在錯脫位置削改後再補寫,例如簡15有「世作周危周室即卑坪王東遷」,原文「周危周室即」五字間 距明顯緊於其他,應是書手在此處原本漏抄了兩個字,後又刮削掉一字而補足,「危周室」三字為後補。

《系年》的價值

什麼是歷史文化的重大發現?對重大問題或填補空白,或顛覆常識。

《系年》無論從哪個方面都當之無愧。

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在那個時代有這麼一部書,而且是如此重要的一部先秦史書。

《系年》提供了一些前所未知的重要史料,尤其是前四章有關西周晚期與後四章戰國早期的史事。

這是兩個處於歷史變革關鍵的時期,但史料奇缺,我們所知甚 少。

李學勤先生根據《系年》率先在《光明日報》上探討秦人之起源,引起巨大反響;課題組其他成員也有很多成果問世。

中間15章雖然大部分可與《左傳》互 證,但或異或同,一些前所未知的重要史料對更加準確認識那個時代有重要意義。

隨著材料的公布,「古史新探」之類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為先秦史研究注入了活 力。

《系年》的史書體例獨特,是史學史上的重大發現。

許兆昌教授指出,「其謀篇,布局宏大」,「縱觀各類傳世及出土的先秦史學文獻,《系年》應與《左傳》 《竹書紀年》《國語》等史著一樣,代表了先秦史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我完全贊同這樣的觀點。

《系年》在先秦史學創作中還有其獨特性。

全篇既不是單純的紀事 本末體,更不是編年體,而是有整體布局,通過敘事與剪裁,表達著者的歷史觀。

這種體例先秦史書聞所未聞。

在與馬衛東教授談論《系年》時,他為那個時代有這 樣明確「史學意識」的著作而驚訝。

我相信,《系年》的出現,就像曾侯乙墓編鐘改變對音樂史的認識一樣,也會改變我們對先秦史學的認識。

古書的形制很早就有學者根據文獻上的一些記載做過梳理和推測,但未見實物,撲朔迷離。

《系年》讓我們看到一部完整的古書。

竹簡編號、簡背劃痕、分章、標 點、篇題等等,信息豐富多彩,不僅讓我們目睹了先秦竹書的原貌,更為重要的是在竹書的整理過程中,形制對於竹簡的編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系年》的文字規整秀麗,最初我們以為是典型的楚文字,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不少字與楚文字的寫法或用法不合,有的保留了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古老特徵,有 的字具有三晉文字的特點,這不僅涉及文本的來源、作者的身份等,而且讓我們對「楚文字」也重新思考。

具備什麼樣的特徵才能叫楚文字?楚文字內部的地域差異 有多大?列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給楚文字帶來什麼影響?《系年》文字疑難字不是很多,但一些獨特的寫法和用法還是讓我們對一些文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並以此 為契機,對一些構形不明的文字和歷史問題加以新的解讀。

楚簡字跡風格十分多樣,清華簡的字跡從整體上看以整飭規正為主,不同書手又表現出突出的個性,非常具有觀賞性,從藝術的角度看也很有價值。

作為一部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我們非常期望能夠對其作者、史料來源、創作目的、歷史觀念、文本流傳等有所了解。

遺憾的是,這些重要信息即使留存也都被破壞,消失殆盡了。

隨著清華簡的逐步公布,我們會對墓主的知識結構(也可以視作《系年》的知識背景)看得越來越清晰。

總之,《系年》是填補空白、改變常識的重大發現,有著多重價值,需要我們慢慢消化。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12月10日16版

本期編輯:周夢爽、王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先秦散文史框架的衝擊

光明網05-28 04:12顯示圖片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和《清華簡》相繼面世,一大批不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見天日。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獻學術資料面世,...

學者創建《竹書紀年》「資料庫」

內容摘要:新近出版的《竹書紀年考: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全三冊)》,全書1889頁, 199萬字。《竹書紀年考》是研究《竹書紀年》的出土、整理、考證、版本、流傳、真偽、性質與價值等方面的專...

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中新上海網9月29日電 (王笈)「楊寬的學術特點,我以為一是窮源畢流,二是上溯下實。史學的精彩就在於每一個史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不接受一家之長,也不固步自封,那麼史壇一定是豐富多彩。」28日...

古老的簡帛文獻為古史研究打開一扇窗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和其他古代文明國家一樣,我們的古史越向上追溯,就越顯得模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認為,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時間相距久遠,留傳到後世的史料不多,加...

世界第一書35:疑古之風可休矣

上一篇寫到《論語》是部偽書,中國的文化人怎麼能幹。可以你們質疑《管子》一書的方法和觀點,《論語》的歷史依據更不少,當然就是偽書。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想論證《論語》是孔子所作,那麼,...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新成果公布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晁天義通訊員馬楠)4月 9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學勤對清華簡第五輯整理報告的情況作了...

古文字都認完了?「對」都沒找到呢!

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這三個名詞,串起了近二十年來的漢語古文字學,特別是戰國文字研究的主脈。在很多古文字研究從業者腦海中,這三個詞是每天都無法避開的。 1993年以來,中國古文字學界,迎來了歷...

漢字——成就道家的經典傳承

作為一個擁護5000年文明的古國,燦爛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它的成就來源於方塊字,方塊字記錄了歷史的滄海桑田、日新月異。讓子我們穿越歷史的迷霧,直擊傳統,連結文化精粹。

「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叢書發布

中華讀書報訊近日,由中西書局出版的「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叢書在清華大學舉行了發布會。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趙川東、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衛、吉林大學資深教授林沄、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