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特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工藝的最大特徵時候出現了新的製作工藝,尤其是春秋中晚期失蠟法的出現,使青銅藝術邁向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出現了一批新奇清秀的器形,做工精雕細鏤、玲瓏剔透 、瑰麗典重,異常的典雅輝煌。

同事鑄鑲法、嵌錯法、鎏金、刻鏤、鍛打、鉚接等多種工藝的到來空前的發展,該時期的青銅工藝品呈現出多樣性,種類繁多,造型美觀,圖樣花紋翻新,藝術風格豐富多彩。

戰國時期錯金銀蟠龍紋豆

春秋早期的器物形制城西西周的體制,基本與西周晚期特徵相同。

流行列國之器,如鼎、簋、簠等與西周后期器相同。

酒器扁方體壺較多見,造型厚重質樸,此時的列鼎常輔以簋、鬲、簠、壺、尊等器物成組出現。

器物功能開始向生活實用器皿轉變。

春秋中晚期,宴樂、騎射、狩獵及水陸攻戰為題材的青銅任務活動畫像紋,反映社會活動的團在青銅器上首次出現。

春秋晚期流行有蓋的附耳鼎,新出現了敦、缶、扁壺、鑒、杯、卮等新穎的器物。

春秋晚期青銅鑒

戰國時期的器物形制崇尚精巧細緻,器物製作精緻,胎壁均薄,規矩,紋飾的纖細繁縟是前所未有的。

新穎器類頻現。

日用工藝品銅鏡、帶勾、銅燈、銅璽印章等大量出現。

特別是銅鏡的製作極富特色,鏡體薄,圖案精美,猶如織錦緞面。

此時紋飾的構圖,由各種動物紋向幾何紋轉變,用精細繁縟的裝飾手法將傳統的龍、蛇等紋飾微型化。

戰國晚期出現了大量流行於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簡樸實用器物。

戰國時期,楚地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其主要的特點是承受的失蠟法的運用,器體出現精雕細鏤的鏤空裝飾與繁密大花紋,在器物上攀附眾多圓雕動物形象,如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鑄工精良的銅禁,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盤尊。

方鑒缶等,一批鏤空楚器精美絕倫。

戰國時期曾侯乙盤尊

吳越地區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極為高超,如紹興獅子山出土的伎樂銅屋顯示出戰國早期越地鑄造微型雕塑的高超技能,透空方格牆壁與滿飾華美的鑲嵌紋飾。

而同時出土的另一件人形足器座所表現的食四角力士人形跪象,雙手兩膝著地,腰束寬頻,著衣滿飾雲雷紋,引頸昂首,面情嚴肅,抿嘴,雙目前視,人物刻畫細緻入微。

吳越的銅器紋飾除吸收中原流傳常見紋飾外,圖案多自成一體,以棘刺紋、鋸齒紋和各種交連紋紋飾為主,以及承襲南方傳統的印陶紋。

這一時期具有吳越特色的刻紋銅器,線條流暢,多表現當時社會生活的內容。

戰國早期 伎樂銅屋

戰國早期 人形足器座

巴蜀地區的青銅器,春秋時期受到中原與楚文化的雙重影響,以禮器為主流,特別是觶、尊等器物有著中原商周遺風。

戰國以後受楚文化的影響,鼎、敦、缶、壺、盤等器物均近似與楚器的風格。

特別是成都百花潭中學戰國墓出土的意見畫像童虎與內地刻紋銅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蜀兵器銅劍、銅鉞、銅矛、銅戈出土十分廣泛。

兵器上的紋飾十分豐富,多為象形符號,手心紋、人形紋、雲雷紋及形象鮮明的各種動物紋飾如獸面紋、夔龍紋、虎紋、鳥紋、蟬紋、鹿紋、蠶紋、蛇紋等。

紋飾處理多採用平雕淺刻或浮雕減地等手法。

雲南、貴州、西南一帶青銅器反映滇文化的特徵,主要以貯貝器為一大特色。

器物上面有極其生動的會盟、祭祀、作戰、紡織、和生產等場面,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習俗的情景。

北方地區匈奴草原文化遺存,是以春秋晚期至漢代這一時期匈奴族為代表的遺存器物。

主要以生動的動物形象為主題的長方形透雕動物銅飾牌,動物形首的青銅短刀、短劍、削及圓雕動物體的器物等。

及極富草原民族特色的小型器物。

以虎食驢、怪獸噬鹿、虎銜羊、虎噬馬或鹿、羊等小件動物鑄制的腰帶裝飾品,形體較小,雕飾生動而粗獷。

今從寧夏至遼寧西部均有遺物出土,而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地區較為多見,其特徵多為銀灰色亮地子,表面鏽蝕物較少,主要是由於當年製作時,表面經

銼磨拋光後,可能經過了熱處理,使青銅合金中的錫偏析與器表形成保護膜,使器物不易氧化生鏽。

戰國時期 動物飾牌

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國製作銅鏡史上被稱為勃興時期。

銅鏡的形制多為圓鏡少有方形或鏤空紋鏡。

圓鏡一般體質輕薄,秦地銅鏡體質稍厚。

除東北遼寧、吉林地區出現多鈕鏡外,一般多為單鈕為弓形或半環形小鈕,鈕上有三四道棱起弦紋。

南方以長沙制鏡中心製作的楚鏡最為精美,北方中原至燕晉地區制鏡較為精良。

此時鏡紋流行山字紋、蟠螭紋、禽獸紋、羽狀紋、連弧紋等,有12種之多。

戰國 四山紋銅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紋飾大起底,鑑藏很重要!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和商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

深圳立信國際正展出青銅雙龍提壺

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春秋之後、秦滅六國之前的歷史時期的稱謂,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255年中,有大小...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

2014年9月2號,我來到國家博物館,來感受湖北先民給我們留下這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江漢湯湯」是《詩經•江漢》中描繪先秦時期湖北大地江河縱橫的詩句。先秦時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達巴蜀...

中國4000多年青銅器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

故宮博物院藏品——青銅器上的鳳鳥紋

商周青銅器上,裝飾著許多鳥類的圖案,或圓雕或浮雕,或鏤刻或線刻,有的簡單抽象,有的華麗繁縟,統稱為鳳鳥紋。這類紋飾反映了鳳鳥在商周人心目中的形象,又折射出不同文化圈之間的相互影響,讓我們得以領略...

商代青銅器的特徵

商代前期(二里崗期)的青銅器,較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在品種、造型、紋飾、鑄造技術均有明顯的發展。今見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較多,可見器還有甗(演)、罍(類)、瓿(不...

青銅器的文化之發展時期

發展時期青銅器商代早期、中期公元前16世紀一公元前13世紀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

【青銅器紋飾識別指南】之龍紋

2 、龍紋關鍵詞:蛇身、長吻、有角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中,龍紋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圖像,基本貫穿了整個商周時期。作為中國神奇動物中永遠的大佬,《說文解字》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

商代青銅器紋飾解密

商代青銅器的器壁裝飾第一部分:簡介商代青銅史的分段早在十九世紀中葉,丹麥考古學家湯姆森就人類歷史的發展,首先提出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分期方法。這裡所指的青銅時代顯然指的是一段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