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糯米清明好時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紅龜粿的由來來自古代祭祀的習俗,古人把象徵吉祥、長壽的活龜拿來祭天,以祈求能夠長壽、吉祥。

但隨活龜越來越難取得,人們改以龜造型的糕點祭拜,故而發展出紅龜粿、麵龜 ... 首頁 推薦主題 百變糯米 清明好時光 百變糯米 清明好時光 ▲清明時天氣漸暖,萬物生長茂盛,適合踏青出遊     有沒有發現,「清明節」和24節氣的「清明」,在日期、名稱上都一樣呢?清明最早指的是節氣,並無特別的文化內涵,會轉變成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節日,則與寒食節有關。

最早寒食節有掃墓、踏青、禁火等習俗,其日期約在清明前一、二天,由於時間非常接近,宋代之後寒食的習俗逐漸移至清明節氣,進而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知的「清明節」。

  現代清明節掃墓祭祖方式與過去略有不同,有一些人不再去墓園,而是到靈骨塔追念先人。

祭品內容從傳統的三牲酒菜、鮮花素果,也增加餅乾、飲料等豐富多樣的供品,此外也一定會看見傳統糕餅出現在供桌上,如:麵龜、米糕、草仔粿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且熟悉的米食點心。

清明好米食   臺灣米食文化悠遠深厚,在許多大大小小的節日中可以看見以米食製成的糕點,如:春節的發糕、元宵節的元宵、端午節的粽子,而在清明節,也有二種糕點最常被拿來祭拜神明和祖先,那就是──紅龜粿和草仔粿。

祈壽佳品紅龜粿   紅龜粿又稱為紅龜糕,客家人稱紅粄、紅印粄,是台灣傳統米食之一,在大大小小的節慶祭祀,或是老人家的做壽場面都會看到。

它的外形紅紅圓圓,上面壓有龜甲的圖案,最下面會以黃槿葉、香蕉葉或月桃葉等作墊。

一般常見的內餡多是甜的,有紅豆、綠豆、花生或是蓮蓉餡。

  紅龜粿的由來來自古代祭祀的習俗,古人把象徵吉祥、長壽的活龜拿來祭天,以祈求能夠長壽、吉祥。

但隨活龜越來越難取得,人們改以龜造型的糕點祭拜,故而發展出紅龜粿、麵龜、壽桃龜、麵線龜等糕點。

▲紅龜粿的象徵吉祥、長壽,在許多場合都會到它。

  紅通通的紅龜粿是怎麼製作的呢?首先需要將糯米洗淨,加水浸泡3-4小時,把糯米磨成米漿,倒入米袋中綁緊,用重物加壓去除水分,留下糯米漿團(或稱為粿粹)。

剛磨製好的糯米漿團呈米白色,要調成紅色則需要用到可食用紅色色素,如不想使用食用色素,則可以選擇用紅麴粉、火龍果皮等天然食材拌攪,一樣也可以作出鮮豔的顏色。

  揉搗完成後,將糯米漿團分成巴掌大小,將其搓圓壓扁,就可以準備包入內餡。

之後再放入龜印模具中壓平,印出圖案。

仔細觀察龜印模具會發現,除了有龜甲花紋外,還會刻有福、祿、壽等字,代表福運、官祿和長壽。

最後再把紅龜粿背面抹上一層油,平放在葉子上後,放入蒸籠中蒸熟,就完成了。

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可能會看見龜粿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上的差異都有其意義存在。

如紅色的龜粿,多用來祭拜舊墳,表示感謝祖先的德澤;青色或米白色龜粿,則多用來祭拜新墳,是表示對親人的哀思或祝福。

拜粿生財草仔粿   在傳統市場,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在賣芋粿巧、草仔粿。

草仔粿是閩南人的稱法,客家人稱為青團、艾粄、艾糍粑等。

它是日常可見的小點心,也是清明的應景米食,又稱為清明粿。

  草仔粿最讓人印象深刻是它綠色的外皮,是加入艾草、鼠鞠草或其他青草汁液揉捏而成,因此又有艾草粿、鼠麴粿的稱呼。

內餡通常包有蘿蔔絲、油蔥酥、香菇、蝦米等,鹹甜的滋味讓人齒頰生香。

  關於草仔粿的由來紀錄不多,但在清代《重修福建臺灣府誌》已有記載:「三月三日,采鼠麴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

」可知當時已用草仔粿祭祀祖先。

▲草仔粿被當作掃墓祭品,是為保佑子孫平安有財,所以有「拜粿生財產」的意思。

  在製作草仔粿時,先將糯米粉和水混合,搓揉成粉糰,或是用糯米打成漿的方式,其作法與紅龜粿外皮相似。

再把鼠麴草或艾草洗淨切碎後,丟入沸水煮軟,由於鼠麴草、艾草會帶有苦味,故撈起後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時,可加入糖和水一起中和味道。

之後再將汁液倒入粉糰中混合,就會有綠色的外皮了。

  餡料上要製作「菜脯米」,需要把乾蘿蔔、乾香菇、蝦米泡軟,擠去水分,切細切絲,並準備紅蔥頭、豬腳肉等食材,依序放入鍋中炒熟,直至香氣出來後,加入鹽、糖、胡椒粉等調味料即可。

包草仔粿的手法也很簡單,將糯米團搓圓壓扁,把餡料放在中間後包起,用手掌輕輕壓平,放在葉子上後,拿至蒸籠內蒸熟就完成了。

     紅龜粿、草仔粿這兩種粿品,在外觀和餡料上都不太一樣,但它粿皮卻有口感Q軟、黏韌,帶有米食獨有香甜的共通點,這都是因為它們的外皮是以糯米製成的。

其他有相同口感的食物,還有麻糬、湯圓、年糕等,是不是在口感上都有一點相似的地方呢? 糯米小教室      糯米來自糯稻,是稻的黏性變種,屬於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可分成粳(ㄍㄥ)糯和秈(ㄒㄧㄢ)糯。

粳糯米形狀圓短,俗稱短糯米,而秈糯米形狀細長,俗稱長糯米。

兩者顏色同為白色不透明。

煮熟後米飯較軟、較黏,常被用來釀酒、作成米糕、八寶粥、粽子以及各類糕點。

依照糯米顏色,又可區分以下三類: 白糯米 ▲黑糯米可以熬粥煮飯,口感硬實Q彈。

  白糯米有分長糯米和圓糯米,主要分佈於臺中以南的西南部稻米產區。

圓糯米適合製成湯圓、年糕、麻糬等;長糯米較適合製成粽子、油飯、飯糰、珍珠丸子等。

黑糯米   又稱為紫糯米,是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的傳統農作物,主要分布在花蓮光復、壽豐、雲林等東部地區。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黑糯米就是黑米,但兩者並不一樣,黑米是秈稻的一種,而黑糯米則是秈糯。

黑糯米富含維他命A、維他命E、菸鹼酸、胡蘿蔔素、磷、鐵、鎂等營養成分,是養生的好食材。

且黑糯米穀粒具有特殊顏色,可做為美工藝品。

雖然產量低於一般水稻品種,但其所擁有的特性及營養成分,不是一般水稻可比擬。

  紅糯米 ▲紅糯米是阿美族重要的作物,過去只有在重大慶典或貴客來訪,才會煮紅糯米。

  紅糯米是香米的一種,煮熟後會散發濃烈的香味,也是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的傳統農作物,主要分布在花蓮光復地區。

每年7月收成時,花蓮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會舉行紅糯米祭,是一年一度的祭典盛宴。

紅糯米富含維生素A、B、E、鐵質及蛋白質,其鐵質高於一般白米,是用來進補的天然食材,故而有「婦女的補血米」之稱。

糯米難消化的秘密   我們常會聽到「糯米不容易消化,不能多吃」或是「吃完容易脹氣」的說法,到底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糯米和一般食用米飯的澱粉特性不同。

糯米澱粉幾乎是支鏈澱粉,烹煮後的米飯黏性高,而一般米飯還有15%~20%的直鏈澱粉比例。

當糯米進入胃之後,由於黏性較高,容易在胃中結糰成塊,消化時間就會拉長,胃腸功能不佳的人容易產生脹氣。

另外糯米在口腔和小腸經消化酶作用分解,會被快速吸收,血糖容易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攝取量。

糯米料理-桂圓紅糯米米糕 材料:紅糯米1公斤、糯米2公斤、香菇300g、開陽(蝦米)100g、肉絲300g、芋頭1顆、薑末10g、香菜20g、紅蔥酥20g、鹽鴨蛋黃6顆。

調味料:黑麻油100g、米酒50g、沙拉油300g、鹽少許、糖少許。

作法: 先將紅糯米、糯米泡軟約2小時後,芋頭切丁炸酥,放入米中拌勻,灑上少許米酒,放入蒸籠蒸約50分鐘後取出備用。

將香菇切丁入鍋,炒至香味出來後放入紅蔥酥、開陽略炒後取出備用,肉絲略炸後取出備用。

鍋中放入適量黑麻油爆香薑末後,將香菇丁、肉丁、開陽入鍋拌炒,放入鹽、糖後炒均勻作為餡料,使其有少許湯汁,再將大部分餡料倒入已蒸好的糯米中拌均勻,少部份餡料留下備用。

取一個圓形鐵罐(筒仔米糕專用),將蒸熟的鹽鴨蛋切半、壓平,放置於鐵罐中,再放入少許餡料,接著將拌好的糯米放入略壓緊後,放入蒸籠蒸10分鐘,取出倒扣盤中,最後將香菜葉擺入米糕上作為盤飾即完成。

    糯米是臺灣重要的米食之一,它變化成不同樣貌、味道出現在生活和大大小小的慶典之中,與我們的傳統習俗、飲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每當我們慢慢嚼、慢慢吃,仔細品嘗這些糕點的同時,也是在品味從過去傳承下來的手藝與智慧。

帶著感恩和珍惜的心,享受淡淡清甜的糯米香吧!       資料來源 農委會-走進阿美族祖屋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農業知識入口網-量少珍貴黑糯米養生好食材 農業知識入口網-紅糯米的盛宴-太巴塱紅糯米產銷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2010年臺東區原住民風味餐競賽食譜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常見問答水稻 臺灣大百科全書-草仔粿 延伸閱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花宜稻地 好米食光小故事 農業知識入口網-泰雅銀珠香米-失而復得的家鄉味道文╱好福食研室 農業虛擬博物館-田媽媽料理 劉員外米食草仔粿 原住民族農產業-紅糯米料理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