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山西》:中國最早的窯洞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藉助網絡多媒體表現形式逐一發表,讓山西的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

山西古窯洞

馬越:石樓縣的得名源於縣東部的石樓山,古時稱通天山,因山上石疊如樓,在唐時改名為石樓山。

石樓縣屬於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表復蓋著厚厚的黃土,因受流水侵蝕、沖刷,溝壑縱橫,地形破碎。

雖然石樓縣礦藏資源較豐富,但山高坡陡,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因而石樓縣的財政收入在全省排名是倒數的。

趙飛:也因石樓這一方水土,養就了石樓這一方人。

石樓人純樸、熱情,厚道,不愧為革命老區的人。

比如石樓縣林業局曾經的總工程師王應義,在他的帶領下,石樓縣的林地面積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不足10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00多萬畝,石樓縣成為全國人均紅棗面積最大的縣,紅棗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他也被評為「山西記憶」2005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之一、入選「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的候選人之一。

石樓縣出土的龍形觥

馬越:石樓縣在人們的印象中比較模糊,談起石樓來,除了窮還是窮。

石樓縣雖然土地貧瘠,卻有著豐厚的歷史。

說到石樓不光有毛主席的《沁園春·雪》,這裡還曾出土過青銅國寶龍形觥;彎曲度幾乎呈「句號」的天下黃河第一灣從這裡流過;這裡還有姜太公、桃花女的故事……

趙飛:是啊,石樓縣是"文物大縣",在境內多處發現古代遺存的白灰層、火種和陶器,屬於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這表明新石器中晚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馬越:石樓一帶的原始文化遺存,過去由於缺乏應有的調查工作,幾乎是一無所知。

1980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在石樓調查時發現了岔溝遺址,經過發掘,發現石樓岔溝古窯洞遺址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窯洞,共有20處,其中一處屬仰韶文化時期,其餘都屬龍山文化時期。

趙飛:所以啊,石樓縣大批出土的地下文物曾令考古學家讚嘆「石樓這個地方很神奇,值得考究。

」剛才說到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都是新石器時代文化。

仰韶文化最明顯的特徵體現在陶器上,出現了有彩繪的幾何型圖案或動物型花紋,主要呈現紅色,所以也叫彩陶文化。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

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馬越:說到這我想插一句,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是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的典型代表。

趙飛:好,等我們說到臨汾的時候再詳細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典出山西》:哪是中國最早的遺址

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

穿越千年的古城只為領略今昔的你

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2800-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走進兩城鎮遺址,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向我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我們追求歷史、探索歷史、復活歷史,在這個過...

名勝古蹟 三門峽廟底溝遺址

廟底溝遺址廟底溝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三門峽陝州古城南,總面積24萬平方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早期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內涵分為二期。一期(下層)為仰韶文化遺存,命名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陶寺城內的等級差別

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本章內容梳理★★★考古學的定義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

"黑陶文化"的來源——章丘龍山文化

龍山鎮位於章丘市西部,東連棗園鎮,南接聖井鎮,北鄰党家鎮,西 與濟南市歷城區接壤,龍山鎮歷史悠久,歷史上一直屬於歷城縣,宋朝時就設立了龍山鎮,從宋金至民國,一直是歷城縣東部的重要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