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文帶領你回望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需要實事求是,尊重古人、尊重歷史、尊重文明。
炎炎夏日,田建文研究員帶領你走進歷史,回望晉國。
對千年古人,對罈罈罐罐,我是有感情的。
說到底,是因為我跟它們有對話能力了。
在我看來,任何人類遺物,都已經凝結著思想和創造,它們透過時間和空間,盡情地向我傾訴著。
田建文
田建文:山西襄汾人,1965年生,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
曾任山西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站長,現任山西省考古學會理事、山西金墓博物館館長、侯馬南山考古資料中心主任。
1984年在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89年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取得碩士學位。
吉林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員。
主要從事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學研究。
主持或參加過侯馬晉國遺址、夏縣西陰村遺址、浮山橋北墓地、鄉寧內陽垣墓地、絳縣橫水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研究成果
《西陰村遺址的第二次發掘》等田野發掘報告
《新田模式——侯馬晉國都城遺址研究》
《晉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新認識》
《初識唐文化》,古代文明通訊,2004,21:9~15.
《山西考古學的區系類型問題》(獲2000年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參加的絳縣橫水墓地獲2003—2004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獎。
田建文老師曾參與發掘了翼城縣棗園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文物距今已7000餘年,是迄今山西省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
此次晉寶齋請到田建文老師前來主講《回望晉國》主題公益講座,實則有幸。
廣大考古及歷史愛好者前來參與,與田建文老師一起回望歷史,探究燦爛古晉國文化。
1982年秋天,在曲沃曲村發掘天馬—曲村遺址。
1980年,我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商周考古專家李伯謙先生、秦漢考古專家俞偉超先生以及考古學家李仰松先生、宿白先生都是我的老師。
當時,北大教授、考古學家鄒衡先生帶領我們班實習,鄒衡先生認識每一塊小小的陶片,他指著一小塊裡面有布紋的瓦片對我們說:「這是漢代以後的!」我們都恭敬而仰慕地圍著鄒先生,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覺得一小塊陶片都那麼神奇。
尤其是當我們找出了一座墓葬的開口線,就是挖掉耕土層後,露出的長方形的、和別的土不一樣的土色時,都興奮得歡呼起來,因為,再往下挖,就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和隨葬品了……歷經4個多月,發掘結束了,我對考古也情有獨鍾了。
老師們給我的幫助很大,一些細節至今讓我心懷感動。
1989年底至1992年底,我在曲村考古隊駐地工作了三年。
鄒衡先生正好在曲村駐地整理墓地材料,鄒先生給我講了許多考古界軼事以及他研究夏商周考古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
有時候,遇到不同意見,我會堅持自己的觀點。
1992年,北趙晉侯墓地發現並發掘後,鄒衡先生和李伯謙先生認為,天馬—曲村遺址是「唐」或「故絳」,我斗膽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天馬—曲村遺址至今未發現城牆或大型夯土(宮殿)基址等與晉都直接相關的建築遺蹟,而這些恰恰是判定晉都至關重要的因素,並刊發論文《晉國早期都邑探索》。
聽師兄弟們說,鄒衡先生非但沒有生氣,還誇獎我這篇文章呢。
田建文主持過十餘次文化遺址的發掘。
在對侯馬晉國遺址的研究中,1993年,他提出了「新田模式」,否定了白店古城的存在,確定了台神古城城外西北角那三座大型夯土台基,是祭祀汾河之神「台駘」之用。
如今,「新田模式」得到了考古學界的認可。
晉文化在西周時期是「作為周文化一部分的晉文化」,晉西南、晉南的兩個地區發掘了大量遺址,但少有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的墓葬,多為西周晚期的墓葬。
周成王剪桐封地,弟弟叔虞被封為唐侯,史載,因唐地臨晉水,後來改國號為晉,晉遷至侯馬曲沃一帶。
直至公元前569年之後,晉的疆域才將靈石口以北劃入,即延伸到現晉中地區。
唐叔虞的兒子叫燮父,唐地有晉水,燮父改稱晉侯。
這段歷史少有記載,晉的始封地究竟在何處就成了歷史之謎。
近年公布的一香港人藏有一銅簋,上有銘文,根據銘文以及其他史料仔細推敲,晉的始封地在太岳山南麓,商代晚期及西周早期的「唐」最有可能在今浮山橋北一帶。
侯馬盟書中提到趙家的敵人就是先氏,2000年,在浮山縣橋北墓地出土的部分收繳文物中刻有「先」的銘文。
周文公時期,先軫作為軍事統帥,此後,先氏三代在晉國軍中占據重要位置。
太原金勝村趙卿(即趙簡子)墓的一件銅粗虺紋蓋豆,豆蓋口沿旁刻有銘文「先」。
這些「先」族人氏是晉國貴族和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族譜》的記載「先、范同祖」,范氏為「陶唐氏」之後,「陶唐氏」又建立了唐國,若唐和先是一體,那是先建立的唐還是唐吞併的先?任何一種可能存在的話,橋北以其規模當為唐侯墓地;若不然,唐(子)與先(侯)就是兩個相互為鄰的國家。
考古學所關注的重點在於文物背後的廣闊精神層面,而絕不僅僅局限於器物本身。
老一輩的考古學家一般不收藏文物,也不給私人鑑定文物。
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這是一種職業道德。
古稱「新田」的侯馬是晉國古都,晉悼公四年時,大臣魏絳力主「和戎」;在晉國「和戎」後的短短八年間,魏絳輔佐悼公實施「惠民」之策,致使晉國「國無積滯,亦無困人」,而「楚不能與爭」;悼公十一年,晉國終於挫敗楚國、成功實現了復霸中原的夢想。
《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為表達對魏絳的感佩之情,悼公發自肺腑地說,「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侯馬城西的平望古城遺址,那裡的地面上,聳立著一個長寬各75米、高8.5米的長滿蒿草的夯土高台——這正是晉悼公的宮殿台階遺址,這就是晉國的公宮,相當於故宮的太和殿,晉悼公就是在這裡提出的和諧……」
把歷史文獻里的情景「精確」再現,是考古學者和旁人的最大區別。
山西歷史上的書法家之25—張頷(通譯《侯馬盟書》)
一、簡介:張頷(1920.10-2017.1),山西省介休人,原名連捷,字徑盫,又或曰靜盫 ,及長,更名為頷,同於頤,義為自求口食。曾筆名長甘,號乍廬,晚歲自號二觸老人、二堆老人、不掃堂主等。自...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青銅鳥尊背後的歷史隱秘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 20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在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處發現了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的天馬-曲村遺址,九十年代在遺址中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晉侯墓地」,並出土了一大批鑄有晉侯名...
鄒衡先生的主要學術貢獻
鄒衡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學術成就巨大。先生最大的學術貢獻是創立了中國夏商周考古的學術框架體系,從而使幾代學子從中受益,被譽為「學術大師」「夏商周考古第一人」當之無愧。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五...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國寶銘文:排定晉國早期編年空白
西周晉侯鳥尊及其歷史隱秘 20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在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處發現了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的天馬-曲村遺址,九十年代在遺址中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晉侯墓地」,並出土了一大批鑄有晉侯名...
晉國古都——曲沃縣|「六區四園」之晉國博物館旅遊區
晉國博物館位於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是依託「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保護和展示為一體,完整展示晉文化風貌的專...
尋尋覓覓找晉跡:2016年山西侯馬、曲沃考察記
我在外地南方工作時,發現很多人都分不清「陝西」和「山西」,其實本人小時候也搞錯過。由於發音相似,英文地名為了區別二者,山西的英文單詞為「Shanxi」,而陝西的英文單詞則為「Shaanxi」。其...
「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會議紀要
為了探索早期夏文化研究,「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於2016年12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會議探討了課題的申報立項等相關問題。會議由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張建華主持,出席會議的嘉賓...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三晉文物亮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3月28日,「傳承與謀變——三晉歷史文化展」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展品中,由山西「天馬——曲村」遺址、侯馬晉國遺址和金勝村春秋晚期墓葬等出土的46件(組)文物,讓人領略到了晉國霸主的雄風。...
國之大事— 侯馬虒祁遺址第九次發掘記(上)
因原文內容較多,故分兩篇。上篇主要敘述侯馬虒祁遺址第九次發掘工作起源、下宮之役與遷都新田、晉都以往的祭祀考古、侯馬新月小區東周祭祀坑發掘四部分內容。下篇主要敘述北魏紀年墓、漢墓及金元明墓、文物保...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今日亮相北大,僅展十天!
當年周成王桐葉封弟的一句戲言成就了稱霸春秋的晉國,然而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昔日的輝煌早已在戰火中湮滅,盛極一時的都城地望也被掩埋在黃土之下,無處可尋。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山西省...
貴州土司遺址獲世界田野考古發現獎
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對國家的長期統一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並在...
李伯謙,考古學家這樣煉成
學人小傳李伯謙,1937 年生,河南鄭州人,考古學家。1956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1961 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