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月三星堆 古蜀國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蜀國崛起於崇山峻岭,縱享繁榮與昌盛,卻最終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千載歲月,曾經滄桑與誰說?伴月三星,訴說一段千古傳奇……

【穿越時空的召喚】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鴨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遺址是近現代考古發現的古蜀國及其都城和文化遺址區,總面積約為12平方千米,歷經夏商兩代,距今5000至3000年。

此地因曾立有三座土堆,與名為月亮灣的濕地遙相對望,素有「伴月三星」之說,故得名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證實了古蜀國的存在,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1929年

四川廣漢縣南興鎮月亮灣,農民燕道誠與兒子開挖水溝。

結果沒想到,居然挖出了不少石璧、玉璧。

此次的挖掘,燕氏父子一共挖出了400餘件玉器。

一年後,他們才將玉器賣予古董商。

這些玉器一流進古玩市場,就引起了古玩界和考古界的注意。

1933年秋

對古董頗有研究,時任華西大學地質系教授的美國人葛維漢與同事,組成了一支考古發掘隊,來到了燕氏父子發現玉器的地方,竟也挖出了許多陶器、石器、玉珠和玉圭等文物。

這次挖掘持續了四年,於全面抗戰爆發後中斷。

不過,此時的考古界已意識到月亮灣地區的考古價值。

1949年後

國內考古學家先後對此地進行過考古調查和勘探,但均未深入挖掘。

1963年

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馮漢驥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挖掘。

當時,馮漢驥就斷定此地極有可能是古代蜀人的「都城」。

20世紀80年代

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真正啟動。

人們挖掘出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玉器,終於打開了古蜀國文明的大門。

由於文物數量眾多,國家還專門在當地建立了三星堆博物館,以保護文物和推進考古研究工作。

如今,考古學家每年都會在遺址區進行有組織的挖掘。


【古蜀歷史知多少】



在三星堆遺址,人們發現了古城牆殘跡,並由此拼湊出一座總面積約3.5平方千米的都城;在都城裡,人們又挖掘出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青銅人像、神壇、神樹等文物萬餘件。

這一切無不證明,古蜀國文化之發達可稱文明,古蜀文明也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要了解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需先了解古蜀國的歷史。

古蜀國是指曾長期存在於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等長江上游流域的文明古國,其歷史上啟新石器時代,下至戰國末年,於秦統一六國時滅亡,經蠶叢、柏濩、魚鳧、蒲卑以及開明氏等五大朝代。

魚鳧氏王朝

漢揚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

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

魚鳧田於湔山,得仙。

今廟祀之於湔。

時蜀民稀少。

」據考證,三星堆遺址所對應的時代極有可能為魚鳧氏王朝,是古蜀國持續時間最久、文明影響範圍最廣、文明程度最高的時代,也被稱為古蜀國的青銅時代。

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

魚鳧氏之後,望帝杜宇統治了古蜀國,號蒲卑氏,時間大致為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

據史料記載,杜宇曾率蜀人助武王伐紂。

《華陽國志》曰:「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

」後杜宇禪位臣子鱉靈,號開明氏。

秦朝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自此,古蜀國滅亡。

此後,秦國採取的一系列改造措施將古蜀文明逐步同化,匯入中華文明的大河之中。


【物化的古蜀文明】



文物是文明的物質體現。

作為古蜀文明的物質承擔者,三星堆文物隱藏著古蜀文明的密碼和基因,訴說著古蜀國曾經的輝煌與風光。

三星堆文物以青銅器居多,主要出土於兩大祭祀坑,其中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造型奇特的青銅器,以及面具、動物形飾等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


出土於祭祀坑的大型青銅雕像群造型各異、氣勢宏偉、藝術綺麗,是商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這組雕像群分為人物與動物兩大類。

人物雕像最高者達260厘米,最小者僅高3厘米左右,有站立、雙膝跪坐、單膝跪地等不同造型。

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青銅大立人像。

這座立人像連座通高262厘米,人像身高170厘米左右,重180千克,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東方巨人」。

此人像頭戴高冠,粗眉大眼,眼睛斜豎,鼻樑高挺,嘴形寬闊,耳朵大張,耳垂穿有耳洞。

它身著雞心領長襟衣,後擺呈燕尾形,正符合史冊所載蜀人「椎髻左衽」,「其衣服制裁,皆有燕尾」的特徵。

立人像身軀瘦高,手掌粗大作握式,呈圓形。

人們揣測它手中可能握有某物,但具體何物暫不得而知。

各式青銅面具中,青銅縱目面具格外引人注目,有「千里眼」「順風耳」之稱。

該面具外貌為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呈柱狀縱凸出於臉部,凸出部分長度達16厘米;雙耳大張,鼻翼向上內卷;口闊而深,作神秘微笑狀。

《華陽國志》雲「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故人們推測此面具可能是依據蜀王蠶叢打造。

另有青銅神樹,工藝之精湛世所罕見,堪稱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屬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三星堆遺址共出土8棵青銅神樹,因年代久遠,均已損壞,人們只修復其中一株,為一號大神樹。

此樹高達3.96厘米,樹幹殘高384厘米。

樹共有三簇樹枝,每簇三枝,枝幹線條流暢,柔和下垂,每枝中部長短枝,短枝上又結有花蕾,花蕾上則佇立著一隻昂首翹尾的小鳥,共九隻鳥;樹側倒垂一龍,緣樹逶迤而下。


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中,金面具和黃金權杖皆是古蜀文明權力的象徵,其中黃金權杖被認為是蜀王的「標配」。

這柄金杖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凈重500克。

金杖里為木芯,外包裹一層大而厚的純金箔皮。

金杖上端有一段長46厘米的平雕紋飾圖案,由三組圖組成:最下一組為線刻的兩個前後對稱的、頭戴五齒高冠、耳垂系三角形耳墜的人頭;上面兩組圖案相同,兩頭相對的鳥上刻畫了兩背相對的魚,鳥的頸部和魚的頭部則壓有一枝羽箭。

人們推測這三組圖案正是古蜀國文字「魚鳧」的意思,表明金杖為魚鳧王所有。

而這種獨特的圖案文字也被稱為「巴蜀圖語」。



當然,一切依然有待更深入的考證。

古蜀國的歷史和文明依然存在著諸多有待填補的空白。

三星堆遺址喚起了一份屬於古蜀人的城市與文明記憶,呈現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曠世之美;它是一座城,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也是一種文明。

(文/木 昭)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中華瑰寶》雜誌2018年10月號(總第25期)。



【雜誌訂閱方式】

1.撥打電話010-57435892或010-56037087進行電話購買

2.銀行轉帳

戶名:瑰寶傳承(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上地支行

帳 號:35370188000083988

3.郵局匯款

匯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北正黃旗18號 《中華瑰寶》雜誌編輯部(100093)

長期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和訂閱。

雜誌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北正黃旗18號 《中華瑰寶》雜誌編輯部(10009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容齋筆記|失落的古文明 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約有5000至3000年歷史, 前後歷時約2000年, 跨越了中國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夏代、商代、西周等時代。 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

蜀王神話傳說系列-魚鳧

魚鳧氏,是古蜀十三代國王中最出著名的國王之一。李白《蜀道難》中有千古名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宋人孫松壽也曾懷古詠今道「野寺依修竹,魚鳧跡半存」。魚鳧與蠶叢一樣,對古蜀文明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四川的兩處什麼遺址 真的是外來文明嗎?

四川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雖然自古以來就是漢地8省之一,在古代也一直被稱為天府之國,益州地區也長期是經濟重鎮,但很早以前一直遠離中原王朝,在秦國兼并蜀地之前,巴蜀地區一直以蜀族建國,由於交通不便,...

解開古蜀文明的密碼

【守望家園】編者按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縱目青銅面具、太陽神鳥金箔……提到古蜀文明,您還能想到什麼? 20世紀80年代,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兩個埋藏坑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

神秘消失的古國之第一章古蜀國(一)

第一章 古蜀國——神話的國度,現實的傳奇據文獻記載,古蜀國最早的先王是蠶叢、柏濩、魚鳧,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鱉靈,或說是蒲澤,其後是開明。這些帝王名號怪異,史料匱乏,正如詩人李白喟嘆道:「蠶叢及...

三星堆——探索神秘古蜀國文明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面積為12平方千米,距今5000至3000年,是至今西南地區範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原古蜀國的城池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

三星堆文化探秘: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中心

隨著中國四川三星堆上千件國寶級珍稀文物的橫空出世,一連串驚天之謎接踵而來: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高鼻深目、闊嘴大耳的青銅兵團從何而來?這些面相奇異的青銅人像屬於什麼人種?在達到絢麗繁盛的最高峰時,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