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考古 是保護文物還是破壞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
郭沫若才華橫溢,被稱為出色的大文豪一點不為過,尤其是他在現代新詩上的發展也是有很深的造詣。
但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喜歡歷史,尤其喜歡考古,至今他還被稱為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郭沫若花費了畢生精力研究考古學,除了看書,他還喜歡實踐,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把中國各個朝代的帝王陵都挖出來看看。
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
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
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終於獲得了批准。
畢竟那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成立,人民溫飽還沒解決不了,哪有其它的精力搞技術。
更何況對於考古來說,如果沒有成熟的技術保存文物,只會對文物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挖掘工作非常順利,考古人員很快找到了陵墓的入口,墓中有各種古玩這字畫、奇珍異寶、綾羅綢緞。
由於當時考古技術落後,當空氣進入這個封閉近300年的空間後,字畫綢緞內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化也有相當大的損失。
考古人員也打開了皇帝皇后的棺槨,看到了他們的屍骨。
後來聽說皇帝皇后的屍骨已另外保存,複製的棺槨已經做好,為了保持地宮的乾淨整潔,迎接上級領導檢查,考古隊員就下令把原來的棺槨給扔到山溝里。
郭沫若雖然不是真的盜墓賊,但他的做法讓很多文物損失,跟被盜走也沒什麼區別。
大量文物的損失讓領導及考古界非常痛心。
但是這事過沒多久,郭沫若又想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並說雖然定陵挖掘損失了不少文物,但積累了經驗,以後再做挖掘工作就知道怎麼做了。
他的要求讓國家非常生氣,堅定的回絕了郭沫若,並回了他七個字:以後禁挖帝王陵。
郭沫若提議要挖掘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並定下一個規矩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這一考古國策
考古是人們對歷史探索的一種手段,雖然不雅,但是也沒有辦法。現在的考古在古代叫做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
郭沫若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惹怒一個大主管,從此立下一個規矩
歷史上,考古界有一個悲劇的案例,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當時做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提出挖掘明定陵的建議。建議提出來的時候,就遭到了眾多歷史學...
挖墓狂人郭沫若狂挖皇帝陵墓,幸得總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提起郭沫若,不得不感嘆他 的文武雙全,他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有著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等等多重頭銜。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建國之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熱衷於開挖先...
郭沫若想打開這個墓,周總理說了一句話,斷了他10年的念想
郭沫若是現代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由於他早年留學日本,回到中國後不僅擔任文學藝術會主席,也是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所以歷史上對郭沫若的褒貶總是不絕於耳。
為何國家嚴禁挖掘帝王陵,不是沒有先例,只因郭沫若有了血的教訓
導語:考古自古以來就有,如果追溯起來,中國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了,了解歷史的應該清楚,那就是北宋的金石學,近代考古起源於歐洲。現在很多人把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實際上,這兩者之間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盜...
郭沫若主張挖掘定陵、乾陵,就只為解開這兩大歷史謎團!
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10歲登基,在位48年,有意思的是萬曆帝創造過在位期間30對年不上朝不祭天的記錄,但他卻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卻能夠創造出「萬曆中興」的盛世。萬曆帝為何會不出席任何活動一直...
中國明文規定,專家都不許挖掘陵墓,只因郭沫若血的教訓
考古這件事情,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考古可以梳理清楚歷史的脈絡,也有的人認為適當的考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種勢必要將所有古墓都進行考古的態度使人反感!考古並不是像盜墓者那樣,只是進...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1965年考古隊挖掘明定陵讓人痛心疾首
眾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件,由於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環境已經恆定,如果這是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就盲目發掘勢必會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考古挖...
為何國家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其實原因很簡單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他熱心帝王陵挖掘,一意孤行,令文物損失慘重,是為公還是私心?
說到考古,相信很多的人對於這個神秘的工作感到特別的好奇,那種驚險和刺激,透露出來的緊張興奮,時不時的令人心底歡喜和忐忑,這是一種新鮮感和成就感的結合。說到古墓,世界上相信沒有哪一個國家很夠和中國...
郭沫若提議開挖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定下一個五字鐵規矩
1956年,明史研究學者郭沫若提議開挖明朝萬曆皇帝陵寢定陵,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最後在他和吳晗的堅持下,開挖定陵計劃終於獲得了批准,也由此揭開了中國考古界一場具有毀壞性質考古的序幕。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此人力主發掘定陵,參與人員離奇死亡,製造中國史上最大考古悲劇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中國考古史上第一悲劇,考古照片流出後,矛頭直指郭沫若
導讀:考古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就應該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是一門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的學問。而不是逢墓便挖,只追求墓中有價值的文物。在考古上,我國有著血淋...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郭沫若做夢都想打開這座帝王陵,只因裡面有一件絕世珍寶!
乾陵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乾縣,是唐代帝王陵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乾陵跟秦始皇陵一樣,因為其獨特的神秘,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大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