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是最初的「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科院考古專家何駑解密陶寺文化

「陶寺中期王墓出土圭尺,其地中刻度,從物證的角度說明最初『中國』的含義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國。

陶寺是最初的『中國』,陶寺是『堯都平陽』。

」7月7日上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先生在山西博物院公共學術講座中,如是對觀眾講解陶寺文化。

何駑是北京大學考古學碩士,歷史學博士。

現任中科院考古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7日上午,何駑在山西博物院公共學術講座中進行題為「堯舜中國——陶寺與中國文明核心的形成」的主題演講,對陶寺遺址的挖掘成果以及其對中華文明的重要性進行了了解。

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位於我省襄汾縣陶寺村南。

1978年至1985年間,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遺址發現了居住區和墓葬區,發掘墓葬1000餘座,其中大貴族墓葬6座,是中國早期王權分化的重要佐證。

1988年,陶寺遺址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經考古學家近40年的發掘,在陶寺城內發現宮殿、觀象台以及階級分化明顯的墓葬。

在城區的區划上,有宮殿區、貴族居住區、普通居住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天文建築和祭祀區等不同功能區域的區分,在目前已經發現的早期墓葬中都城的性質最為全面,這充分反映出陶寺當時社會複雜化程度已經很高。

何駑認為,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形成國家,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宗教中心等方面入手。

陶寺遺址具備了都城的標準,並且採用雙城制的布局劃分,對後來歷代王朝影響頗深。

陶寺文化所反映的禮儀制度,已經形成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出現了王權,而且不斷強化。

這些方面讓我們有信心、有把握宣稱陶寺遺址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距今4300年左右,比夏代後期的二里頭遺址早了500-600年左右,是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的重要支點,這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所以把陶寺遺址作為項目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中華文明走的是多元一體的過程。

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形成,一體是關鍵,這個一體是以什麼為基礎?就是以華夏集團的文化為基礎,具體來說堯文化是重要的源頭。

」何駑說,堯都不僅是山西的,更應該是全國的。

陶寺遺址是中國、最起碼是黃河中游地區能夠確定進入早期文明的一個最早的都邑性遺址。

它的重要意義還在於,通過陶寺文化內涵的全面揭示,讓我們從中國的實際資料當中歸納出進入早期文明的一系列實證。

據何駑介紹,這些年來,考古專家對陶寺遺址不斷有新發現,這一兩年在陶寺遺址原來宮殿區的外圍發現防禦型設施,該設施最初是一條7至9米的深溝,在陶寺早期偏晚階段被人為回填為城牆,學術界對此夯土還存在爭論,陶寺中期,宮殿區圍牆進行重新改建,中晚期被毀壞,晚期又有短暫恢復,最終徹底被摧毀,說明陶寺政權的結束。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這些防禦型設施顯現了陶寺早期宮城的性質,這是近年來陶寺遺址的重大發現。

本報記者 王媛

7月「書香漫晉」帶你去看看這個「世界」,不管是充滿奇趣的大自然,還是遍及全球的文明興衰,都會帶給你啟發思考。

關注山西新聞網公眾微信號(sxrb-com),回復「書香漫晉」參與活動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回望2016中國考古

入冬,一場洋洋洒洒的大雪,給石峁遺址蓋了一層灰白的冬衣,使這個原本就很有氣勢的石頭上的王國更顯宏闊。石峁自2011年橫空出世後,一直是考古界關注的焦點,2016年,因為瓮城、內外城牆以及牆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