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磁山文化藏品內涵開拓博物館發展新思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城網邯鄲2月4日(通訊員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研究的空白,使我國新石器文化遺存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系列和鏈條,為研究和探索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在我國新石器考古學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堪稱我國近代以來考古史上的重要發現之一。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太行山東簏,武安市西南17公里磁山鎮台地上。

東依鼓山,西鄰磁山鐵礦,南傍洺河,面積約14萬多平方米。

發掘中發現房址、灰坑、糧窖,共出土文物10000餘件,其中有石器、骨器、陶器和祭祀品。

出土的陶器中配套的炊具陶盂和支架在造型上達到了審美和使用的統一;粟黍的出土,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實屬罕見;從出土物中可以看出,家雞的飼養,核桃的栽培,黍的種植堪稱世界之最,被專家評定為磁山文化的代表,具有全國各地其它歷史文化資源無可替代的奇特性。

據出土的兩件木炭標本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碳一14測定,磁山文化遺址的年代距今至少有8000多年,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

磁山文化遺址的發掘不僅表明8000多年前磁山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而且把我國黃河流域種植粟的年代提前到8000多年的歷史。

磁山文化在中國農業文明史乃至世界農業文明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發現的大量糧食窖穴證實,磁山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穀子最早種植地,也是黍的最早起源地。

在中國歷史上,以谷作為核心的北方農業文明與以稻作為核心的南方農業文明,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兩大區域。

從這個意義上說,磁山文化開啟了中國谷作文化的先河,奠定了谷作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中國北方谷作文明當之無愧的發祥地。

磁山文化還極大地改寫了世界農業發展史,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雞和種植核桃的國家,推翻了家雞飼養起源於印度的成說,修正了張騫出使西域引進核桃的定論。

可以這樣說,磁山文化揭開了中國乃至世界農業文明史上的嶄新一頁。

「磁山文化博物館」位於磁山文化的故鄉——磁山遺址旁,是唯一以「磁山文化」命名的專題博物館,具有其他任何博物館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展覽應以全面、系統和突出展示「磁山文化」成果為目的。

總體上以磁山文化遺址出土文物(館藏300餘件文物,徵集1200餘件)集中陳列形式,並採取照片、圖畫、圖表、文字說明、多媒體以及幻影成像、模擬景觀、雕塑符號、知識連結等輔助手段,使觀眾較全面地了解磁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發掘、研究開發、展示宣傳和保護利用等經過,特別是遠古時期磁山文化的文化內涵、生活奧秘和創新成就,以及磁山農耕文明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突出地位和所起到的歷史作用。

充分利用磁山文化出土文物、實物標本和實物資料,把展覽分成3部分15個單元,各部分或各單元既相對獨立、主題明確,又緊密銜接、有機結合,並採用突出、跳躍、串珠式的方式,以事件發展過程及遠古社會不同生活方面為主線,以事件所涉人物、文物圖片資料為輔線,多層次、多角度系統展現磁山文化的發現研究歷史、文化本身演進變化過程和現代開發利用狀況,重點展示磁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成就。

本展覽位於武安市磁山鎮磁山遺址東側——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內,包括主樓一層中央大廳及一、二層東、西、北六個展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

目前,中華第二屆「磁山文化」節深遠影響越來越大,遠道慕名而來的觀眾和專家學者絡繹不絕。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 「磁山遺址模擬考古發掘現場」在成為旅遊景點的同時也成為科學研究基地。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建設堪稱一流,二十年不落後,在同級別博物館行列中已名列前矛。

展出內容,面面俱到,詳略有當,全面反映了「磁山文化」發現、發掘以及研究成果台前幕後;

「磁山遺址模擬考古發掘現場」再現了磁山遺址當年考古隊發掘場景,展示了考古發掘手段,贏得了觀眾好評,得到了考古專業人士認可。

「磁山遺址模擬考古發掘現場」規模之大,在國內實屬罕見,為提高我市知名度,為建設文化強市增了光。

磁山遺址1972年發現,通過考古發掘出土5000多件(大部分出土文物存於省文研所),其中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骸、植物標本等,為尋找我國更早的農業、畜牧業、制陶業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貴的線索。

磁山文化遺址的發現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為研究和探索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提供了豐富、寶貴的地下實物資料。

精選磁山歷史文物精品,採用選精、跳躍、串珠式的方式,以文物、雕塑、場景、模型、影視播放、多媒體、動漫等手段為主線,要求突出觀賞性、互動性,體現藝術化、個性化、人性化,以事件、人物、文物圖片為輔線,將磁山整個歷史發展串聯起來,從中展示磁山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

合理利用現代材料,恰當地運用燈光的渲染作用,將重點內容設置為不同形式展示的「閃光點」,以突出磁山文化的輝煌成就,打造武安品牌。

要體現以精品文物為主幹,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條,以重要歷史事件為點晴之筆的基本要求;2、文物選精品陳列,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文化事項用景觀還原;3、整體展廳既顯展品豐富,又不堆砌,展空間疏朗、大氣,觀眾流線明確有序;4、讓普通觀眾看懂,並引發專業工作者有更大思考空間。

5、整個參觀路線以發現——認識——了解——震撼——銘記。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磁山文化博物館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完備的場館設施和優質的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舒適的參觀學習環境。

磁山文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四年多來,接待了來自海內外各類參觀團體和遊客十萬餘人,先後成功舉辦兩屆磁山文化節,中央電視台、農業部、北京電視台、省農林院穀子研究所、北京地質大學以及俄羅斯科學院等媒體科研機構前來考察交流,參與錄製了中央電視台《中國通史》、《天人合一》等紀錄片,先後編輯出版了《磁山文化論集》、《中華文明源》、《磁山文化綜覽》、《磁山文化—河北考古大發現》以及鄉土教材等文物書籍和磁山文化報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作為邯鄲十大文化和武安六大文化之首的磁山文化,向海內外觀眾充分展示了武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的需求,為建設文化強市做出了積極貢獻。

博物館作為社會機構,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趨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觀眾至上」的理念,向著數字、立體、仿真、情感等現代化建設邁進。

舉辦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展覽和活動,順應時代的發展與需求,在主題上有創新,發揮獨樹一幟、視覺別致的布展,在文物藏品的研究、組集上下功夫,確保博物館相對穩固的參觀群體基礎上不斷發展和挖掘新的參觀群體。

同時利用辦展的人力、資料和經費,進行深加工,推出相關的出版物,從而形成相應的系列精神產品,開拓文化市場。

博物館館藏的數字化、網絡化是發展趨勢,建立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服務等現代科技平台,擴大傳播範圍,提高傳播速度,更好的宣傳自己。

我們將在近期建立完善磁山文化網站和微信公眾服務平台,緊跟時代發展,加大網絡開發力度,加強博物館網絡展示功能,為大眾提供便捷信息服務,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

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合理利用,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可靠基礎,也是文物效益不竭的源泉,兩者是共進共榮的關係,同時也為博物館的營銷活動開闢新途徑。

當前市場環境下,作為邯鄲十大文化和武安六大文化脈系之首的磁山文化,將發揮她應有的作用,促進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和旅遊業的繁榮發展。

在邯鄲市旅遊規劃的統一安排下,開闢西南旅遊線,把景點聯成片,串成線,北到武安舍利塔、東山文化公園、南行伯延徐家大院、磁山文化遺址旅遊區、磁山紅山觀、磁山廣福寺、崔爐天青寺、北響堂寺、磁州窯遺址、磁縣天子冢、蘭陵王墓,使景點星羅棋布,滿足旅客一日游,兩日游的需求。

博物館的工作,是屬於精神文化層面和教育層面的工作。

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文化教育,是文博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

因此,要針對青少年特點,配合學校教育,開展行之有效的社會教育活動。

目前,磁山文化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與大中小學校有著密切的聯繫,與社區、廠礦等建立共建關係。

我們不斷加強教育基地建設,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效果顯著的各項活動,充分培育和挖掘潛在受眾市場,爭取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直接為民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神聖義務。

而磁山文化博物館從多個角度展示地方的燦爛歷史文化,同時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接受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教育與薰陶。

通過各種方式能夠使民眾在歷史文化上對祖國、對家鄉產生一種文化上的自豪感。

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增進民眾對傳統文化和地方歷史的了解,增強他們對地方傳統的文化認同感。

所以說,磁山文化博物館應該是一個展示地方歷史文化的窗口,應該充分利用館內豐富的藏品資源和當地的民俗文化素材來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是一種常規的理性知識教育,因此學生完全有必要再到磁山文化博物館去接受相應的實物教育,以滿足他們對感性知識的渴望,進而開闊他們的視野。

特別是對地方的歷史與傳統方面知識的了解,更加離不開參觀當地的博物館。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的發展,磁山文化博物館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

例如,可以更多地與周邊學校、家庭、社會聯合起來,共同舉辦一些與博物館展覽主題相關的活動,使博物館應該承擔起傳統的學校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後,在校外為中、小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

磁山文化博物館教育形式多樣,可稱為學校教育的一個補充。

例如,開展「文博夏令營」活動,舉辦各類「文博知識競賽」,開辦「館藏精品講座」以及以實物、圖片等方式開展學校有關課目的輔導教學活動。

這些都屬於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外延範疇,也是與學校教育合作潛力所在。

鑒於此,磁山文化博物館與學校很有必要將實物教育與學生教材內同進行對比,以多種形式和手段有機地融為一體。

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接受統編教材的文化知識,而磁山文化博物館教育能夠提供更多的地方歷史與傳統文化教育,如果磁山文化博物館真的能夠大量收集地方民俗文物,並通過影像的形式記錄大量的地方風俗活動,學生就一定能夠學到更加多的課外知識,以後就不會對自己成長的社會環境感到那麼陌生。

通過觀看日常生活中再也不適用的物件,加上講解員具體的講解,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藉助大量的文物、圖片和影視資料,加上現代化的展陳手法,可以讓學生觀看更多平時沒有機會看到的民間風俗生活畫面,從而完善和豐富學校的教育。

可以說,磁山文化博物館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學校教育有益的補充。

磁山文化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應該走出博物館,深入到周邊的中、小學學校中了解各年級學生的教育教學內容。

通過這種方式加強館校間的聯繫,研究和掌握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知心理傾向,使得博物館在收藏和教育兩個層面上都能夠有的放矢,並取得實際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磁山文化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固然要依賴於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但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特別應該與中小學加強聯繫。

具體的做法是,可以從當地中小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招募志願講解員,讓這些教師在熟悉博物館藏品的基礎上,為選產藏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做出貢獻。

他們在學生中進行講解,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學生對藏品的相關知識的講解。

最終,磁山文化博物館在與學校教育的互動中才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功能。

磁山文化博物館是一個教育機構,傳播知識是它的功能和使用之一。

在社會發展、科研進步,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博物館對知識的傳播功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單純就獲得知識而言,除去相關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的特殊研究之外,走進博物館可能並不是公共獲得知識的最優選擇,更不是唯一的選擇,通過書籍、網絡等信息資源無論在知識獲得的速度還是完整性及系統性方面可能都優於參觀博物館。

而博物館的不可替代之外在於這裡積聚保藏了大量真實的物品,人們有面對真實的情感需求和衝動,這種原真性、臨境感的塑造對於人的知識、記憶的影響是其他知識傳播手段所不能實現的。

也就是說,磁山文化博物館的教育方式更多地與情感、情趣相關、有趣有益、寓教於樂是它的優勢所在,它鼓勵人們在輕鬆閒適及獨特的感情體驗中獲得知識,充實自我,這種完全自主遠離壓力的學習方式是其吸引人們選擇的理由之一。

組織好我市中小學生參觀,做好磁山文化走進校園工作,從本地小學、初高中做起,已經與磁山小學、武安六中建立了合作關係。

磁山小學、武安六中已經把磁山文化宣傳展板懸掛校園樓道,進行全方位展示。

磁山小學、武安六中已經把磁山文化作為鄉土教材,深入為青少年進行教育。

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

博物館的藏品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遺存,文物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物化載體,藏品中的真品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是獨一無二的,文物標本的不可再生性決定其不僅珍稀,而且需珍藏。

現代博物館恆溫、恆濕等技術條件和安全保護等管理條件,都是個人收藏和非專業機構收藏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博物館對文物標本的收藏功能是其以物為載體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基礎。

研究是剖析事物內在聯繫、揭露事物本質特徵的最有效的方法。

博物館的文物蘊藏著一定的文化和科學內涵,加強對博物館文物文化內涵的研究、揭示人類文明成果產生的歷史規律,是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創造社會文化資源的重要手段。

博物館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展品的研究、陳列的更新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文物的內涵研究。

博物館的研究應當加強社會聯繫,積極為社會科研提供有效的資料和素材,為社會科研提供客觀的歷史見證物。

這裡想談一點不成熟的建議,就是加強對博物館文化的研究。

博物館是一種文化形式,它是一種保護文化、研究文化、傳播文化的社會形式,是文化中的文化。

前面說過,博物館文化是一種發展的文化,需要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不斷調整和完善,才能深化和發展博物館的社會功能,這是博物館同仁們的歷史責任。

「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藏整理工作,切實保護好中華民族文化現寶,使之代代相傳、蔭澤後人。

」「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有益價值」。

「努力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要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對豐厚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

博物館的收藏與研究不是最終目的,傳承人類優秀歷史文化才是博物館真正的歷史任務。

完成這一歷史任務,以博物館的形式,以展示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傳播歷史文化和社會文化知識,傳承人類文明成果,這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一種服務。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博物館的教育形式,服務的方式,愈來愈為社會公眾所喜聞樂見。

學術研究是博物館三項基本職能的中心環節。

博物館的各業務部門工作,包括徵集考古收藏保管、陳列展覽以及宣傳教育等,都必須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學術研究貫穿於這些具體的業務工作之中。

體現一個博物館工作質量和科學水平的高低,學術研究開展得好壞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學術研究是博物館的靈魂,不去研究博物館的藏品,發掘它的內在價值,發揮它的社會效用,也就失去了收藏的真正意義。

博物館的學術研究還不僅限於為館內收藏、陳列和宣傳服務,它還必須而且最終是為普及科學作出自己的特殊貢獻,對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出版館刊和學術專著,推動了博物館事業乃至整個國家學術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定期開展學術講座,向社會宣傳、普及文物鑑賞、考古等相關知識,以此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和國民的文化素養。

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宣傳渠道,宣傳機會,強化磁山文化宣傳意識。

利用新聞媒介宣傳,利用各種場合宣傳,製作圖文並茂,精美適用的宣傳資料,製作商品商標,借磁山商貿優勢向國內外市場宣傳。

磁山有眾多國營、合資、個體企業,在推銷的產品上,只要能用「磁山商標」的就要宣傳磁山文化,做到廣覆蓋,大密度,多渠道促銷宣傳,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

形成全方位的宣傳市場開發格局,提高磁山文化知名度,普及率,為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占領旅遊業市場。

磁山文化博物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爭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不斷提高辦館質量,把磁山文化博物館辦成特色鮮明,展覽精美,服務到位,管理規範的博物館,進一步提升磁山文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讓社會公眾更深地領略磁山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多的關注和自覺地參與磁山文化的保護及傳承。

要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開發博物館特色產品,努力發展文化產業。

要加強平台建設,爭取將磁山文化博物館建設成為磁山文化保護傳承、展示宣傳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磁山文化博物館未來發展思路

作者:張海江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磁山遺址模擬考古發掘現場」兩個精品體現了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的大手筆。「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建設堪稱一流,二十年不落後,在同級別博物館行列中已名列前矛。展出內容...

圖書誤解「磁山文化」的辨證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在武安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

出土文物的最好歸宿

館藏文物一部分來自於歷史的傳承,是一代代人保護下來的,還有一部分是有意無意地下出土的,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對於出土文物的最好歸宿到底在哪裡,在業內或學術界都有不同看法,其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文...

磁山文化研究員張海江榮獲中華文化突出貢獻獎

由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世界漢詩協會、中國文化學會、中華文化交流大會組委會共同發起的評選活動中,傅行先榮獲「中華文化突出貢獻獎」特別金獎,並光榮當選「聯合國中華文化傳播大使」。參與布展設計 我...

齊家文化玉器展元旦亮相省博

蘭州晚報訊(記者王巧靈通訊員盧冬)齊家文化玉形制簡單,素雅而精緻,在中國古代玉文化中具有獨特的風格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重視。昨日,記者從甘肅省博物館獲悉,《玉澤隴西——齊家文化玉器展》將於201...

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晉國博物館

晉國博物館位於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首座以反映晉文化為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總投資約1.98億元,於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晉國博...

濱湖的這個博物館,藏了一座吳國古城!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曾經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企業家,而是收藏家。」因為收藏家不僅收藏著物質的文明,更收藏著精神的滿足和時間的記憶,愈久彌新,獨一無二。在濱湖,就有這麼一位傳奇的...

玉璇璣:新石器時代的典型玉器

玉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中華民族就是愛玉、崇玉的民族,有其獨特的玉文化情結,而這種玉文化則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同樣有著自己燦爛的玉文化。